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罗颖 《中外电器》2010,(11):27-28,36
《关键帧动画》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本节课,学生在了解动画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制作Flash的关键帧动画,掌握关键帧动画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第三模块第二章第三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内容。教材安排四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节内容安排在《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之后,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本课是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的内容。这节课是本单元的一个亮点,让制作的素材动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蒋蔚 《中外电器》2012,(9):32-35
●教材分析《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点的内容,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搜索引擎和网络信息下载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5.
《TCP/IP协议》一课选用的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科技》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第二节“因特网及其服务”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因特网服务应用之前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在空间上较难想象和理解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信息科技》初中版试用本第二单元《班级演讲会》的拓展和提高部分。在已经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和交流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陆琳雅 《中外电器》2014,(23):49-51
本文从笔者在《图片的处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出发,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观点,并以此为目标,更新了《图片的处理》教学设计。同时,笔者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本节课中有效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笔者还提出了其他可以尝试改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金政国 《中外电器》2011,(11):49-5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学期的内容,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引入,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题的内容。从本节课的地位、作用上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内容包括教材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的第三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的第一小节“体验数据库管理”和第二小节“认识数据库管理”。本节教学内容将引领学生初步接触数据库,它也是选修模块“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在第一章学生学习了对运动的描述和使用打点计时器后,本章主要运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芳 《中外电器》2010,(13):29-31
《Excel数据的处理》是北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的内容,前两节的内容是算式法、数据的自动填充和表格修饰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SUM求和函数、MAX最大值函数以及IF条件函数。  相似文献   

13.
朱秋林 《中外电器》2008,(12):43-44
《信息价值的判断》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获取中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信息获取链中的关键一环。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对问题或任务进行信息需求的分析与确定,本节课就是要解决学生在得到信息后如何做出判断的问题,以便在信息活动中做出好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梁凝 《中外电器》2011,(13):73-75
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学生对图形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往很多教学环节都是在教师的演示中进行的,缺少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有些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更是不能及时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马芳 《中外电器》2011,(11):30-3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长春版《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六节《Excel图表制作》的部分内容。统计图表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同文本信息表达相比,统计图表达信息更加清楚直观,因此,建立统计图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相似文献   

16.
郭蓉 《中外电器》2012,(6):53-54
“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载体以及信息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本课所学内容概念陆较强,需要学生充分体会和深入理解,应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本课的突破口。因此,本节课教学哮境的创设,教师通过讲述“7个字的价值”故事,引发学生对信息重要陆的思考。教学片段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高职《概论》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总结了高职《概论》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丛树枝 《中外电器》2012,(2):101-103
特色与亮点 《认识图形》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形象直观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多模块的交互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功。既可用于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讲授,也适用于掣吐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赵钰琳 《中外电器》2010,(11):51-54
本课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三节《欧姆定律》的内容,教材安排了测导体电流、电压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两个实验。笔者根据教材做了大胆尝试,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运用数字化实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活动,解决了本节课实验量大、不易完成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陈东旭 《中外电器》2011,(12):24-25
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第四章第三节《计算机动画制作》。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运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分层次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作品合成的一般过程为主线,辅以“半成品加工”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激励学生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多媒体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