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数据池"的异构数据的集成,通过建立集成所需的映射规则,引入了代理键和数据颗粒的概念.该集成方法,首先根据语义,建立相应的全局逻辑实体,然后根据映射规则,转换要集成的物理实体到全局逻辑实体.这种方案,比较好的解决了集成中的语义冲突问题,为异构数据集成提供了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建设出入境人员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网络采用的基于Web Services的全相联异构数据集成方案,该方案利用Web Services的跨平台等特点,综合了数据仓库和虚拟数据库在异构数据集成中的优点,通过设计领域字典表及字段、量纲等映射表,有效地解决了异构数据集成中的环境异构和数据异构等问题,并从异构数据转化、全局查询等方面阐述了该方案的实现过程。实践表明,该方案对了分布式异构数据的共享问题解决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系统构架与开发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了XML在解决异构数据库集成问题中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方案,实现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透明访问和联合查询。对于架构中的主要环节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并着重研究和验证了架构中XML与数据库模式映射、数据透明访问、联合查询处理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数据的分布异构数据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虚拟法”和“数据仓库法”结合,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中心解决数字气田分布异构数据集成问题。建立包含全局模式和全局-局部映射的元数据字典,屏蔽异构数据细节,由此解决异构数据的各种冲突。提出一种由分布数据源的局部模式归并建立全局模式和映射表的算法,以提高模式集成的自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异构数据集成为不同自治、异构、分布的数据提供一个统一的全局数据视图。本文提出一种数据仓库-中介器数据集成方案,引入数据缓冲机制,将历史数据存入中心数据库中,频繁访问的静态数据写入数据缓冲区,提高了异构数据查询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XML和JMS的异构数据交换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慧  陈博 《微机发展》2006,16(2):70-72
随着企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对于异构数据集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此提出了一种异构数据交换集成的模型。首先构造异构数据库的元数据的模式XML Schema,并建立元数据与XML Schema间的映射,将异构数据表示成XML形式,使用JMS技术完成系统间XML的传输,再根据本地数据库的元数据与XML Schema的映射将XML中的数据转化为本地数据库可用数据,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异构数据集成和交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XML和JMS的异构数据交换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随着企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对于异构数据集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此提出了一种异构数据交换集成的模型。首先构造异构数据库的元数据的模式XML Schema,并建立元数据与XML Schema间的映射,将异构数据表示成XML形式,使用JMS技术完成系统间XML的传输,再根据本地数据库的元数据与XML Schema的映射将XML中的数据转化为本地数据库可用数据,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异构数据集成和交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数据库系统中基于XIDM的模式映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多数据库系统中多种模式间的映射是多数据库解决模式异构性的关键,而选用一种适用于这些映射的集成数据模型又是模式映射的基础。为了集成数据库、文件系统、Web文档等多种异构系统中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集成数据模型(XIDM)作为多数据库系统的公共数据模型,基于XIDM模型,给出了全局模式与输出模式、输出模式与局部模式之间的模式映射方法,并对全局映射和局部映射在多数据库原型系统Panorama中的实现进行了示例,最后从数据模型的集成能力和模式映射的可操作性方面对基于XIDM的模式映射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Services的语义异构数据集成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异构、异质的数据源,如何将这些异构数据源中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Web Services的异构数据集成解决方案,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在异构数据集成中的优势,采用虚拟数据库法设计思想,通过设计领域字典表及字段映射表,有效地解决了异构数据集成中最难解决的语义异构问题,并从数据模型转换、全局查询等方面阐述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可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异构数据库间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对数据集成的原理以及主要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XML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提出了一种以XML作为中间件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方案,并对其中的主要环节给出了具体实现。该方案实现了异构数据库的透明访问和联合查询,为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态连接池的数据集成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数据集成中间件技术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分析现有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机制.在得出现有连接池局限性的基础上,设计出动态连接池体系结构.通过采用基于中间数据库和变化日志表的异构数据复制模式和以虚拟订阅表的方式构建的全局查询模式,将动态连接池中间件扩展成为数据集成中间件,从而有效解决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的异质数据库共享集成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Web的异质数据库是由若干自然分布、管理自治、模式异构的成员数据库组成的,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视图和一致的访问接口.本文在分析异质数据库共享集成系统的特征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包括表示层、WWW服务器层、事务管理层和数据库层的四层体系结构,并就全局数据字典、一致命名服务、事务调度等关键问题作了分析与论述.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有异构数据库间数据交换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以XML作为交换中间件来实现异构数据库闻数据交换的新方法.其中,重点分析了XML技术和XML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并通过一个实例阐述了利用XML和DOM技术,通过数据库模式之间的模板映射,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异构数据库系统之闻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因为XML技术具有平台无关性、易于扩展、交互性好和语义性强等特点,可以作为异构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给出关系模式与XML模式之间的映射规则和转换方法,设计异构数据的抽取转换工具,该抽取转换方法具有通用性,易于扩展。  相似文献   

15.
从XML到关系数据库映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使用XML作为异构数据源数据交换中介的过程中,如何将数据从XML文件中转入到数据库中是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XML在数据库中存储方式,将DTD映射为数据库中的表的方法及算法和将XML Schema映射为关系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仓库的通用ETL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讨论了一种基于异构数据源通用ETL工具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它能实现异种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并将数据装载到中心数据库中,具有一定易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该工具根据索引库来获得目标数据库与源数据库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7.
XML在异构数据交换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XML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XML SCHEMA作为XML与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模型,讨论设计、使用字典交换规则来解决交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J2EE的标准环境和JDOM、API接口及JDBC驱动完成了异构数据的迁移,实现了异构数据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OWL本体论映射的数据库网格语义模式集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数据库网格中OWL本体论映射机制如何用于基于语义的数据库模式集成。方法是首先把关系模式转化为RDF/OWL语义描述以完成局部映射,再通过把局部数据语义与全局共享本体建立联系来完成全局映射。本质是把异构数据库模式的语义通过本体显性地表达出来,并在语义Web层完成模式的集成。特点是实现了在统一的语义层次上进行共享与查询,同时采用了局部映射与全局映射松耦合的构架,其特有的分层结构使得在跨库/单库环境中进行语义查询变得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19.
一种安全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构数据库之间不能安全流畅地交换数据是大企业实现信息集成的主要瓶颈之一。针对以往异构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实现困难、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异构数据交换技术。利用XML模板映射和数字签名技术,并在内外网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隔离技术,实现了内外网异构数据库之间的透明互操作,充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方案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