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联网+"推动了融产品销售、回收和再制造等于一体的E-闭环供应链快速发展,而根据不同营销渠道合理制定各类产品的(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定价策略是E-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课题。本文针对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不同价值感知形成的消费者细分,及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异质性偏好,在对制造商与电商平台的Stackelberg博弈关系分析基础上,分别构建由制造商、电商平台主导的E-闭环供应链最优定价决策模型,分析四种E-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在E-闭环供应链中,若再制造产品直销渠道存在高端消费者转换,主导者的改变将影响新产品最优批发价格,而新产品最优零售价格和再制造产品最优直销价格均不受影响;若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偏好度增大,制造商和电商平台均受益;若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偏好度适中,主导者的改变对制造商与电商平台利润差距影响较小,主导者获利更大。  相似文献   

2.
孙旭  吴忠 《工业工程》2020,23(5):169-175
为探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问题,基于市场上不同主导者与废旧品回收渠道,建立了4种以旧换再回收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各个模型中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定价决策。研究表明,1) 企业权力越大,议价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利润就越大;2) 再制造产品的定价、废旧品的回收价仅与废旧品的回收渠道有关,与市场主导者无关;3) 制造商回收时,潜在消费者能获更多的以旧换再返利,但是会损害初始消费者的利益;4) 制造商可以通过适当的降低新产品的耐用性、提高消费者对于再制造产品的接纳度等方式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参加以旧换再活动,增大废旧品的回收率,进一步的把再制造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政府分别实施再制造补贴和回收补贴下不同回收渠道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建立以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和回收商为跟随者的闭环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两种补贴方式下不同回收渠道的最优定价和回收策略。结果表明,补贴金额的多少会降低产品价格和批发价,刺激消费,提高回收率,增加闭环供应链上所有参与方的利润,而与补贴类别无关;当存在双回收渠道时,回收商与零售商之间回收的竞争强度影响产品售价、回收率和制造商的利润,而回收转移价格仅与补贴类型有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不同补贴与不同回收渠道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具有政府回收约束的闭环供应链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收和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中,一个第三方替制造方从用户中买回废旧产品。为了激励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政府对制造商设定一个最低回收率,并且对制造商的回收进行奖惩;同时考虑第三方的回收努力,建立了基于第三方负责回收的多级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设计了政府与制造商之间的奖惩函数;讨论比较了制造商不回收废旧产品、没有政府奖惩时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和考虑政府约束时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等3种情形下的最优策略,并且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回收率和供应链成员企业收益的影响;结合国内某家电制造商废旧家电回收再制造的运作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芳  马艳  王豪丽 《工业工程》2021,24(2):27-33
针对再制造节约成本和努力水平对闭环供应链成员回收决策产生影响的问题,构建制造商主导下M模式、R模式和T模式3种不同主体回收模式,利用Stackelberg博弈知识,建立模型,采用数学优化法求解闭环供应链废旧品回收过程中单位价格、回收数量以及回收商利润的最优值,运用对比分析法得出闭环供应链混合回收的最优决策。研究表明,再制造节约成本较大对主体回收均有促进作用;回收努力成本系数的增加,使节点企业利润和闭环供应链系统整体利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利用算例求解,检验结论的合理性。研究为供应链各个主体的最佳定价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考虑再制造产品成本对其回收渠道选择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将再造品成本作为内生变量,分别讨论了制造商回收、零售商回收和回收商回收三种模式下新产品与再造品的产量以及废旧产品的回收量决策,并分别基于企业收益、消费者剩余和回收率视角展开回收渠道偏好分析。研究表明:从企业收益角度考虑,制造商的回收渠道偏好与再制品成本有关,而零售商始终偏好零售商回收渠道;从消费者剩余角度考虑,为满足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不同的再制品成本会导致不同的回收渠道偏好;从回收率角度考虑,制造商回收渠道下的废旧产品回收率始终高于另外两种渠道。研究结论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各方的定价决策以及回收渠道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负责回收、制造商和第三方同时负责回收、零售商和第三方同时负责回收3种情形下,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分别建立制造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求得3种情形下闭环供应链系统各成员的最优利润策略,并对3种回收模式的定价策略做了进一步比较,得到一些对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选择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中的零售商通常认为,制造商利润的实现依赖于其产品销售努力和废旧品回收努力,因而会对收益分配的公平性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利用博弈理论对零售商公平关切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效率和公平度的动态演进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到:零售商若公平关切,则其应及时将此信息传递给制造商;在公平关切信息对称下,零售商在不影响与制造商合作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公平关切强度来增加自身利润、效用及供应链效率和公平度;在零售商公平关切信息未明情况下,制造商最好应采用降低产品批发价格和提高废旧品回收价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奖惩机制对零售商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奖惩机制下,研究了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和回收决策,将奖惩机制下的最优定价和回收比例与无回收再制造和无奖惩机制两种情形下的最优定价和回收比例进行了比较.发现奖惩机制有利于零售商降低零售价格,提高回收比例;奖惩机制有利于制造商利润的提高;当奖惩力度较大时,奖惩机制下零售商最优利润高于无奖惩机制下的最优利润,而当奖惩...  相似文献   

