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专利是有关高取向硅钢带的生产方法。在美国1965559号高斯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合适的生产工艺,可获得取向度接近80%的硅钢板。在工业上,长期以来就为获得90%取向度而奋斗。目前生产的优质取向钢,其取向度为78%~82%。本专利的目的是:(1)获得具有完善结晶组织和晶界的硅钢,其取向度达到85%以上,并且具有一定的晶粒尺寸;(2)增加导磁率和降低磁滞损失及铁损。本专利的另一个目的是不用高硫钢锭作原料,而又保证获得优良的磁性。本专利已经成功地在低硫钢中获得90%的菱形织构度,其办法是把钒单独地(或者是结  相似文献   

2.
发明的详细说明用以往技术制造的硅钢片,在10奥斯特磁场下,导磁率为1790~1840,板厚0.28毫米,在60赫兹、1500高斯条件下铁损为1.08~1.17瓦/公斤,而在1700高斯条件下,铁损为1.54~1.76瓦/公斤。这种取向硅钢除含3.2%硅外,还含有若干残余元素。美国专利第3287183号发表了在10奥斯持磁场下,导磁率达1910的单取向硅钢制造方法。发表在上述美国专利中的硅钢,采用两个轧程中间夹有中间退火的二次冷轧法处理,头一个轧程压下量少,后一个轧程压下量大。如按上述专利采用AlN作为防止一次再结晶晶粒长大的抑制剂,则Al和S的比例必须精确地控制在规定的数值内。上述专利所记载的成品  相似文献   

3.
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系有关具有棱边织构取向,在10奥斯特下至少有1850G/Oe导磁率的磁性硅钢的的制造方法。含硅2.60~4.0%的取向硅钢,其一般生产工艺是:热轧、二次冷轧、每次冷轧前退火和高温织构退火。近年来许多专利都发表了10奥斯特时有1850G/Oe以上的导磁率的硅钢,其中,从处理方法来看,最有意义的是美国专利3,287,183号、3,632,456号以及3,636,579号。美国专利3,287,183号是1966年11月22日发表的,该专利把特定含量的碳、硅、铝、硫以及铁组成的钢在950~1200℃温度下退火,析出AlN,从而处理成高导磁率硅钢。以后,在美国专利  相似文献   

4.
本发明系硅钢生产特别是含2—4%硅晶粒取向硅钢生产的专利。硅钢是广泛应用在电气设备中,因为它有高的导磁率、高的电阻和低的磁滞损失。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成份,因为加入铁中的几乎全部的合金元素都对磁性有不利的影响。例如:杂质像氮、氧、硫和碳,在晶粒点阵中引起位错,形成有害的内应力。所有元素中影响最坏的是碳。在制造过程中采用具有较高含碳量的硅钢是具有一定优点的并在以后加工为成品时钢能脱碳到具有好的电磁性能的低碳水平。其优点包括:  相似文献   

5.
本专利是关于晶粒取向硅钢制造工艺的一种改进。虽然美国专利3873381,3905842,3905843,和3957546号揭示了用硼抑制电磁硅钢稍有区别的生产方法,但它们都详细说明了在800℃~815℃温度下的最终常化处理。通过这个专利,我提供一种改进引用的专利所揭示过的方法。确切地讲,我已经发现可以通过在  相似文献   

6.
本专利是关于制造单取向硅钢的一种改进。本专利提供一种由薄铸件生产具有单取向电磁硅钢的工艺。这种生产高质量电磁硅钢的工艺,要比在一般工艺中材料所使用的轧制压下率少得多。通过连续铸造薄钢带,本发明必然导致普通方法生产从钢液到精炼产品的根本改变。即与一般方法相比,产品的化学成份和组织更加均匀,而且由于包括连续铸造板坯的工艺,也把本发明归因于可能节约主要设备和能源消耗。采用薄的铸件生产电磁硅钢方法发表在美国专利第3115430号。该方法要求与每个冷轧  相似文献   

7.
本专利介绍一种在10奥斯特时,导磁率至少1850(G/Oe)单取向电磁硅钢的生产方法。含2.6~4.0%Si的取向硅钢通常用的生产工艺包括热轧、两次冷轧、每次冷轧前的退火以及高温织构退火等工序。这些钢的特点是在10奥斯特时,导磁率大约为1790~1840G/Oe。近年来,若干专利透露了在10奥斯特时,导磁率超过1850(G/Oe)的硅钢生产方法。其中美国专利3287183、3632456和3636579号是最有趣的,然而在所见到的美国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是制造晶粒取向硅钢的一种改进方法。虽然美国专利申请号577571,在1975年5月15日已提出的现在公布的美国专利№.4000015提出一种生产单取向电磁硅钢最有效的新工艺,可是已注意到该工艺的不足。通过在最终常化脱炭期间利用露点-6.7℃~15.6℃含氢气氛这一工艺,从而发展成一种对形成某些底层不敏感的最终常化钢。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克服专利申请号577571中缺点的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专利介绍单取向电磁硅钢,导磁率在10奥斯特时至少为1850高斯/奥斯特的生产工艺。含硅2.60%至4.00%,取向硅钢通常的生产工艺,包括热轧、二次冷轧,每次冷轧前的退火以及高温织构退火。这种钢的特性是导磁率在10奥斯特时为1790~1840高斯/奥斯特。近年来,若干专利已透露在10奥斯特下导磁率超过1850高斯/奥斯特的硅钢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专利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关于沿轧向具有<001>易磁化轴的单取向硅钢带的制造方法。最近发明的磁通密度高的所谓高磁感单取向硅钢,由于改善了磁性,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在单取向硅钢带的制造方法中,按照以往的经验,即使其制造工艺基本类似,产品的磁性也常常有差异。而以前,并不完全清楚生产具有磁性优良而均匀的单取向硅钢带确切工  相似文献   

