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探索关于和顺牵绣艺术的室内装饰品设计方法和案例。在对和顺牵绣艺术的色彩、纹样及制作工艺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并结合现有牵绣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对和顺牵绣艺术品进行再设计,应用在室内装饰品设计中,使其在传承上得以创新。  相似文献   

2.
汴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近年来,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流失现象愈发严重,由于汴绣制作耗时长,保存难度较大,如果不采用专业化技术难以实现绣品的完好保存。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汴绣的工艺及销售方式,针对目前汴绣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网络直播带货平台,通过培养传承人、创新图案设计、增加销售渠道、政府政策支持的方式,为汴绣提供新的发展途径,提高汴绣知名度,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加当地从业者的收入,助力汴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为面临濒危的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在当今时代承传与发展开辟新途经。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和对马尾绣现有产品状况的分析,总结出水族古老传统的马尾绣“绝活”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以现代高科技与马尾绣技艺特点等有机结合.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进行现代旅游等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才能真正实现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在当今时代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从而承传优秀灿烂的水族古老文化技艺,丰富现代文化艺术与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4.
自然元素作为服装仿生设计的灵感源之一,赋予服装生命力,提升其审美价值。文章以花卉仿生为对象,通过形态仿生的实例分析建立方法构架。以花卉的轮廓造型、比例线条、质感肌理等作为借鉴模仿对象,将元素提取后以具象或抽象仿生的方法运用到礼服设计中,设计制作出造型优美富有创意的礼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水族马尾绣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出发,分别从水族马尾绣的色彩、纹样两个方面探索如何将水族马尾绣的艺术特征融入到现代箱包设计中。结合数字化技术绘制出实例图,找到其余现代设计的结合点,展示了将其运用到箱包设计中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的方法,在实现对水族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体现了将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任廷艳 《福建电脑》2022,38(5):54-56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有必要建设一个有关马尾绣的数字化平台.本文研究了水族马尾绣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并对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前台功能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给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平台的运行测试结果表明,平台达到了提高水族马尾绣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东北民间镂空绣工艺是中华民间手工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拨云子是其中的一种。拨云子主要是人们采用镂空绣工艺制作而成的手工艺品,有着不可忽视的地域代表性和研究的艺术价值。镂空绣与纹样图案是拨云子工艺的两个主要特征。拨云子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学意蕴体现在表意之美、形式之美、功能之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物绣在我国刺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所用的针法技艺和艺术特征,人物绣大致可归纳为写真人物绣、写意人物绣和装饰人物绣三种类型,写真人物绣以真实人物为绣制对象,追求逼真传神,刺绣语言鲜活生动;表意人物绣重在传达作者意象,注重人物动作及与环境关系的塑造,刺绣语言精致细腻;装饰人物绣富有装饰性和夸张的艺术效果,刺绣语言多元丰富。  相似文献   

9.
苗绣作为苗族人民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形式,图案内容丰富。但纹样设计周期相对较长且大多为手工劳动,因此生产效率较低。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相关资源质量不佳且数量较少,大多纹样及实体获取往往需要到实地考察。为解决传统手工苗绣绣片难以保存的问题,采用深度学习的图像语义分割方法进行相关苗绣绣片纹样提取用以保存和分类。该文构建了一组小型苗绣绣片纹样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类别标注,同时提出一种多尺度图像语义分割网络架构(Multi-Scale Network)。该方法包含四个模块,分别为多尺度模块(Multi-Scale Block, MSB)、多尺度编码器(Multi-Scale Encoder, MSE)、多尺度解码器(Multi-Scale Decoder, MSD)以及语义分割头(Semantic-Head, SH)。每个模块均采用高效设计的多尺度提取机制和残差结构,可以提取更多全局纹样信息,并显著提升模型在不同任务下的泛化能力。所提方法在PASCAL VOC 2012数据集以及自建苗绣绣片纹样数据库中进行测试,实验结果相比全卷积神经网络的交并比(MIoU)提高了14.84%和6.7%。在相同...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闽南传统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如厦门漆线雕、珠绣、闽南漳浦剪纸、德化陶艺、惠安影雕在中国非遗和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但如同大多数非遗传统工艺产品一样,这些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断层、生产方式陈旧落后、缺乏产品创新、非遗传统工艺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本文通过现代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数字媒体技术为载体,实现非遗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专业相融合,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非遗大师"、推行"双导师"实践形式是目前集美工业学校正在试行和探索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装饰艺术是一种极为常见且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它是依附于某一主体的艺术手法,其目的是使主体得到美化进而升华为完美的状态。壁挂作为众多装饰艺术种类中的一种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立体绣综合材料壁挂是一种组合形式上的创新。因此,文章分别整理总结立体绣和综合材料壁挂的起源和传承,通过两者的起源和传承总结其艺术特点并分析两者相结合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一种以STC89C54RD+单片机模块为核心的投珠机的设计,该投珠机在检测到投币或投珠之后开始工作,通过按下中间的停止按键停止,停止的位置的数值即为中奖的倍数。可以通过后面的开关控制投珠机的模式,在设置模式中可以对相关参数进行修改,操作过程中有语音播报功能。该文阐述了各模块的设计过程,最后对设备进行了综合调试。  相似文献   

