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 G 油田高含水期是稠油开采的主要阶段,并随含水上升油井出砂严重的特点,着重阐述了油井含水上升对稠油集输工艺的影响:掺水量、掺水比和掺水井数逐渐减少;不加热输送的稠油井越来越多;脱水站耗能高、损耗大、出砂严重、对设备危害大等。并提出早期井下防砂,采用二级稠油集输、高温脱水工艺,罐、脱水器需设清砂设施定期清砂和研制试验油气水砂四相分离器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克浅稠油脱水异常原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油田公司克浅稠油处理站处理三个区块的稠油,存在原油脱水处理效果不稳定,净化原油含水易超标问题。针对该问题,从采出液组成特点、原油物性、脱水工艺、化学破乳剂等几方面对影响原油脱水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大罐清砂周期。现场实施效果表明,该措施很好解决了克浅稠油脱水效果波动的难题,为保障稠油脱水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效三相分离器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焜 《石油矿场机械》2005,34(3):105-107
目前,胜利油田采用了三次采油工艺技术.为了满足注聚采出液处理和高稠、高含水采出液处理的需要,采用高效聚结分离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方法,研制了适用于含聚、高稠、高含水采出液的新型高效三相分离器。  相似文献   

4.
井下油水分离器是一种新技术,它的应用将为老油田高含水油井带来新的生命力,可大大降低高含水油井的水/油比(WOR),减少地面水处理装置的投资,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油井产量。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器的基本原理及在加拿大西部分分别与井下电潜泵、井下螺杆泵和杆式泵连接使用的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旋流式井下液砂分离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出砂造成抽油泵的磨损是油田开发高含水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经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旋流式井下液砂分离器,并分析了液相黏度、含砂量、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黏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最大,液相黏度的增加会导致分离效率的降低,因此井下液砂分离器适用于稀油井或特高含水的油井;当含砂量低于10%时,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对于一定直径的液砂分离器,有一个合理的流量范围,可以根据油井产量的大小,选用适当直径的井下液砂分离器。现场应用表明:旋流式井下液砂分离器能有效地降低进泵液体中的含砂量,提高泵效,平均延长抽油泵寿命60 d,并能显著减少砂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缓冲罐清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池内液面过低、污水提升泵负载运行中主要部件碾磨产生高温并引爆油气等问题,开展了卧式分离器清砂工艺研究。通过携排砂采油工艺(软件)与大罐自动排砂工艺(硬件)的结合,进行室内水力排砂、射流泵喷嘴和喉管尺寸优化等实验,确定了分离器的最优结构和工艺参数,制定出适合清砂池排砂、提砂的一套新工艺。该工艺2016年10月在港西油田西三接转站进行应用并获得成功,具有流程简单、实用、可靠的特点,同时也达到了安全、环保、节能的目的,长轴液下泵安全隐患也将彻底解决。2017年港西油田其余的4座接转站也采用新工艺进行生产,稳定清砂24次,累计清砂约26 m~3,年节约维护成本150万元,为含砂比高的油田清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种能实现油、气、水、砂高效分离的四相分离器,近日在河南油田研制成功,通过现场试用,效果良好。四相分离器在三相分离器的基础上,吸收了三相分离的预脱气、水洗破乳、整流和界面控制等技术,添加了新型的聚结填料——单向流道微孔压延波纹板,克服了含砂稠油填料堵塞、稠油脱水不能用填料的问题。该四相分离器明显提高了设备脱水效率,并可不停产除砂。此外,还具有结构紧凑、处理能力大、设备有效利用率高、分离效果好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其单位体积处理能力为传统设备的6至8倍。新设备采用油层加热技术,实现了稠油高含水原油一段脱气脱水合格,简化了流程,减少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8.
要想彻底解决采出液含砂问题,需要将井口除砂,转油站、联合站除砂洗砂,容器射流洗砂及污油地除砂洗砂工艺技术配套使用,对井口联合站每个可能沉砂的环节进行综合处理。首先在井口除去大部分砂,以减少采出液对集输管道和设备的磨损,同时在转油站和联合站建立除砂洗砂装置,进一步减少采出砂对站内设备的损害;对于站内容器(如游离水脱除器、三相分离器)则配套射流除砂洗砂装置,定时清砂,提高这些设备的有效容积和分离率;对进入污油池的采出砂则采用旋流器进行洗砂除油处理。该配套技术平均除砂率为99.3%,处理后的砂子均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延长地层出粉砂、油气比较高的油井的检泵周期,开发研制了开式防砂型油气分离器。这种分离器由上接头、降压器、螺旋分离伞、滤砂自洁布、外壳、下接头等部件组成,能将井筒中的油、气和砂三相分离,提高泵效,延长检泵周期,适用于油气比较高、地层出粉砂的油井。2004年2月以来开式防砂型油气分离器试用了7口油井,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延长了60d。  相似文献   

