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磷氯钡石[Ba5(PO43Cl]固体,通过溶解实验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与初始pH值密切相关。溶解过程包括了质子化作用,Ba2+、PO43- 和Cl离子的释放、络合作用,重结晶作用等。在25℃和初始pH=2.00、5.60、9.00的条件下,磷氯钡石[Ba5(PO43Cl]的溶度积(Ksp)分别为10-42.85、10-43.44和10-43.34,相应的吉布斯生成自由能ΔG分别为-6235.82、-6239.16和-6238.58kJ/mol。一些常见的氯磷灰石矿物在水中的稳定性顺序为Pb5(PO4Cl>Cd5(PO43Cl>Ca5(PO43Cl>Ba5(PO43Cl>Sr5(PO42Cl>Zn5(PO43Cl。  相似文献   

2.
自旋交叉配合物[Fe(Htrz)2(trz)](BF4)在室温附近表现出较宽的温度磁滞现象,在光热开光、信息显示以及数据存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是目前自旋交叉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配合物之一。本文主要从材料合成方法、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对[Fe(Htrz)2(trz)](BF4)分子材料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Fe(Htrz)2(trz)](BF4)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简单混合和反相胶束法,此外为了消除合成过程中的分子团聚,通常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分散基质,比如介孔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等;自旋交叉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分子内的结晶水、外部压强、热退火以及机械球磨等;器件应用方面主要从[Fe(Htrz)2(trz)](BF4)分子薄膜的制备出发,讨论了相关的器件应用进展。最后,本文对[Fe(Htrz)2(trz)](BF4)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Fe(Htrz)2(trz)](BF4)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而[Fe(Htrz)2(trz)](BF4)的新型薄膜制备工艺可以为相关器件制备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推动自旋交叉配合物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磷尾矿进行资源化利用,用不同温度下焙烧的磷尾矿对低浓度含磷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焙烧的磷尾矿投加量、氨水协同处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低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投加2.5 g/L的950 ℃焙烧后的磷尾矿,在反应温度为20 ℃、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含磷废水的除磷率达到99.44 %,初始浓度从44.51 mg/L降至0.2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9897—1996) 》一级标准。投加氨水作为助处理剂可提高磷尾矿对含磷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光电一体化处理杀扑磷农药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采用一种新的催化氧化方法--光电一体化高级氧化工艺,处理杀扑磷农药废水.实验表明,光电结合能有效地降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与单独光催化和单独电催化相比,杀扑磷的降解效率大大提高,且存在协同作用,协同效率可达96%.加入少量电解质后,废水COD去除率迅速提高到80%以上.光电催化过程产生大量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诱发链反应产生,杀扑磷被有效降解,生成小分子有机酸,导致溶液pH值降低.由于NaCl在电解中产生氧化能力较强的ClO-,加入NaCl电解质比加入Na2SO4能更好地降低废水的COD.不同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有较大影响,杀扑磷农药废水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光电结合能有效降低杀扑磷废水的毒性,适于作为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种絮凝-磁分离方法对模拟某锌盐制造企业的排放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废水pH值对其Zn^2+去除效果的影响、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Fe3O4)对氢氧化锌沉淀物沉降性能的影响以及外加磁场对磁种-氢氧化锌絮凝体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Zn^2+沉淀的最佳废水pH值为9-12;PAM与磁种同时使用能改善Zn(OH)2的沉降性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废水中的磁种-氢氧化锌絮凝体由于受到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磁力,其沉降速度加快,污泥压缩得更快、更实,上清液中锌的质量浓度降至0.83 mg/L;磁性矾花絮凝体经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后,过滤得到的磁种可循环使用,滤液中的锌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相似文献   

7.
