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水生态文明发生的过程和要素,从自然环境、水利活动和社会经济文化层面及其相互关系,对鄱阳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内涵进行解析,提出水生态文明的具体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特点。从鄱阳湖流域特点、历史发展等角度分析了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提出应从自然、水利、社会三个层面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水利行为—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张硕辅 《中国水利》2012,(23):62-64
潇水、湘江在永州境内汇合.生态与文化是永州发展的两张王牌,水生态、水文化是这两张王牌中最具是性、最富韵昧的名片.在充分认识永州满湘水文化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准确把握潇湘水文化的价值外延,通过水文化促进永州涉水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要积极探索水利兴文的基本路径:一是保护水生态,守护母亲河;二是建设水工程,打追文化景观;三是培育水利人,建设行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兖州市水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兖州应着重从提高水利人文化素养、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加强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完善水利风景区建设、深入推进水生态治水之路、加强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等方面做好水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的2018"水文化水生态水休闲"博览会,将于11月2—4日在四川省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举办。博览会以"跨界、融合、发展"为主题,内容安排以展、会结合的方式,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一是2018"水文化水生态水休闲"博览会专题展览,二是中国(仙海)首届河湖旅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三是第五届全国水利风景区招商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临朐县水生态景区建设的成因、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水利景区建设必须与"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想统一,坚持生态优先,将人造景观和历史文化进行完美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水利风景区。  相似文献   

6.
县域水生态物质文明和水生态制度文明构成县域水生态文明的表层结构,县域水生态文明意识和水生态文化构成县域水生态文明的深层结构。县域水生态文明的结构体现了水生态文明的本质,构成其内在形态和质的规定性。构建县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有利于提升县域"水颜值",保障生态"水安全",筑牢生态"水屏障",规划打造"水品牌",健全县域水生态文明体系,着力建设特色县域水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扈刚 《江苏水利》2011,(11):46-46,48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是加强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面对日益复杂的水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  相似文献   

8.
江西水文化建设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江西省水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阐述了水文化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探讨了江西省水文化工作实践成效以及未来如何发展水文化并使之更好地与水利工作各方面相结合。利用水文化工作平台,不仅能全面了解江西省丰富的水文化内涵,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对水利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呼唤着新的水理论、新的水文化。这些新的理论和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治水兴水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水利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利事业焕发勃勃生机。治水新思路的提出和实践,既是我国水利建设实践的创新,也是中国水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水文化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宗康 《山西水利》2004,20(2):79-80
从历史、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哲学性的水文化价值新观念,对未来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效益目标:水利开发不仅是为了水的直接利用,还要注重水对环境人文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发展的基础,文化建设是引领发展的灵魂,根基不稳自然难有建树,灵魂缺失则会迷失方向。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文明理念融进于文化之中,引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造就生态文化,这将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水生态文明理念和原理与文化的结合造就水生态文化。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水生态文化亦是生态文化的中心内容。水生态文化对人水和谐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努力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和全社会利益相关体的涉水活动中去,全方位提高全民水生态文化素养和国家水生态文化软实力,努力将水生态文化培育成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水文化体系的主流文化。文章总结了水生态文化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弘扬和发展水生态文化的几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树山 《中国水利》2013,(1):17-18,25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铿锵有力的生态文明宣言,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憧憬的"中国梦",必将对未来中国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多处涉及水利工作,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治水方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更对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  相似文献   

13.
水文化是水利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研究三灶湾海堤水文化的内涵与特性,提出以水文化为主线,从系统规划、艺术再生及事件策划3个维度进行滨水景观更新设计,为水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4.
传承、发展和弘扬水文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11月,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水利实践为载体,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水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传统水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和系统总结,传承和发扬先进水文化。要从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中汲取时代精神,在人民群众的水利实践中丰富水文化,在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创新水文化,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水文化与现代水利的关系,并结合本单位水文化建设,提出了人水和谐是水文化的重要支撑,通过水文化建设促进了水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内容及崇尚人水和谐的理念,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有紧密联系。水文化挖掘与整理的思路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水文化遗产,挖掘水利工程及其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所赋予的水文化内涵与价值。水文化运用的路径是将水文化理念融入水利风景区规划中,设计水文化景观小品和科普展览馆,完善水文化解说系统,建设具有水文化内涵的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7.
为重现关中"天府之国"和"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的历史美好风貌,重新构建关中水系循环系统、恢复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省委、省政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提出系统治水、柔性治水、协同治水的新思路,变约束短板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谋划关中水系规划。笔者通过两年来参与关中水系规划的编制,深入思考和研究关中地区的水文化发展,从流域水文化(黄河、渭河流域水文化)和地域水文化(关中五大水文化发展主题板块)两方面构建关中水文化体系,将水文化理念和研究成果应用于陕西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中,以期强化关中水文化建设,推动"治水兴陕"战略实施,实现水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  相似文献   

18.
《江苏水利》2011,(12):F0003-F0003
淮安是运河之都、生态水城,水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和深厚。今年以来,淮安市水利局委托河海大学编制了《淮安市“十二五”水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一廊、两道、三带、四湿地、五湖、六同、七馆、八经典”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水文化博物馆等近40项工程,总投资近20亿元,同时3月份首次举办了“淮安水文化周”大型系列活动,10月份成功举行了淮安市水利系统第二届职工文化体育运动会,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加强以水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做"水"的文章,用"水"的文化熏陶、感染学生,让水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培养出大批具有水利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了自身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洪泽湖大堤拥有漫长的建设与管理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水文化遗产资源。洪泽湖管理处作为江苏省水文化遗产调查试点单位,基于调查成果,分析了该区域水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旅游经济、水利功能和生态价值,并提出持续挖掘提炼、编制保护名录、搭建展示平台、传承水文化精神等保护措施,为水利行业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推进水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