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具有私钥产生中心(private key generator,PKG)前向安全性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协议中给出了一种利用用户双方的长期私钥和临时私钥联合计算共享密钥的方法.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并且分析得出,即使攻击者能够同时获得双方的临时私钥或同时获得双方的长期私钥,共享密钥仍然是安全的.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较好地平衡了计算复杂度和安全性这两个协议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移动自组网中跨域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基于身份的移动自组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中,会话两方属于不同私钥生成中心(PKG)的情况,利用双线性对的性质和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提出了一种跨域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采用应用pi演算和ProVerif自动化验证工具对其安全属性进行形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议实现了保密性、身份认证性以及密钥一致性确认,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性能,非常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移动自组网。  相似文献   

3.
王圣宝等(王圣宝,曹珍富,董晓蕾.标准模型下可证安全的身份基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计算机学报,2007,30(10):1842-1854)提出的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不具有私钥产生中心(PKG)前向安全性。针对该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协议中给出了一种利用用户私钥和临时秘密信息联合计算共享秘密的方法,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与已有协议相比,新协议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同时提出了一种PKG与用户共同协商私钥的方法,即用户的私钥由用户产生的部分秘密信息以及PKG的系统主密钥共同生成,从而有效解决了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PKG前向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不安全的通信环境中,如何安全有效地保障用户之间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是解决该问题方法之一。基于李发根等人的签密方案,提出了一个安全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方案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不仅具有传统的基于身份的密码方案的核心功能,而且还很好地消除了基于身份密码方案中存在的密钥托管问题。  相似文献   

5.
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可以使多个参与者在公开信道中建立会话密钥。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PKC的无证书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由于采用了无证书机制,简化了基于证书的协议中复杂的证书管理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协议中密钥托管问题。还对新协议进行了严格的形式化证明和计算量的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新协议是安全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6.
身份基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个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身份基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进行了安全属性缺陷分析,在原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安全增强的新方案。新方案满足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安全属性要求,包括已知会话密钥安全性、抗密钥泄露伪装、抗未知密钥共享、无密钥控制以及消息独立性,特别是满足完美前向安全性、PKG前向安全性、已知会话相关临时秘密信息安全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trongly secure identity-based (ID-based) two-party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AKA) protocol, which captures all basic desirable security properties including master key forward secrecy, ephemeral secrets reveal resistance and so on, and is provably secure in the extended Canetti-Krawczyk (eCK) model. The security of the protocol can be reduced to the standard Computational Bilinear Diffie-Hellman assumption in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Our scheme is secure as long as each party has at least one uncompromised secret. Also, we give a strongly secure variant of the protocol. The variant has a much lower computational overhead than the original scheme, while its security relies on the Gap Bilinear Diffie-Hellman assump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few ID-based AKA protocols that are provably secure in the strong eCK model. Compared with previous ID-based AKA schemes, our protocols have advantages over them in security or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8.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identity-based explicit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that is provably secure without random oracles. The protocol employs a new method to isolate a session key from key confirmation keys so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usage of hash functions in the protocol. The protocol is proved secure without random oracles in a variant of Bellare and Rogaway style model, an exception to current proof method in this style model in the ID-based setting. We believe that this key isolation method is novel and can be further studied for constructing more effcient protocols.  相似文献   

9.
安全有效地传递信息是计算机安全通信研究领域的主要目标。为了使得用户间能在公开网络进行安全通信,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两轮双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通过分析新协议的安全属性指出了构造双方认证密钥协商的一些原则。该协议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身份认证功能,使通信双方能确认对方的身份,同时还提供了密钥协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基于决策双线性Diffie-Hellman问题的难解性,在标准模型下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形式化证明。该协议考虑群会话中成员的动态性问题,从而解决群密钥协商中成员的流动问题。安全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用较低的计算量实现了参与者的安全会话密钥协商。  相似文献   

11.
可认证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新银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65-3167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能有效地克服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密钥托管的限制,结合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和可认证密钥协商的优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认证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经过分析,该协议不仅满足一般密钥协商的安全特性,而且与已有的密钥协商相比,具有更少的对数运算。  相似文献   