刘志红      赵辉      孟亚鸽      韩正伟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6):582-586
以贵州某地硅钙质磷矿双反浮选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作业所产生的废水水质不同,采用CaO+Na2CO3+PAC(poly aluminum chloride,聚合氯化铝)+PAFC(poly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凝沉淀方法对其进行分质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粗选精矿滤液和最终精矿滤液在质量浓度分别为3 200 mg/L、4 000 mg/L、4 200 mg/L、4 200 mg/L和3 200 mg/L、3 200 mg/L、3 600 mg/L、3 600 mg/L的CaO+Na2CO3+PAC+PAFC试剂处理后返回到浮选,会有效的降低废水回用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减少垃圾渗滤液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不同混凝-电催化氧化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利用单因素法分别探究了不同混凝方法、电极类型、电极间距、电流密度等影响因素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采用Ti/Ru-Ir电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Ca(OH)2+PAM+FeCl3混凝预处理.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极间距为20 mm且反应时间为4 h条件下,COD、氨氮去除率较高.混凝-电催化氧化工艺可以有效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中溶解氧(DO)质量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系统处理人工模拟城市污水效果的影响。通过改变曝气量,控制SBR反应器中DO的质量浓度:3 mg/L≤ρ(DO)<4 mg/L、2 mg/L≤ρ(DO)<3 mg/L和1 mg/L≤ρ(DO)<2 mg/L,对出水中的COD、NH4+-N、NO3-N、NO2-N、TN和P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O质量浓度对COD、NH4+-N和P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对TN的去除率影响明显。当3 mg/L≤ρ(DO)<4 mg/L、2 mg/L≤ρ(DO)<3 mg/L和1 mg/L≤ρ(DO)<2 mg/L时,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2.14%、71.81%和82.11%;当1 mg/L≤ρ(DO)<2 mg/L时,AGS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AGS系统运行稳定,对COD、NH4+-N和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43%、96.97%和76.00%。  相似文献   

10.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过程产生的大宗固废(主要成分为CaSO4·2H2O),针对磷石膏堆场中可溶磷和可溶氟的迁移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的问题,采用氧化钙固化磷石膏中的可溶磷和氟,利用响应曲面优化可溶磷、氟固化工艺参数,通过溶液化学计算、SEM和XRD分析可溶磷和可溶氟固化机理及沉淀产物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响应曲面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可溶磷和可溶氟的固化率存在一定交互作用,其中CaO用量影响最为显著,各因素对固化率的影响次序为:CaO用量>液固比>反应时间,经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CaO用量3.30%(质量分数),液固比1.90,反应时间110 min,可溶磷和可溶氟的固化率分别为98.6%和99.7%。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固化过程中可溶氟优先可溶磷生成沉淀。SEM及XRD分析结果表明可溶磷主要以CaHPO4·2H2O的形式析出,可溶氟则主要以CaF2形式析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含氟515 mg/L,含磷958 mg/L的磷酸生产废水,采用“白泥浆中和-絮凝-改性粉煤灰吸附”的改进工艺进行处理,氟离子质量浓度降至1.64 mg/L,总磷质量浓度降至1.3 mg/L,符合国家《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2011)中总磷质量浓度≤10 mg/L、氟化物质量浓度≤15 mg/L的标准。通过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5工具对实验工艺过程中废水进出水浓度、各个单元运行参数、去除率影响因素进行编程,开发出具有可视化界面的仿真计算软件,实现多元选项计算氟、磷去除率的目的。结果表明: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验偏差低于0.8 mg/L;软件界面直观、操作简便,界面元素设计丰富。  相似文献   

12.
