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抓好《白洋淀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  相似文献   

2.
<正>白洋淀素有"华北之肾"的美称。近年,虽然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大了对白洋淀区域的保护治理,使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由于区域气候干暖化、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治理,使得白洋淀区域存在的生态风险加大,如何管控白洋淀区域生态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白洋淀自然环境概况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平原中部,地处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承接潴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义河及  相似文献   

3.
<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抓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量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白洋淀生态环境进行影响识别.识别方法采用矩阵法,构建了白洋淀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矩阵,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识别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府河的水质水量对白洋淀生态环境影响最为不利,受影响因子中土壤环境及水质受到最不利影响.在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白洋淀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结构图.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对白洋淀...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水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洋淀功能分析,简述白洋淀水环境的变化.探讨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对策,为恢复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2021年2月22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7.
引黄补淀工程对河北省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降雨偏少,2006年白洋淀再次面临干淀的危险.引黄补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不但解决了干淀危机,同时也对河北省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保持白洋淀的水生态,对于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白洋淀的反复干淀,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关注,要求水利部门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建立保持白洋淀水生态的长效机制。2006—2009年从黄河调水保证了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引黄济淀生态调水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降雨偏少,2006年白洋淀再次面临干淀的危险.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调水工程不但解决了干淀危机,同时改善了调水沿线的生态环境.对引黄济淀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造成多次干淀现象。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组织多次本流域调水和外流域调水,以缓解白洋淀供水不足的问题。通过对白洋淀供水水源与耗水量分析,为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通水后,将能实现引江水补淀,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作为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最近几十年连续出现干淀现象及大量污水进入白洋淀,白洋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分析了利用南水北调初期富余水量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的可能性,并进行了输水线路的方案比选,提出了由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蒲阳河退水闸向白洋淀输水的最优线路。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由于水体的污染造成白洋淀地区的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以致于其生态承载力下降。根据白洋淀生态系统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陆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丰水年时,水资源为中等承载,水质也比较好;但若在平、枯水年时,二者的承载力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及生态健康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计算方法,对解决我国湖泊生态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湖泊管理条例确定的最低运行水位、湖泊形态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来确定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经过计算分析,最终确定白洋淀健康生态最低水位为7.50m,并提出维持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部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白洋淀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状况,2012年6月和10月对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白洋淀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7种,其中枝角类最多,占总数的51.4%;各监测站点浮游动物密度为2480~7580ind/L,平均密度4160 ind/L;生物量为0.46~1.81 mg/L,平均生物量1.24 mg/L。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1.83~3.51。浮游动物损失指数表明,整个白洋淀地区浮游动物状况相对于历史数据均有不同程度变差。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状况,白洋淀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综合浮游动物生物量评价水体营养级别标准,考虑到富营养化指示物种的存在,综合评价白洋淀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受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逐步退化。近年来,虽凭借应急调水,多次避免了干淀危机,但长期的资源性缺水,使淀区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实施,为解决白洋淀生态缺水问题带来了机遇。通过在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与水资源调度原则的基础上,对利用南水北调水补充白洋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江水补淀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水质平衡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素有“华北明珠”之称,具有沼泽和水域等生态系统。通过对白洋淀水质平衡分析,利用人工神经网络BP结构模型建立水质模型,提出白洋淀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30a来白洋淀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白洋淀的土地利用演变,为探究其变化趋势,以白洋淀湿地为例,采用30 a来8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白洋淀湿地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1986—2018年,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水域。耕地变化最为明显,减少了60.3%,水域变化次之,增加了24.1%。水生植物面积大致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居民地面积持续增加。(2)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得出,1986—2018年间水生植物和水域面积的单一动态度较大,综合动态度(L_C)从0.267%下降到0.117%,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说明白洋淀土地利用到后期的变化速度变慢,土地利用状态趋于稳定。(3)白洋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为气候、人类活动和国家宏观政策。研究成果有利于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决策,也可作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雄安新区建设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需水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核心问题,加强生态需水研究对涵养地下水源、维护流域水生态平衡、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基于防洪、城市景观建设及芦植生长等实际需求,结合最新测量的水位-淹没面积关系,开展白洋淀生态水位核算。同时,分别从淀区水资源蒸发入渗消耗的刚性需求,以及改善淀区水动力条件和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弹性需求两个方面,提出淀区生态需水量。从维持河道生态基流的角度,对上游八条入淀河流和新区范围内的大清河、赵王新河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核算,作为河流生态逐步恢复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淀区补水方案,以及入淀河流需水保障措施,力求恢复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提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白洋淀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在所选实验水域建立由不同类型的食物链组成的围隔生态系统。从2010年8月份到10月份每周采样一次,共8次,测定水体中的pH、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氨氮、总磷(TP)、叶绿素a的浓度,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对于水质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初期围隔内水质明显好转,富营养化程度降低。在各个实验组中金鱼藻组对于水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对SD、DO、CODMn、TP、TN、NH 4+-N、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的改变率分别达到192%、204%、73.8%、21.3%、56.0%、75.0%、28.6%,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数减低为初始值的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