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针对离相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壳侧发热故障导致系统负荷电流极度不平衡问题,建立离相GIS壳侧电磁环流计算模型,研究了GIS壳侧设备发热故障引发负荷电流不平衡的内在联系,并正确制定设备消缺措施。模拟设备发热故障,分析GIS壳侧发热对电磁环流及负荷电流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磁环流模型能准确验证GIS壳侧实测环流及确定负荷电流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采取负荷转移策略可以在保证系统输送功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及时消除设备故障并解决系统负荷电流极度不平衡问题,使得发热温度从253℃降低到29.4℃,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从107.2 A降到20 A以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电磁阻尼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对电磁阻尼器工作时间60 s和180 s两个阶段进行了瞬态热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额定工作时间范围内电磁阻尼器发热较小,对工作特性影响较小.当超过额定工作时间时,发热增加,电磁阻尼器温度持续升高,对阻尼器工作特性影响增大.然后对电磁阻尼器热平衡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稳态时电磁阻尼器转子杯和永磁体的温度分布图.最后分析了温度对电磁阻尼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力矩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参数曲线,对电磁阻尼器的设计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变压器电容型套管接头发热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华 《变压器》2003,40(9):44-45
1 故障现象 2001年1月8日,我局高压试验班在胶州站进行红外热像测试时,发现2号变压器110kV侧C相套管引线接头处发热,温度高达131℃。当时环境温度只有0℃,正常相套管引线接头处温度是16℃,此发热故障属于危急热故障。对此,我们立即安排了停电处理,因当时胶州站白天负荷高,停电安排在半夜。  相似文献   

4.
电磁装置的发热问题是影响磁悬浮系统工作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装置的发热机理,采用ANSYS软件建立电磁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装置中动铁芯随大轴旋转时与空气产生的风摩擦损耗包含在模型中.通过瞬态仿真分析,计算出电磁装置的温度分布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由计算结果发现电磁装置长期运行后其内部温度较高,超出了系统内部正常工作的温升允许范围.继而提出冷却方案,即采用冷却管进行散热,并初步设计冷却管的安装位置、形状、参数等.最后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其冷却效果非常明显,符合温升允许要求.热分析中计及了热参数随温升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故障分析:经检查发现该机排气管温度偏低,吸气管温度偏高(正常时为15℃),低压压力为0.68MPa(正常时应为0.5MPa左右),对应蒸发器蒸发温度为14℃(正常时应为6℃左右)。如图1所示,将系统管路与压缩机排气管焊开。检查压缩机排气压力,正常。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最大可能是四通换向阀高、低压管路串气引起的故障。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高压架空输电线自动防冻的方案,即在架空输电线上附着防冻自动控制器及其相连的发热电线.当架空输电线温度低于3℃时,防冻自动控制器将开启通电,使发热电线升温,提高架空输电线的温度,所以不产生冰冻;当升温到12℃时,防冻自动控制器将关闭,停止通电.这样就可避免架空输电线冰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设备,变压器油箱钟罩与底座连接螺栓发热是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异常之一。对该类异常的分析、处理,为今后的主变压器日常运维、红外测温提供了实用性技术支撑。1案例介绍2016年某月,运维人员对110k V某变电站进行设备红外测温时,发现#1主变3号散热器下方的油箱钟罩与底座连接螺栓温度异常,温度为40.7℃(其他正常螺栓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提升,换流变阀侧套管的发热问题日益严重,为提升其长期运行可靠性,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换流变阀侧套管的强制水冷结构。采用三维电磁–热–流耦合方法对该结构套管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温升试验验证其冷却效果。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水冷结构后,套管内部温度下降明显,且当空气间隙为3mm、冷却水温为45℃时,温度对芯体电场影响最小。研究表明,强制水冷结构能有效解决套管发热问题,进而提高套管载流能力与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Z型六角铁氧体(Ba3Co0.8Zn1.2Fe24O41).研究了预烧和烧结温度对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磁导率先增大后减小(Tp=1250℃时为峰值),介电常数增大,介电损耗减小(低频段),但介电损耗峰增高且向低频移动;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磁导率的总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截止频率增高.1270℃为较佳烧结温度,此时,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微观结构较好,晶粒较好,气孔较少.  相似文献   