12.
基于身份的改进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顺伯 《计算机工程》2011,37(17):128-129
对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其可能遭遇多余信息、伪装攻击和已知临时秘密泄漏攻击。为解决上述安全隐患,在原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协议,并分析其非形式化下的安全性和协议运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议满足目前已知的所有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要求,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认证密钥协商是保证参与者后续通信安全的一种重要机制。2007年,J.Oh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一次会话密钥协商过程生成两个会话密钥。但研究发现,该协议不能抵抗基本的冒充攻击和密钥泄露冒充攻击,详细地描述了这两个安全弱点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并分析了新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张龙翔 《计算机应用》2012,32(11):3147-3152
双方认证密钥协商是生成会话密钥的重要手段。分析了赵建杰等于2011年提出的一个可证明安全的双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指出如果敌手持有原协议的长期私钥,协议是不安全的。提出一种改进的协议,新协议将影响安全性的公开参数保护起来,避免了长期私钥的泄露,并对新协议的安全性和计算量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新协议在减少计算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协议双方的安全密钥协商。  相似文献   

15.
Authenticated group key agreement (GKA) is an important cryptographic mechanism underlying many collaborative and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Recently, identity (ID)-based authenticated GKA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searched because of the authentication and simplicity of the ID-based crypto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two disadvantages with this kind of mechanism: 1) the private key escrow is inherent and 2) the Private Key Generator (PKG) must send client private keys over secure channels, making private key’s distribution difficult. The two disadvantages, particularly secure channels, may be unacceptable for secure group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 Fortunately, we can avoid both of them. In this paper, with bilinear maps on ECC, we present a new authenticated group key agreement protocol that does not require secure channels. The basic idea is the usual way of circumventing escrow: double key and double encryption (verification). The secret key of a user is generated by a key generation center (KGC) and the user collaboratively. Each of them has “half” of the secr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cret key of the user, and there is no secret key distribution problem. In addition, the computation cost of the protocol is very low because the main computation is binary addition.  相似文献   

16.
目前提出的密钥协商协议大部分都是基于Diffie-Hellman交互,对协商信息进行认证,并在成员之间建立一个会话密钥,实施安全通信。本文找出了文献[1]中的两个安全漏洞,利用双线性映射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ID的会议密钥协商方案。此方案能够有效地抵抗重放攻击、合谋攻击、假冒攻击、中间人攻击,与文献[1]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多对多网络通信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密钥协商是安全通信的重要环节,通过密钥协商协议可在通信节点之间建立共享会话密钥,以便实现网络中的安全通信。在物联网环境下,文章提出的密钥协商协议是在基于身份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基础上的无双线性对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主要包括3个部分:初始化、参数提取和密钥协商。与利用双线性对的密钥协商协议相比,该协议不仅提供了相同层次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且在能量开销、时间开销和计算复杂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认证群密钥协商(AGKA)协议能为一群用户产生一个共享的会话密钥,使得群用户间能在公共数据网络进行安全通信.现有的大部分基于公钥技术的AGKAY协议分两类:第一类,认证部分是基于PKI/CA,会话密钥协商部分主要用模指数(或点乘)实现;第二类,认证部分是基于身份(ID)的公钥体制,会话密钥协商部分主要是用Weil对或Tate对实现.第一类AGKA协议存在一个较显著问题:公钥管理问题;第二类AGKA协议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公钥管理问题,但由于其会话密钥协商部分主要是用双线性对(即Weil对或Tate对)实现,与前者相比,计算量较大.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AGKA协议,其认证部分是基于身份(ID)的公钥体制,会话密钥协商部分的运算主要用模指数实现;并在ROM,ECDH和BDH假设下证明了该AGKA协议的安全性.该协议与基于PKI/CA的相关AGKA协议相比,克服了后者在密钥管理上的困难;与其它基于身份的AGKA协议相比,在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标准模型下可证安全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安全分析,指出由于传送消息存在冗余,协议不能抵御伪装攻击。为解决上述安全漏洞,提出一个改进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在标准模型下分析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新协议满足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所有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密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仁旺 《计算机工程》2008,34(8):172-173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是一种重要的密码学原语。该文分析一种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在Bellare-Rogaway-93模型下进行安全证明。在允许攻击者进行Reveal询问时,指出该协议的不安全性。研究结果发现,该协议不能抵抗密钥泄露伪装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