10.
钟功祥  梁政扬志 《石油机械》2004,32(C00):86-88,92
针对现场天然气分离器普遍存在脱水效率低,以及常用天然气含水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和评价分离器的脱水效果的问题,研制出了一套精度较高的在役天然气分离器脱水效果检测装置。对重庆气矿在役的多种类型分离器的现场检测表明,所研制的天然气含水检测装置原理正确、性能稳定、工作可靠,能较准确地测试出在役分离器进出口天然气的含水率及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可用以对不同类型的分离器进行评价。最后对重庆气矿在役分离器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多数近海平台的油井均存在出砂问题,采出砂沉积在生产分离器中不仅会降低分离效率,而且对下游工艺装置带来严重的危害,通常,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水力冲砂,定期将容器内的积砂冲出并排入海中,或船运至陆地处理。采出砂的粒径一般约为20-30μm ,并与油混合在一起,如直接排海则会造成污染,用化学药剂处理或在陆地存储,则面临处理量大和处理费用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除砂器装置     
在油田原油集输和处理中,经常遇到采出砂的问题,采出砂造成的危害极大,在国内至今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采出砂对油田地面集输和工艺设备的危害日趋严重,本文详细介绍了旋流除砂器,过滤式分离除砂器和重力式除砂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期新型化学固砂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油田多数砂岩油藏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油层温度普遍有所降低,同时大量出砂,造成地层亏空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期的防砂层强度,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糠醇树脂低聚物固砂剂进行了室内研究。试验研究表明,该固砂剂对地层或充填层的固结强度高,固结后渗透率损害低(16%一28%),与地层配伍性好,使用安全,易于注入和施工,且成本较低,目前已在实验室及现场成功地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东部油田原油综合含水平均已达到90%以上,三相分离器的腐蚀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在生产中发现三相分离器的腐蚀主要集中在分离器的底部、聚结板周向板材及焊缝处以及内构件的支撑、进油管线、出油管线和出水管线等部位。影响分离器腐蚀的因素有原油含水的成分、操作温度、内部结构及焊缝内部积砂等。  相似文献   

15.
《测井技术》2006,30(3):232-232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油田采油计量单井产油量和产气量的装置。分离器固定在底座上,分离器中部有进液管,上部有出气管,下部有出液管。进液管连接三通阀,在出气管线上有气体流量计和温度变送器。在出液管上串联有电磁阀和含水分析仪。在分离器上部有压力变送器和安全阀。分离器上安装有浮子式液位控制器。压力变送器、液位控制器、气体流量计、温度变送器、电动阀、含水分析仪、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高含水出砂油井的脲醛树脂固砂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应淋  郑碧锁 《油田化学》1994,11(4):296-299
本文介绍了以脲醛树脂为胶结剂的出砂油井固砂剂,考察了影响该剂固砂性能的各种因素,简介了在高含水出砂油井中应用该固砂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在疏松砂岩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跃进二号油田为疏松砂岩油藏,地层出砂是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主要难题,油田在开发初期,采用机械、化学防砂技术有效地延长了油井的检泵周期,减缓了油田产量的递减。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油田开发力度加大,油田综合含水逐年上升,地层出砂愈来愈严重,防砂措施效果不断变差,防砂井有效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有杆泵举升工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鉴于跃进二号疏松砂岩油藏长期以来受出砂影响,防砂卡泵适应性逐年变差,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实际问题,结合近几年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日趋成熟且在含砂井有很强适应性的技术优势,因此开展跃进二号油田螺杆泵采油技术先导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上弱胶结砂岩油藏的开发,储层压力衰竭以及含水等因素使得油井出砂风险随开采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出砂预测的精确性在油井完井方式的选择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引用了三维Hoek-Brown准则,考虑了储层压力衰竭对地应力的影响,通过室内清水浸泡实验得出岩石泡水后岩石强度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弱胶结砂岩储层的全生命周期出砂风险预测方法,并结合油田实例,绘制了弱胶结砂岩储层在整个油井生产周期中受地层压力衰竭和含水率上升影响的出砂临界生产压差版图。该出砂预测方法应用于南海文昌油田疏松砂岩储层时,预测结果与现场出砂情况吻合程度较高,根据该方法所绘制临界生产压差图版能够为油田确定合适的防砂时机、合理的防砂方式、适时调整生产压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某油田井液含水高、乳化严重、性质复杂,常规油水分离器分离效果下降,导致分离设备尺寸增大和数量增多,造成平台或处理系统的造价和运行能耗大等问题,采用新型静电聚结脱水技术,将其与常规分离技术相结合,在保留常规分离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静电聚结相关设施,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明,增加静电聚结设施后,处理含水质量分数30%~40%的原油,分离器出口原油含水质量分数约1%,排水含油质量浓度下降至100 mg/L。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油田主要由近物源快速堆积的洪积相砾岩油藏组成,胶结强度很低,在注水开发蒂件下极易受破坏而导致油井出砂。经十余年跟踪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油藏出砂规律厦其影响因素。发现油藏出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质参数,油田开发因素,生产压差和增产措施等。油藏在油井见水3-5a(与油藏物性有关)后即开始出砂。如果油井含水保持很低,那么出砂也相对稳定;反之。则当含水上升至一定值时出砂状况会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