10.
价格相依的闭环供应链渠道选择和协调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社会环保意识、回收价格以及产品销量的角度构建了EOL(End-of-life)产品的供给函数,对分散决策时零售商销售渠道下的不同回收模式之闭环供应链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到了闭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最终利润,以及制造商渠道选择与回收成本的临界关系.设计了一个收入费用分享合同用以协调分散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专利保护下制造商授权经销商再制造的特殊闭环供应链。在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建立了分散决策与联合决策情形下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得出了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和专利许可费、经销商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差异定价以及双方的最优利润, 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变化对价格、回收率和利润的影响。最后,采用收益分享合同实现了许可经销商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协调契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博弈论为基本研究方法,研究了第三方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差别定价协调契约的设计问题。构建了三方非合作分散决策情形和合作集中决策情形下的系统差别定价模型,分析得到了两种情形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利润,发现三方分散决策会造成系统效率的损失。由此,提出了一种收益分享协调契约,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并使供应链系统整体利润达到集中决策时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纵向差异模型的基础上,从社会环保意识,新产品和再造品的零售价格角度构建了新产品和再造品的需求函数.对分散决策时零售商销售渠道下的不同回收模式之闭环供应链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到了闭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最终利润,以及它们和社会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数值运算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舒秘 《工业工程》2020,23(3):30-37
考虑制造商领导、再制造商领导以及无领导者的3种渠道结构,建立了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的价格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再制造商进入对制造商定价的影响同再制造产品与新产品的差异程度密切相关。在渠道结构不同的3种市场中,当产品差异大时,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均在制造商领导的市场中对产品定价最高,利润也最大;当产品差异小时,双方在再制造商领导的市场中对产品定价最高,利润最大。此外,无论是制造商还是再制造商,其在均衡市场中对产品定价最低,获得的利润最少。  相似文献   

15.
路正南  杨鹏 《工业工程》2021,24(1):27-34
研究回收品质量可控背景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决策问题。考虑质量投入与奖励函数2种控制变量对再制造过程中回收品质量的影响,构建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采用逆向求解法求解2种决策条件下的模型最优解,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回收品质量对各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分散决策,联合决策具有更高的经济性收益性与风险敏感性;不论是分散决策或是联合决策,回收价、供应链企业利润等都与回收品质量呈正相关;消费者强烈的绿色偏好与回收价格偏好能够对供应链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存在偏好的背景下,针对由1个绿色产品制造商、1个普通产品制造商以及1个零售商构成的竞争性闭环供应链系统,分别确定了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情形下的最优定价和绿色度决策,并分析了消费者绿色偏好、绿色投资系数和制造商竞争强度对供应链产品选择和各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品零售价、绿色度、供应链企业的利润均与消费者绿色偏好呈正相关而与绿色投资系数呈负相关。制造商的利润随竞争强度增大而减小,零售商的利润却随之增大,并且非合作博弈下绿色产品制造商的利润要高于普通产品制造商。此外,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废旧动力电池具有梯度利用的特性,创建了以电池制造商为回收责任方的电池梯度利用模型,并分别在供应链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条件下对动力电池的梯度利用问题展开研究,得到了不同决策条件下的最优决策组合及最优利润。最后,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对分散式决策条件下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并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及共享契约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集中式决策条件下,动力电池回收成本与销售价格呈正相关,与回收率及闭环供应链利润呈负相关。而在分散式决策条件下,动力电池补贴价格与销售价格呈负相关,与回收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企业投入资金以提高回收产品再制造率的闭环供应链问题,建立了再制造率的投资函数,构建了制造商回收的两层闭环供应链网络。利用均衡理论和变分不等式理论描述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考虑排放最小化。运用修正投影算法,求解出网络中不同回收标准与补贴政策下企业的最优生产决策,并分析企业的投资效率对回收再制造过程的均衡决策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最低回收标准的上升会减少环境排放,提高回收补贴却会导致排放量的上升,且再制造投资效率越高的企业此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