以4,4’-二咪唑亚甲基联苯(BBPTZ), 4-硝基苯甲酸 (p-NBH) 和1, 3,5-三咪唑亚甲基苯 (TIMB) 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配合物 1{[Zn2(p-NBH)4 (BBPTZ)2]·H2O}n、2 [Zn3(TIMB)2Cl2n。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价带-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显示配合物 1、 2 均属于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且均具有三维空间构型。为进一步研究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将这两种 MOFs 作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降解亚甲基蓝,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体系酸碱度等因素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MOFs 材料在紫外光下均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其光降解效率提升明显。本研究为 MOFs 基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钴(III)配合物[Co(L)(AcOH)(HO)]·(ClO·HO[HL=乙二胺缩__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为a=1.1235(2)nm,b=1.3091(3)nm,c=2.1972(4)nm,α=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nm,Z=2,Dc=1.366g/cm,GOOF=0.994,R1=0.071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III)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_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7.1%;此时A2O工艺除磷能力较差,缺氧段有释磷现象的发生.当设置预缺氧区后,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提高,TN平均去除率可达60.7%,PO43--P平均去除率为55.9%;此时系统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段除磷率为31.4%~46.9%.在设置预缺氧区的基础上,通过外加碳源,提高进水ρ(C)/ρ(N),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TN平均去除率可达74.4%,出水ρ(PO34--P)小于0.5 mg/L,缺氧段除磷率高达66.2%~90.9%.同时研究了外加碳源情况下污泥内PHA成分、含量及糖原含量在A2O系统内的沿程变化趋势.经过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相对于全部聚磷菌的代谢活性从31.1%提高到74.7%.A2O工艺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增强,提高了碳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 氟水杨酸(Hfoac),1,10- 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foac)(phen)]·10H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39(6)nm,b=1.14923(11)nm,c=1.443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通过污泥主要成分分析,提出污泥资源化途径,研究其对磷的吸附条件及效果。结果表明,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含有较多的苯、萘、茚、薁、烯烃、烷烃等石油类污染物,污泥经600 ℃煅烧后,减量化程度达到82.5%,得到以γ?Al2O3为主的吸附材料;煅烧污泥对磷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为90 min,振荡强度为180 r/min,pH为4,初始磷质量浓度为12.5 mg/L,煅烧污泥质量为2.0 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吸附率为93.8%,污泥再生后对磷吸附率为87.0%。因此,石油树脂废水污泥经过煅烧处理后,可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7.
以CaCl2作为沉淀剂,处理冶金萃取废水脱除SO24-离子,当原水ρ(SO24-)为103.0g/L,投加ρ(CaCl2)为82.18g/L,出水ρ(SO24-)最低880mg/L,去除率在99.15%;回收CaSO4纯度95%-98%,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在pH=11.2,极板间距为7mm,电解时间60min,获得氯离子质量浓度为3 200mg/L,氢氧根为40g/L的回用水,完全满足了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3-甲氧基水杨醛、叠氮化钠与六水合氯化铁在室温下合成了一个新型单核铁配合物[Fe(hmb)(N)(H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5603(8)nm,b=0.95854(9)nm,c=1.11274(9)nm,α=78.957(7)°,β=87.317(7)°,γ=80.061(8)°。中心铁离子以六配位的模式与氧原子、氮原子连接形成八面体的构型,配合物分子首先通过C—H…N氢键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π…π共轭和氢键作用构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油废水处理方法优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场采油废水经过破乳脱油后出水的CODcr仍有600-7000mg/L,油含量为100-200mg/L,SS为300-400mg/L, 对该出水的处理采用两种方案:(1)絮凝,二次絮凝,厌氧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2)絮凝,厌氧,好氧,后絮凝。结果显示方案(2)好于(1),絮凝药剂节省20%,出水CODcr(2)为(1)的75%(120mg/L)。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方案的出水进行了活性碳吸附处理,结果表明,CODcr小于100mg/L,油含量小于5mg/L,优化后的方案已用于处理该废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絮凝法对泡菜废水进行了试验,分别考察了絮凝剂的种类、助凝剂的种类、PAM分子量、投加方式、pH值、温度、搅拌转速等条件对泡菜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为泡菜废水的后期生化处理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可为泡菜厂实际絮凝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含大量NaCl的泡菜废水中,利用PAM网捕、架桥功能完善了PAC单独作用下絮体细小松散的缺陷,改善了絮凝和沉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C用量150 mg/L,PAM用量25 mg/L,pH6,温度30 ℃,250 r/min快搅2 min,90 r/min慢搅2 min,静置30 min后泡菜废水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7%、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