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在输电环节的重要内容,通信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文章简单介绍了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网络组成及方案,并以浙江嘉兴的输电线路视频监控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通信系统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网络在数据共享、设备通用性和网络拥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采用接入网和汇聚网两级通信网络结构进行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通信网络设计,通过汇聚网络的流量控制与通信流重定向解决通信网络拥塞;提出了异构双网双通道设计方法,以提高通信网络容错能力并实现了设备在线监测与资产巡检应用的紧密结合;设计了在输电线路采用无线Mesh+OPGW光纤的组合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点对点远距离通信、单跳中继距离、稳定带宽和比特误码率均可以较好地满足要求,为偏远地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在输电环节的重要内容,通信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文章分析了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网络组成,给出适用于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的多种通信方案以及实现的具体方法.通过对通信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通信方案选择的建议原则.根据目前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的发展现状,许多结论和原则可以作为今后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无线网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监测是电力安全生产过程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在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中使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租用公用数据网的通信费用,增加通信带宽,降低数据安全风险.文章探讨了面向架空线路监测的无线网技术方案,提出了网络节点的结构设计,并在分析IEEE 802.11中DCF 4次握手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DCF参数修改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修改后的参数方案能够减少输电线路监测系统远距离通信带来的问题,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无线自组网技术在输电线路监测系统中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发挥显著作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引起广泛地讨论与研究.文章提出了综合采用加密技术、双因素认证技术和VPN技术的安全体系,解决了输电线路监测系统中无线自组网所面临的各种威胁.数据加密与双因素身份认证相结合,保证了通信网络的数据保密性和接入的安全性,VPN通过隧道技术确保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严密地分析论证,该安全体系可满足目前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安全需求,并且可根据传输数据的安全等级和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加密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通过对输电线路需要监测的状态参量进行分析,并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提出了输电线路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架构,研制出输电线路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此装置具有接口丰富、通信方式多样化、集成度高的优点。输电线路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在云南省进行了通信组网应用,其结果表明:装置在3 000 m范围内的数据平均传输速率为12.1 Mb/s,且数据传输速率均不低于10.8 Mb/s。此装置为实现分散监测主机间的相互关联、监测数据共享及信息整合,形成光纤、北斗、GPRS及无线通信方式组合的通信网络,为输电线路实时数据及命令的传送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及途径,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杆塔状态监测结果传输时延,提高监测结果在网络中传输的时效性,提出了输电线路杆塔状态监测网络低延时技术。综合监测网络的通信功能,设计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网络架构形式,明确此架构由通信层、主动连接层、主动移动传输层、监视层四层构成;引进节点优化模型,在确保数据信息具有对称性特点后,对其延时设计进行处理,优化设置杆塔状态监测网络中继节点;设计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在线监测结果汇聚传输模式,实现低延时技术。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提出的低延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改善监测网络延时较大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监测质量,从而提升整个监测网络对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数据的监测精度,为供电企业的日常维护及工作运行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依靠新通信、新供电、电磁防护、数据采集、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消除传统监测系统中的技术缺陷。并结合青海电网750kV输电线路实际应用环境特点,重点解决项目应用中通信、塔上供电、电磁防护等难题,实现实时高清晰度监控图像以及监测数据(如微气象、导线温度、泄露电流等)的采集、显示、分析、管理等功能,为电网安全生产提供支持,为智能电网、物联网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积极拓展输电线路信息采集量,提高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智能分析及灾害预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覆冰重量和厚度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覆冰导线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设计开发的输电线路覆冰重量和厚度监测系统,介绍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输电线路覆冰计算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和软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光载无线(RoF)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oF技术的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网架构及系统实现方案,探讨了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的若干关键技术。RoF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线路环境要求,提高业务实时性和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研发基于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通信的输电线路在线巡视系统。该系统按照电力部门输电巡维类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基于各个杆塔的可视监控、红外成像等功能和光纤通信的信息集成,实现可替代人工巡视的输电线路在线巡视。该系统由杆塔终端系统、后台监控主机系统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组成。为保证每杆塔终端采集的可见光视频图像、红外图像等海量监测数据的可靠实时传输,系统结合OPGW光单元的接续引下新技术并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实现每杆塔终端与后台主机系统的光纤通信。该系统作为线路巡视的新手段,可满足电力生产部门对输电线路及其设备日常巡视和安全预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建设“重发、轻供”的局面,导致配网结构薄弱,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对配网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造成区域负载不均衡和停限电等现象.随着配电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满足配电网智能化要求的接入层通信平台.文章提出基于LTE技术的配电网接入层通信系统架构,根据配电系统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调度等多种业务进行隔离服务,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高可靠性、低时延等需求,对LTE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朱发强 《电力系统通信》2002,23(9):16-19,50
根据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特点,分析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业务传输存在的问题。文中还论述了将类似于ABB公司FOX515/512开发思路的SDH用户接入设备,综合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的接入网,不但保证了通信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还降低了造价,以及设备配置简洁、运行管理也简单方便。并且220kV的线路保护信号,在线路自身不具备OPGW的条件下,也能利用SDH自愈网实现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输电线状态监测系统的要求,结合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无线Mesh网络构建输电线状态监测通信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实现了无光纤接入条件下,线路状态监测数据的高速、安全可靠传输,利用Mesh网络的多跳特性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15.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介质访问控制接入协议是影响网络饱和性能(带宽利用率、接入时延)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非对称性及噪声干扰严重影响饱和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荷载受限的改进型自适应p-坚持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博弈优化方法。节点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对当前信道竞争的博弈节点进行动态估计;根据博弈结果自适应调整收发端的纳什均衡,控制节点发送数据包行为,降低数据包冲突概率,保证信道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取最佳饱和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手段,目前绝大多数基于移动公网的在线监测系统受地理环境限制,存在覆盖盲区,难以进行远程数据传输。针对这一难题,对北斗通信应用于智能电网输变电状态监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通过重新设计的软硬件,以北斗卫星短消息通信方式作为输变电状态监测的关键数据传输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实时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随着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发展,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三射频物联无线网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与输送容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电网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实时、远程监控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已成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低廉、可靠的无线专网可以有效减少租用公用数据网的通信费用,增加通信带宽,降低数据安全风险。将视频图像和传感数据实时传输到线路监测中心后,管理人员可以在线路监测中心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可以通过在无人机和人工巡检终端搭载无线专网模块,实现无人机和人工巡检终端设备实时视频和数据的传输。实践证明,无线专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具有实时性、大数据量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以及更好的稳定性,以支持输电线路运行状态感知、预警、分析、评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电力数据通信网是服务于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等联网应用的数据承载平台。石狮电力数据通信网采用三级分层IP/MPLS技术,采用环形和星形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层次分别包括骨干节点、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为解决接入节点单链路的不可靠问题,文章研究利用ASON开通以太网虚拟专线,建设数据通信网备份链路,实现了ASON链路上多VPN业务的传输,以及数据通信网和ASON光传输网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数据通信网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