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油层润湿性对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塔里木盆地某储层岩心样品洗油后及老化后的岩电实验及润湿性测量结果研究表明,老化前后储层岩样的润湿性有明显改变,且反映其电学性质的饱和度指数差别很大。根据L油田某油基泥浆取心井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和岩心分析的含水饱和度对比,表明油藏润湿性的变化对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较大影响,所以,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油藏饱和度一定要考虑油层润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油藏岩石润湿性评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碳酸盐岩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自吸驱替方法定量测定了碳酸盐岩岩心充分老化后的润湿性和渗吸采出程度以及蒸汽驱后岩心润湿性的变化,并通过相对渗透率法对碳酸盐岩储层岩石润湿性进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岩心呈亲油或者弱亲油的润湿特征,油藏渗流阻力较大,自吸采出程度低。岩石矿物组成及原油组分是润湿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高温蒸汽驱后碳酸盐岩岩心润湿指数变小,润湿性由强亲油—亲油向弱亲油方向转变。热采条件下岩心润湿性得以改善,共渗区含油饱和度由20.5%提高到37.0%,较之冷采提高了1.8倍;热采通过降粘、润湿改善等作用机理,驱油效率由29.7%提高至59.0%。润湿性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3.
华北油区岩心老化时间综合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润湿性是评估油藏可采储量,控制油藏流体流动行为的一个重要参数,针对“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标准中未具体确定岩石老化时间的问题,在建立地层原油和地层水原始饱和度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流体系统的岩样润湿指数,端点渗透率比值和系统组成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观察,提出了岩石-流体系统适当的老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当老化15d后,岩石-流体系统能达到润湿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实验研究了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还研究了利用原油老化控制岩石润湿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弱水湿岩石水驱采收率最高 ,亲水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高于亲油岩石 ,原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 ,油湿性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还研究了利用原油老化控制岩石润湿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弱水湿岩石水驱采收率最高,亲水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高于亲油岩石,原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油湿性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渤海地区的A,B,C三个疏松砂岩油蘸的冷冻取心岩样及松散油砂的压实岩样进行了水敏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取心岩样和压实岩样具有相同的临界矿化度,压实岩样的水敏性损害程度大于冷冻取心岩样的水敏性损害程度。为疏松砂岩油蘸的临界矿化度和水敏性损害程度的确定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疏松砂岩地层微细粒运移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绥中36-1油田G区块油藏冷冻取心岩样,研究了疏松砂岩油藏在无应力和有应力条件下微细粒运移的特征.结果表明,疏松砂岩油藏冷冻取心岩样的流速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不能反映油层岩石微细粒运移的真实特征.疏松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油层压力下降和采油速度的增加以及岩石结构的破坏,是造成油层岩石微细粒运移和油井出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地层条件下流体驱排时岩石波速和电阻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实验区钻井取心岩样,模拟地下真实温压环境。在高温70℃、高压62MPa时岩心进行水驱油,气驱油和气驱水的研究,同时测量不同油水饱和度岩样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电阻率,得出了地层状态下流体驱排过程中岩石的波速和电阻率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行设计的稠油蒸汽驱实验装置,利用Amott方法测定了蒸汽驱前后岩石润湿性的变化,测量了蒸汽驱前后岩心的渗吸采出程度。研究表明:该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岩心原始条件下均为亲油岩心,岩心的渗吸采出程度受到低渗透率、原油黏度以及润湿性的影响;蒸汽驱后岩心的亲油性减弱,当岩心的含水饱和度超过40%后,润湿性由亲油变为弱亲油,而且岩心的渗吸采出速度明显增加,达到最终采出程度所用时间减少,渗吸采出程度增加;岩心的润湿性对渗吸最终采出程度和渗吸速度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钻井取心岩样压入硬度及模拟剪切的破岩试验,探寻利用岩石的声发射频率来判别井下岩石类型的可能性。文章由试验数据给出了几种岩样声发射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功率谱分析,得出岩石破碎是一个应变能以弹性波方式快速释放的声发射过程,不同岩样都有其固有声发射频率,与破岩方式关系不大,岩样成分越复杂,频率谱分布越丰富,岩样越硬,声发射频率越高。由于岩石声发射频率受外界条件影响不大,因此用声发射频率来判别岩石类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一组岩样声发射信号的测量及频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岩  郭学增 《录井技术》1997,8(4):32-36
通过对钻井取心岩样压入硬度及模拟剪切的破岩试验,探寻利用岩石的声发射频率来判别井下岩石类型的可能性。章由试验数据给出了几种岩样声发射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功率谱分析,得出岩石破碎是一个应变能以弹性波方式快速释放的声发射过程,不同岩样都有其固有声发射频率,与破岩方式关系不大,岩样成分越复杂,频率谱分布越丰富,岩样越硬,声发射频率越高。由于岩石声发射频率受外界条件影响不大,因此用声发射频率来判别岩石类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莺山断陷在深层株罗系安山岩中发现气层,从而使深层火山岩成为松辽盆地又一个勘探目的层。根据特殊储气层特点,系统研究本区安山岩岩石物理特征:利用测井资料有效识别3类安山岩储气层;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常规岩样和全直径岩样物性分析资料,建立泥质含量及孔隙度解释模型;在密闭取心和油基钻井取心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利用测井参数有效求聚含气饱和度;利用井周声波成象测井资料判断裂缝,结合其它测井资料,求取裂缝孔隙度。  相似文献   

13.
