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快速、准确、无损地判断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混凝土的烧损程度,基于超声法对在200~800℃范围内恒温2、3、4 h后混凝土试块的声学参数、剩余抗压强度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声时、幅值、声速的变化,验证超声回弹综合法对于混凝土强度测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00~800℃范围内,随受火温度升高,声时增加,幅值、声速下降,衬砌混凝土声速随温度变化稳定且二者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火灾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剩余抗压强度与声速值、回弹值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测强公式相关系数为0.93,在实际检测中可使用超声回弹综合法确定火灾后衬砌混凝土的剩余抗压强度,判断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火灾后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程度和性能特征,对火灾后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和超声检测,分析不同受火时间(2,3,4 h)下,隧道衬砌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和超声波声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0~800℃范围内,不同受火时间下,受火温度和剩余抗压强度、超声波声速和剩余抗压强度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随受火时间增大,...  相似文献   

3.
对素混凝土和体积掺量1%钢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模拟高温试验,对高温后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及红外热像进行检测,研究了混凝土红外温升与受火温度及剩余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60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劈拉强度损失率和红外平均温升均随受火温度升高增加;掺钢纤维HPC红外平均温升大于素混凝土,300℃之前掺钢纤维混凝土红外温升增加较快,300℃之后增长趋势减缓;掺入钢纤维有助于增加高温后剩余抗压及劈拉强度。  相似文献   

4.
超声回弹法检测高强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普通回弹仪和高强回弹仪两种仪器对强度等级为C50-C80的高强混凝土试块进行了回弹测试并同时测取了试块的超声声速值和抗压强度值,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回归拟合分别建立了两种回弹仪的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对两种测强曲线的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用两种回弹仪和超声仪对高强混凝土构件进行了无损检测并进行了取芯验证,结果表明高强回弹仪比普通回弹仪更适合于应用超声回弹法检测高强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对聚丙烯(PP)纤维体积掺量为0、0.2%、0.3%(编号为P0、P2、P3)的C60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进行模拟火灾试验,采用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方式分别将试件冷却至常温。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HPC平均温升,测试HPC抗压强度,分析不同冷却方式及PP纤维掺量对经受不同受火温度后的C60 HPC红外温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受火温度的提高,HPC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P3红外热像平均温升最大、P0最小,喷水冷却下试件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均大于自然冷却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抗压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300℃后自然冷却下的抗压强度有反弹现象,喷水冷却下作用温度小于300℃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其中两种冷却方式下,P3抗压强度始终最小,受火温度200、300℃时,P2抗压强度大于P0。作用温度高于300℃后,喷水冷却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均小于自然冷却的抗压强度。总体,PP纤维适宜掺量为0.2%,喷水冷却对混凝土火灾损伤趋于严重;300℃之前,PP纤维融化可降低混凝土内部蒸汽压,改善HPC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是用回弹仪在混凝土表面测得的回弹值经测强曲线计算求得混凝土的强度换算值,它是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大勇 《建筑结构》2021,51(21):106-110
为提高回弹超声角测综合法对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精度,在足尺结构模型混凝土柱两相邻侧面测试超声角测法测区声速、相应单面测区回弹值与相应测区直径100mm标准芯样抗压强度.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回归拟合得到标称能量2.207J中型回弹仪回弹超声角测综合法专用测强曲线,并与以超声对测法测区声速参数回归建立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对测法测区声速参数回归建立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计算超声角测法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存在较大误差;建立的标称能量2.207J中型回弹仪回弹超声角测综合法专用测强曲线具有足够检测精度,可用于强度等级C20~C70预拌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采用自制的角距仪装置可准确测量超声角测法测点所处位置及二面角角度,然后根据余弦定理精准计算超声角测法测点间距.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的恒压钻芯机对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试块进行钻入试验,发现钻入速度随混凝土受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又通过混凝土材性损伤的三个力学指标,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来评估恒压钻入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恒压钻入法可以作为检测混凝土高温受损程度的一种辅助方法,基本可以反映出损伤随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岩 《建筑结构》2023,(10):91-96
为提高实体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精度,在总结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几点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两种标称能量回弹仪协同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组合回弹法,利用标称能量为2.207J和4.5J回弹仪两种回弹仪分别对混凝土试件浇筑侧面进行回弹,得到组合回弹值。依据不同强度等级试件的试验数据绘制组合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散点图,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组合回弹法测强曲线公式,并给出组合回弹法检测技术的操作方法,提出组合系数的概念。最后,对实体工程结构构件采用组合回弹法进行检测,并与钻芯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回弹法测强曲线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组合回弹法较之前的回弹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对C60高性能混凝土和HRB400钢筋进行模拟火灾高温试验,测试了高温冷却作用后(9种温度、2种冷却方式)混凝土与钢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采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并分析了高温后混凝土与钢筋的红外热像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冷却方式、不同受火温度下混凝土与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红外热像图谱变化规律不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下混凝土与钢筋力学性能损伤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李小辉  张晓亮  翟延彬 《土工基础》2010,24(2):34-36,44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提出了多种检测强夯加固处理效果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为强夯处理地基的检测及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性能设计方法与常规设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性能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方法(常规方法)在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提出将性能设计理念与常规设计方法相结合,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并就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盖挖法和盖挖法施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萧岩  汪波  王光明 《市政技术》2004,22(6):359-370
以国内盖挖法工程实例,对盖挖顺筑、盖挖逆筑、盖挖半逆筑的工艺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总结归纳了北京地区盖挖法施工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作者在边界轮廓法方面的一些研究新成果,内容包括基于等价边界积分方程的边界轮廓法,基于面力边界积分方程的边界轮廓法,以及边界轮廓法在裂纹、薄板弯曲等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传统的基于结构抗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分析了位移在桥梁结构的强震破坏中的重要影响。结合强度设计和位移控制的两阶段抗震设计的思路,提出了高架桥梁桥墩抗震设计首先是防止结构的脆性破坏,再控制结构的塑性破坏。这种用位移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将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6.
王旭  李显忠 《工程质量》2010,28(8):72-75,78
在Morgenstern-Price法及Sarma法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岩质—土质混合边坡岩土分界面受力的推导,并假设不平衡力矩Mc,结合水平地震作用系数kc,建立了岩质—土质混合边坡稳定性的迭代求解方法;同时,通过对岩质—土质混合边坡算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从而为岩质—土质混合边坡稳定性计算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郑子芃 《城市建筑》2014,(17):74-74
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是发现建筑结构问题、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简单介绍了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三种建筑结构的检测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网格伽辽金法和有限元法对一维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结构体离散、刚度矩阵、等效节点荷载、边界条件、计算精度和效率等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样的节点划分,无网格伽辽金法得到的数值解精度较高、与解析解吻合较好,但是计算量大于有限元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钎探法,洛阳铲探法在复验地基土土质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中断面黄土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本文借助有限元软件和抗剪强度折减法,对中断面黄土隧道的四种施工方法(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台阶分部法和CD法)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获得了中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的抗剪强度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对于中断面黄土隧道,CD法的施工安全系数最大,全断面法的施工安全系数最小,因此,对于中断面黄土隧道,建议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