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水动力场与低压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在1250m以上为正常压实带,1500m以下为低压带,其间为压力过渡带,其对应的水动力场分别为自由水交替带,交替停滞带和交替阻滞带。由于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天然气散失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且愈下地下水补给量愈小,从而导致随埋深增加压力系数降低,形成低压气藏。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中的气层才是该区的主要产气层。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近年来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突破,但天然气运移表征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制约了进一步勘探成效。通过深水东区气源对比、天然气运移路径及成藏定量表征等分析,明确了深水东区前古近系古潜山天然气运移成藏机理。研究表明,深水东区古近系古潜山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松南—宝岛凹陷近凹—斜坡带高效生烃灶,在超压和浮力作用下通过大型入洼构造脊连片滨海相砂岩、潜山砂质风化壳和风化裂缝带复合输导体系优势聚集,并基于流体势和输导体系差异定量计算指出往南部松南低凸起是主运移方向,认为深水东区天然气勘探最有利区块为靠近斜坡带的Y1区古潜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归纳起来具有如下特点: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的场所。在断陷盆地中,天然气以垂向和阶梯状运移为主;在克拉通、前陆斜坡和大型坳陷盆地中,天然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也起重要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压力是高压盆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地热对热盆天然气的运移具有一定的影响;盆地的上倾方向和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地区地层水特征及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水是与油气共存的地下水,它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整理分析中扬子地区地层水化学资料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各储层地层水的矿化度,计算了水化学特征系数,包括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等。认为中扬子区纵向上下组合地层水属于交替阻滞和交替停滞带,油气保存较好;上组合地层水大多属于自由交替带和交替阻滞带,油气保存较差。该区块中鄂西渝东区有利于油气保存,其次是江汉平原区,湘鄂西区最差,总的来说鄂西渝东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
扶扬油层地层压力场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扶扬油层地层压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向心流区和越流区为正常压力区;离心流区为高压区;滞留区为低压区。地层压力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取决于地层孔隙流体的供(液)-排(液)系统。区域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是控制地层压力形成与演化和油气分布的关键因素,此外,天然气的漏失作用、蒸发作用、不稳定矿物的水化作用及地温下降作用,对地层压力场的形成与演化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流体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地下流体动力场演化和流体动力场特征以及与气水分布的关系,获得了气田流体动力学和天然气藏多方面的认识。盆地北部和东部上倾地区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盆地西南部下倾区为天然气聚集区。多数气藏内部能量亏损,天然气处于滞流状态。中间过渡带为天然气越流漏失区,气水共存。在盆地沉积埋藏阶段,天然气运移进入储层并溶解于地层水中,流体压力不断增强,发育地层压实水离心流。在天然气随离心流运移过程中,部分天然气游离,往储层上翘一侧漏失。随着天然气的漏失作用,地层流体压力不断降低,天然气和地层水几乎处于滞流状态。随着喜山期的沉积埋藏作用,处于封闭和滞流状态的气藏逐渐出现能量亏损,地层流体低压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初次运移机理的分析表明,油气是在烃源层中超压的作用下沿着断层和裂缝运移到扶杨油层。根据约130口井声波测井资料,采用平衡深度法,恢复了青一段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探讨了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和方向。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恢复了扶杨油层从嫩江组沉积末到现今的古流体势,并以明水组沉积末期为例,对流体势分布特征及油气二次运移方向进行了分析。以古流体势的分布为主要依据,综合生烃和排烃、输导体展布及盖层、圈闭发育特点等因素,预测出了扶杨油层的有利含油气区带。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潜力及运聚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准噶尔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大,探明率低,勘探潜力巨大。天然气运聚规律和特点表明,区域构造运动主控天然气运移,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场所,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高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具有深盆气藏发育的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因此,斜坡带上倾方向和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和有利聚集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是潜力巨大的油气富集带,盆地前缘带深层具有多个异常压力封存箱,具备形成深盆气藏的地质条件。这些地区将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根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199个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该区地层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分布以及沉化过程,示路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大气降水沿盆地的边缘及断层复杂的中央隆起带下渗,导致该地区盐度降低(小于4.5g/L),向盆地中心盐度逐渐增加到7~10g/L;垂向明显分为3个带:自由交替带(0~1250m)深度为NaHCO3型流体,交替阻滞带(1250~1650m深度1为NaSO4型流体,交替停滞带(深于1650m)为CaCl2型流体,水化学的时间演化过程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地层水中Cl^-与HCO3^-和Na^ K^ 与Ca^2 的关系表明,地层水早期为富含HCO3的低盐度流体,含钠矿物与碳酸盐矿物的深解导致了流体中各种离子及盐度的增高,随后的纳长石化作用导致流体中富集Ca^2 而Na亏损,形成CaCl2型流体。