11.
高磁感晶粒取向硅钢是通过具有准确的(110)[001]晶粒取向来获得的。为了改善取向度需要一个大的最终冷轧轧压下率。为了使材料在最终退火中完成二次再结晶,增强抑制正常晶粒长大是必要的。后面的条件是由本文所叙述的一个由硫或硒与硼和氮组成的抑制系统来提供的。将3%硅钢并含有氮和一定范围的硼,硫和锰以及由硒碲代替硫的实验室试样的磁性进行比较,其工艺包括从热轧厚度直接轧到成品厚度(最大冷轧压下率为88%)以及两次中间厚度的热处理,其最终压下率分别为82%或61%。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取向硅钢的生产现状和取向硅钢渗氮工艺的进展,分析概括了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特点与专利储备情况。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取向硅钢产能中高磁感取向硅钢占比越来越高,生产企业的专利布局也转向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开发,环保型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了新的热点。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在高磁感取向硅钢上的开发已有很大进展,但商业应用仍有相当距离。同时,展望了高磁感取向硅钢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发明是关于电气装置的磁芯所用的薄钢板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关于具有高取向度和高导磁率的矽钢片的生产。晶粒取向矽钢片已广泛应用于大吨位的电气制造工业。通过对相宜的热轧带钢用交替热  相似文献   

14.
本发明是介绍一种制造单取向硅钢的改进工艺。晶粒取向硅钢的铁损是度量电磁设备优劣的一项重要参数。由于铁损高会产生不需要的热量使效率降低,特别是在高磁感下工作的先进设备必须有较低的铁损。本发明介绍了一种降低单取向含硼硅钢铁损的方法。更确切地说就是通过严格控制脱碳氢气的露点来降低铁损。根据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专利是制造晶粒取向硅钢的一种改进工艺。电磁硅钢如同市场上大多数商品一样,是按质论价的。即使同一炉号的钢卷也是逐卷分级,按级销售的。某一铁心损失的钢卷,同另一个具有较差铁心损失的钢卷相比,在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通常是定为较差的等级,并由此确定较低的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6.
8-4.2冷轧取向硅钢炼钢工艺控制要点取向硅钢以MnS(AlN)作为抑制剂。除硅外,锰和硫是两个必须严格控制的元素。这两个元素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个阶段是需要的.但过了这个阶段就不需要了;碳在锰和硫之间起平衡作用。应根据产品的不同牌号对钢的成分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7.
光红兵  林媛  张文康 《中国冶金》2023,(12):122-127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采用一次冷轧制造工艺时,热轧板必须常化,主要目的是使热轧板组织更加均匀、再结晶晶粒增多,同时使晶粒和析出物粗化,强化有利织构,提高磁性能。但为进一步降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制造成本,通过优化热变形工艺,促进动态再结晶,使实现免常化“一次冷轧”生产低成本高牌号硅钢成为一种可能。针对免常化2.5%(Si+Al)(质量分数)的50W400钢开展了3种不同热轧工艺调整试验,并对试验后热轧板组织和最终成品组织、织构、磁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但总体对成品磁性能有害;在不提高加热温度的前提下,通过将粗轧5道次变为3道次,提高粗轧终轧温度,加大各道次压下量,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使热轧板再结晶晶粒明显增多且粗化,强化了成品中有利的{110}〈001〉织构,磁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免常化低成本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取向硅钢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软磁材料,主要用于输变电行业变压器的制造.取向硅钢因其生产工艺复杂、制造工艺要求严格、生产成本高、成品率低、核心技术保密,被誉为"特种钢中的艺术",也是衡量国家特钢制造水平的标志.在节能环保和电力建设规模化的趋势下,国产取向硅钢存在巨大缺口,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开发和生产高性能冷轧取向硅钢显...  相似文献   

19.
硼、氮和硫作为正常晶粒长大所需的抑制剂用于含硼硅钢的二次再结晶,有效硫是不与强硫化物形成元素例如锰化合的。一般晶粒取向硅钢和含铝高磁感硅钢均以MnS作为晶粒长大的抑制剂,并且热轧之前至少加热到1370℃,以便使其溶解。含硼硅钢的热轧条件是在热轧实验室用成份为B: 5~8 PPM,N:35~45PPM,Mn;0.025%和一定量的硫的几个炉号来研究的。对于形成MnS后仍有过剩硫的炉号,当从1100℃热轧时,在成品退火过程中仅仅发生了正常晶粒长大。而从1150℃和1200℃开始热轧时,则分别发生了局部的和完全的二次再结晶。硼的放射线自显照片证明:必须满足的主要冶金条件是氮化硼的溶解。在3.1%的硅钢中,由不同的热轧温度得出的硼的放射线自显照片和磁性能关系与氮化硼的乘积是一致的,含硼硅钢可用较低的热轧温度,对于这种材料的生产厂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分析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爱锋  张文康 《特殊钢》2013,34(5):20-24
介绍了普通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铸坯高温加热两次冷轧、一次冷轧和铸坯低温加热两次冷轧、一次冷轧法4种成熟生产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取向硅钢理论研究(Goss晶核和抑制剂)和生产技术现状。取向钢的发展趋势为:提高(110)[001]晶粒取向度,降低取向硅钢铁损,发展铸坯低温加热(≤1300℃)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取向硅钢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