10.
TA严重饱和时的继电保护动作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超  康劲 《电工技术》2004,(5):21-23
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仿真计算了TA饱和时二次侧输出电流,根据保护装置的数据采集原理,详细分析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磁系统的发热是带来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温升的主要因素,对其电磁系统进行了温度场仿真。对电磁系统各部分的发热做了分析计算,同时试验测量了在主回路不通电情况下电磁系统各部分的温度,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理论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注塑工艺压制生坯,在氮气气氛下、以不同温度(800?1300℃)烧结制备铁硅铬环形磁芯。测试了磁环的电磁性能、频谱特性和XRD谱,观察了磁环表面和截面的SEM形貌等。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密度、磁导率、频谱特性、物相、显微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以下烧结,密度、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没变。在1000℃烧结温度下,电磁性能最佳。1000℃以上烧结,密度升高,但是磁环内部出现另相和晶粒异常长大,导致电磁性能急剧下降。由于1000℃的烧结条件下,铁硅铬磁环有最佳低频电磁性能,为正在注塑研发铁硅铬相关产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转子偏心对损耗与发热的影响,以一台400 kW、20 r/min的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为对象,分析并建立了其转子偏心时的二维非线性时变电磁场和三维各向异性温度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了转子偏心对该电机电磁性能及损耗、发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子偏心率的增加,反电动势及定子铁耗变化不大,但气隙磁密谐波畸变率、电枢电流、电磁转矩、齿槽转矩、定子铜耗、转子损耗及电机发热明显增加,转子偏心反向侧的局部温升变大;采用强迫风冷代替自然风冷后,可有效降低最高温度并使温升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冰箱几乎都带有“节能”开关。此开关有两个作用:一是冬季时(或室内温度低于15℃时),合上此开关,便于电冰箱在低气温下起动,否则电冰箱可能制冷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工作;二是其它季节(或室内温度高于15℃),打开此开关,能使  相似文献   

15.
准确的热分析是磁悬浮系统电磁装置优化设计、防止过热的前提。提出了基于等效热路模型的电磁装置发热及温升计算方法,并与基于"场"的仿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正确性。首先,利用ANSYS软件建立电磁装置的瞬态温度场模型,并将装置中动铁心随大轴旋转时与空气产生的风摩擦损耗包含在模型中,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电磁装置温度分布;然后,通过对散热路径的分析建立了电磁装置的等效热路模型,从"路"的角度计算出本电磁装置各位置的温升;最后,将基于"路"的计算结果与基于"场"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各部分温升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等效热路模型计算电磁装置发热及温升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基于"场"和"路"的两种分析中,均考虑了电阻率随温升的变化,散热分析中均计及了导热系数和对流散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串补引起的暂态扭矩放大(transient torque amplification,TA)的危害和发生条件,提出影响电厂机组TA问题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暂态故障清除时间和机组轴系的自然扭振频率.暂态故障清除时间为轴系主导扭振频率的半波长的奇数倍时,TA问题最严重;系统的电气谐振频率与机组轴系频率吻合得越好,串补度越高,TA问题越严重.以锡盟地区的A电厂和B电厂为例,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法和复转矩系数法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比较分析阻塞滤波器(blocking filter,BF)与负反馈性质的机端次同步阻尼控制器(generator terminal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GTSDC)对缓解TA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负反馈性质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抑制措施相比,BF对于TA的预防抑制效果要好很多.  相似文献   

17.
1.通电观察情况(1)检查空调器出风口温度空调器在正常制冷时,蒸发器温度一般在5℃~7℃之间,空调器进、出风口温差在8℃以上,因此在出  相似文献   

18.
一座面积400m^2右的小型别墅,使用一台制冷量为35kw(标准工况)的水源热泵空调机组来消除别墅的冬、夏冷(热)负荷。装机调试后,压缩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将机组热水的出水温度上限设置为46℃,下限设置为38℃:即正常运行时,机组热水出水温度达到46℃时机组自动停机,热水温度下降到38℃时候机组重新启动(自动)。  相似文献   

19.
在电磁成形的过程中,驱动线圈的发热是影响线圈使用寿命和放电频次的关键因素;集磁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磁成形辅助工具,目前被广泛用于改善电磁场的分布,提高工件的成形质量。然而,集磁器的引入也会影响等效电路中的等效电感参数,从而改变线圈中的电流,进而影响线圈的发热。故该文提出使用集磁器作为降低管件电磁胀形中驱动线圈发热的措施;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分析了有/无集磁器的两种方案中线圈的发热和管件的成形效果变化,以及集磁器上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内径49.6mm、外径68mm、4×10匝的线圈胀形过程中,通过引入集磁器辅助,在放电电压为10.5kV时,线圈上的焦耳热减少了12.32%,最高温度降低了3.42℃,工件的最大成形深度提升至约为原来的2.76倍;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集磁器的引入降低了等效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压,使得线圈电流具有更陡的下降沿,衰减速度变快的同时减小了电流峰值,从而让线圈的热量损耗更小。该方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且对于线圈发热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化效果,对提高电磁成驱动线圈的使用寿命和放电频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暇 《家电科技》2007,235(7):28-30
标准原文(节选)11发热11.1在正常使用中,器具和其周围环境不应达到过高的温度。[释义]1基本要求①在正常使用中,器具和其周围环境不应有过高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