十屋断陷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其它地质观察的佐证。图6参14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长垣以西天然气藏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和SPG油层的天然气藏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SPG油层的天然气主要与构造类型,地层水矿化度、这移通道、圈闭规模等因素有关,流体沿断裂长距离水平运移、天然气释放并在沿途局部构造中聚集成藏是本层气藏形成机理:H油层天然气主要受断裂控制,断裂不仅提供了下伏地层中夭然气向上运移的通道,而且为H油层天然气聚集成藏提供了圈闭条件,断裂倾向盘的天然气聚集效应是H油层天然气分布的重要表现。天然气运聚成藏具有近距离沿断裂垂向运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地区油气藏形成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树地区是发育在前中生代变质基底之上于晚侏罗-中白垩世形成的多层叠置的断-坳型盆地。十屋断陷中生界总厚近10000m。五家子组为主要烃源岩,泉头组砂岩为主要储集层,长期在杨大城子古隆起控制下形成的各类圈闭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二氧化碳成因类型及富集条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从CO2分布特征入手,利用其天然气碳同位素图版扫析了松辽盆地南部CO2成因类型;利用CO2百分含量地层水HCO^-3含量在平面上的变化,指明了孤店地区气源方向及CO2成因类型为无机成因碳酸盐矿物分解或与粘土反应而成;建立了孤店油气田侧向运移上生、下储的成藏模式及万金塔气藏垂向运移下生、上储的成藏模式。通过评价工作,找出了松辽盆地南部CO2平面分布规律及富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有机包裹体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泥岩裂隙方解石脉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为97.6℃、106℃、122.5℃、168.8℃四组,反映了四期以上微裂隙的排烃过程。断陷盆地储层中包裹体发育,以气相为主,十厘、伏龙泉断陷有一定量的石油包裹体,十屋断陷包裹体均一温度分70~80℃、90~110℃、120~140℃三组,反映了三期油气运聚过程。伏龙泉断陷与十屋断陷相似。柳条断陷以120~140℃为主,油气运聚期次少。包裹体的丰度、类型分布说明,十屋断陷油气运聚作用活跃,以侧向运移为主,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伏龙泉断陷次之,以垂向运移为主。其它断陷油气运聚作用相对较弱,以垂向运移为主,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天然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天然气产出的地质背景、组分、碳同位素特征及介于该斜坡带和齐家-古龙凹陷之间的塔字号井区天然气组分变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 运移过程中的气体组分分异使齐家-古龙的热成因气经塔字号井区运移到西斜坡时基本变成了具有生物气特征的干气; 富拉尔基地区的天然气是典型的生物气;其他大部分地区是齐家古-龙热成因气和原地生物气的混合。利用甲烷碳同位素对不同地区的生物气比例进行估算,距离齐家-古龙越远生物气所占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5.
油气资源结构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一个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用资源结构参灵敏来衡量,对一个盆地油气资源结构的研究充分为盆地,区带与圈闭三个层次,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四个主要断陷盆地油气资源结构特征的实际研究发现,东南隆起区内各断陷盆地的资源结构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十屋断陷以其深陷部位为中心呈半环带状依次可划分为出气,油气混合,油三个资源区带,德惠和伏龙泉断陷只存在油气混合资源区和油资源区,而柳条断陷整个盆地几乎全部是油资源区,盆地油气资源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潜在油气区的分布进行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盖层由上部坳陷层和下部断陷层组成。长岭断陷是断陷层的一部分,是受盆地早期发育的孙吴—双辽、松花江—四平2条岩石圈深断裂带控制的深大断陷。断陷内部及周边断裂深切岩石圈,造成多期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与巨厚湖相沉积岩共生。火山岩以酸性火山岩类为主,分爆发相和溢流相2种类型,两者在剖面上交替出现构成多个火山活动旋回。研究认为,喷溢相的上部亚相原生气孔发育,爆发相的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孔洞发育。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主要表现为,喷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控制了好储层发育,好储层又控制了气藏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松辽盆地深部发育的30多个中生界断陷中,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徐家围子、十屋、长岭等3个富油气深断陷之中。这些深断陷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和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在箕状深断陷生烃中心周缘发育的中央断垒带、缓坡坡折带、缓坡坡垒带、陡坡坡折带上的一批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构造与地层超覆尖灭、岩性复合圈闭之中,其中,2个深断陷之间的中央隆起带往往是大型油气田的分布区域。为进一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下一步应该围绕富油气深断陷的上述有利区带展开深度勘探。   相似文献   

18.
盆地模拟及在松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松南地区盆地模拟主要包括了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模拟。利用本模拟系统对松南地区十屋、德惠、伏龙泉和柳条断陷的油气资源量及资源结构特征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松南地区区域主力烃源岩为沙河子组,次要烃源岩为火石岭组和营城组。区域内4个主要断陷盆地中,德惠断陷生烃量最大为628×108t,其次为十屋断陷239.08×108t。烃源岩演化程度最高为十屋断陷,生油气比为1∶17,柳条断陷演化程度最低,生油气比为1.2∶1。区内具有工业价值油气区的总体模拟特征为生烃强度大于40×104t/km2,排烃强度大于20×104t/km2的区域之内,运移指向聚敛特征明显,运移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