用Amott/USBM法评价完井液及其组分对砂岩的润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尽量避免因完井液等外来流体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反转对储层的损害,用Amott/USBM法评价了国内部分常用的水基和油基完井液体系及组分,对天然砂岩油藏岩样润湿性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水基完井液及其处理剂对水湿砂岩的润湿性影响较小,但能较明显地降低油湿砂岩的亲油性。油基完井液及其多数处理剂对水湿砂岩的润湿性有很大影响,使其转变为油湿或中性润湿,并且使油湿砂岩的亲油性进一步增强。由于水基完井液有其它损害机理存在,因此它对砂岩油相有效渗透率的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油基完井液。  相似文献   

14.
对复杂润湿性砂岩储层研究发现,绿泥石包膜的存在会导致岩石润湿性表现为亲油,并且这种润湿性不受洗油洗盐过程的影响。龙凤山地区营城组砂岩中广泛发育自生绿泥石包膜,岩电测量发现,在洗油洗盐后部分岩样的饱和度指数(n)值依然很高,最高达到14.57,同时胶结指数(m)值较低,m与n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研究认为这种m值偏低、n值偏高的原因是绿泥石包膜改变了岩石的润湿性,从而导致岩电参数的变化。对7块岩样进行了粘土和全岩分析,建立了绿泥石含量与m,n的关系,分析了绿泥石包膜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机制,并从物源上对绿泥石及m,n的平面分布进行了解释。该研究为采用电测井方法评价复杂润湿性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提供了岩石物理基础,对岩石导电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此类砂岩的测井解释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孔介质润湿性的测定—核磁共振(NMR)松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岩石润湿性的确定难而费时,核磁共振(NMR)松弛法为确定油藏岩石润湿性提供了一种定量、快速、相对容易的技术。我们做了大量的NMR松弛实验,测了各种玻璃球人造岩芯和岩样的润湿性,特别是采用T1和T1ρ来表征润湿性。通过这些实验研究表明:表面无磁性杂质时,水和重水(D2O)在水湿多孔介质中的松驰时间比在油湿介质中要短。而将碳酸盐岩样处理成优先水湿和优先油湿所做的NMR和Amott/USBM综合法的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NMR松驰法测得的润湿性与Amott/USBM综合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水驱开发油藏采收率预测精度,研究了油藏岩石润湿性与相对渗透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两相渗流的影响。采用室内润湿性实验测定方法,对水驱开发油藏润湿指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表征,导出了适合润湿性变化型油藏的两相渗流方程,建立了变润湿性水驱开发油田的采收率预测方法。润湿实验结果表明:所测岩心的润湿指数的对数与取心油层的含水饱和度呈近似线性关系。相对渗透率实验所测的代表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岩心的油水两相等渗点对应的含水饱和度由41%增加到53%,亲水程度增强。一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含水率达到98%时,油润湿和强水润湿性油藏的预测采收率分别为52.7%和73.3%。研究揭示的水驱油藏岩石润湿性变化规律和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水驱油采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制备的不同润湿性岩样,系统研究了注入水对这些岩样注水采收率的影响,得到了润湿性对恳东29块油藏注水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即随着岩样水湿性的逐渐增强,注水采收率先逐渐增加后缓慢降低;并得到了使注水采收率最高的恳东29块油藏岩石润湿指数值,对有效开发恳东29块稠油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岩石的润湿性是控制油藏中油 (气 )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润湿性的因素很多 ,主要研究了原油成分、注入水 p H值对润湿性的影响。认为 ,在 p H值低于 1 2的情况下 ,岩石湿润性不随 p H值升高而改变 ;当 p H值达到1 3时 ,亲油岩石亲油性减弱 ,亲水性增强 ,其变化程度与注入流体中碱的浓度以及原油中酸质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9.
岩石的润湿性是控制油藏中油(气)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润湿性的因素很多,主要研究了原油成分,注入水pH值对润湿性的影响,认为,在pH值低于12的情况下,岩石湿润性不胡PH值升高而改变,当PH值达到13时,亲油岩石亲油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其变化程度与注入流体中碱的浓度以及原油中酸质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渝东南地区五口井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接触角测试方法测试其润湿性,并对比分析页岩润湿性特性与地层压力系数、解析速率、黏土含量、TOC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不同页岩储层间润湿性变化特点,总结影响页岩润湿性变化的可能因素。最终得出研究结果:①常压井的白油/岩石的平均接触角相对较低,即更具有亲油性;超压井的水/岩石的接触角较低,即更具有亲水性;②在解析速率方面,发现高解析速率的页岩气井的亲水、亲油的程度均高于低解析速率的页岩气井;③页岩TOC越高,其亲油程度越高,但亲水性影响不大,表明有机质含量与亲油性存在直接联系。最后,利用杨氏方程,通过界面张力来定量表征岩石的润湿性特点,可用于接触角法评价页岩润湿性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