13.
《办公自动化》2009,(6):52-52
日前,三星笔记本电脑一次发挥其主流笔记本的精湛技术,推出全新主流旗舰级新品三星R470,时尚典雅的外观、全面综合的性能配置传递出三星笔记本2009年时尚奢华新特色.三星R470,再次创新推出独具特色的漾蓝雅韵设计主题,以时尚典雅而不时显露奢华品味的外观设计,全面展示出三星笔记本在工艺设计上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羌绣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种类繁多,工艺精美绝伦,是羌族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手工艺品。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羌绣在现代文明的大环境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羌绣将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焕发新的生机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文章即是从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产业化的角度出发,为羌绣的发展提供几点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珠状热敏电阻的阻值离散性很大,一直是工艺部门致力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根据电阻率估计"形状系数"的方法,分组确定热敏电阻的阻值,这对改善珠状热敏电阻值离散性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图像编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族盘绣与土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土族的历史与文化。基于此,主要介绍了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算法的理论知识体系,分析了土族盘绣图像的分解与重构方法,完成了土族盘绣图像的压缩工作,有效解决了图像存储和传输问题,对土族盘绣艺术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扬州漆器向现代工艺产品方向发展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产品创新策略,为传统工艺品融入现代社会找到切入点。通过设计与工艺的结合,将现代设计理念注入传统漆器工艺,以不同的视野寻求传统漆器最贴合现代生活的方法,通过现代宣传、现代设计、现代文化创意的创新方式,以期发掘传统工艺品在现代设计中的新价值和创新途径。并将这种传承与创新方法运用于扬泰地区其它传统工艺品的传承与保护中。  相似文献   

18.
欧洲是设计风格奢华之梦的故乡,在古老的欧洲土地上,有最前沿的设计风格和最传统的设计文化。欧洲的设计往往是现代设计的标尺,欧洲设计中的奢华之风,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如梦般变幻的奢华设计风格让人痴迷、让人惊叹,但它又如此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研究设计风格中的奢华风格,有利于认识欧洲设计风格的特征和脉络。  相似文献   

19.
刺绣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传统秦绣作为陕西的刺绣手工艺术,是三秦文化艺术的一种载体;其造型质朴、简约、生动、粗犷,与陕西三大地域风貌极为和谐,具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程式化与延续性特征;从陕北剪纸绣的由来、特征、和应用方面具体阐明陕北地区的传统刺绣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软件工程师》2016,(8):48-50
土族盘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目前保护和传承方式基本采用传统的由传承人言传身教,实物展示推广等,传统的保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濒临绝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开发了基于Web的盘绣电商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收集并存储了现有的盘绣艺术作品的高清图像,并通过电商平台再现盘绣艺术,用户不受地域限制即可注册登录进入该系统,在系统中更详细的了解盘绣的手工艺术以及盘绣的文化艺术,利用网络更加广泛的推广盘绣艺术和盘绣文化,为盘绣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