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洋  刘晓冰 《计算机工程》2011,37(12):236-238
根据协同产品商务中各方对零件信息统一表达和共享的需要,提出一种面向协同产品商务的零件信息表达与共享方法。该方法分析零件信息特征构成及特征间关系,并基于特征建模技术建立面向协同产品商务的零件信息特征模型,将零件信息特征模型转化为统一的XML Schema信息模式,阐述转化的基本规则,构建面向协同产品商务的零件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该平台以XML Schema信息模式进行检验,零件信息由XML描述并通过各种XSL样式表映射,满足不同用户的显示需要,实现零件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协同产品商务要求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人员能在权限控制下方便地访问产品数据,零件几何模型不仅要整体地参与信息共享,而且还要提供更细粒度的模型元素级信息共享方法。以零件特征造型技术为基础,研究特征结构和信息的中性存储、查询和权限控制方法;并结合几何模型的轻量级显示,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了零件特征信息的元素级远程查询和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3.
任毅  臧林  耿宏  何汉清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24(7):298-300, 306
为了提高飞机维修培训的训练效果及培训效率,解决目前飞机维修培训中机械组件拆装流程复杂,缺少人机交互,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实际任务描述中机械组件拆卸过程各个步骤明确其状态变化和约束条件,采用Grafcet工具建立拆装过程模型;针对事先规定的拆卸各步骤中的权重,建立拆装过程训练评估模型,结合训练实际操作情况,定量地给出一次任务中评价结果;模型能够支持学习、训练、考核等多种模式的训练方式;最后,在维修培训平台中以飞机加油活门拆装过程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且能够完成信息交互和结果评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同步协同设计中共享模型数据传输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面的分层次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在进行共享模型传输时,首先只传输该模型的三角面片信息,当需要进行协同装配时,将参与装配的部件具体指定到某一特征面,且仅对于这一特征面传输全部的特征信息。为快速提取任一特征面,将笔者所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HUSTCAID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二次开发,增加了特征面模型和面片模型,实现了HUSTCAID与UG系统间共享模型的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5.
以零件几何模型中的形状特征为信息共享单元,在Internet环境下开发了零件特征信息的元素级远程查询原型系统,并研究了该系统中的信息存储、查询和权限控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面向并行工程的CAD/CAPP/CAM系统中的零件信息模型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建立了一种新的零件产品模型,并介绍了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表达零件特征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并行集成系统中信息交换与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动车组虚拟维修培训系统,针对提高人员维修和培训水平,为了缩短大型复杂产品动车组维修的培训周期,节约训练经费,传统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实时绘制大型模型能力弱,表达维修对象信息不直观等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用仿真技术,开发了动车组维修训练仿真系统,构建了维修训练仿真系统的框架、层次信息模型,基于OpenSceneGraph三维引擎,采用了产品装配树的建立、大型模型渲染优化、交互信息显示和拆装仿真等关键技术,并组成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能够满足大型复杂产品虚拟维修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需求链的协同商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需求链管理和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将协同商务引入需求链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需求链管理的四层协同商务模型.模型利用网格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格技术的分布性、高效性、跨平台性等特点,有效共享实时信息.并在此信息共享平台之上,构建协同作业层、协同管理层以及协同预测层,实现面向需求链的企业联盟的ERP、CRM系统的集成,实现企业间生产、销售、库存、物流等方面的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9.
面向维修的产品拆装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君  于永利 《计算机工程》2003,29(3):22-23,60
从产品维修性设计的需求入手,提出面向维修的DFA/D研究的必要性。在参考传统DFA、DFD建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维修中拆装作业的特点,建立了面向维修的产品拆装信息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PERT图的虚拟拆装过程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使用PERT图来建立虚拟拆装过程模型的方法,根据零件之间的约束关系构造PERT图及其对应的依赖矩阵,并且能够根据它来指导虚拟拆装训练过程的实施.所提供的方法在对某设备的虚拟维修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 virtual collaborative maintenance architecture aimed at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incorporates maintenance elements such as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maintenance economics, human factors in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program, and maintenance optimization in a virtual collaborative architecture. An analyt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virtual collaborative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that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A numerical example is also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语义特征造型的虚拟装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协同虚拟装配技术是虚拟样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细胞元表示的语义特征造型技术,提出一种统一的协同虚拟装配框架,在该框架下能够有效支持异构CAD系统间零件及装配体的协同装配。网络传输以特征依赖图存储的操作信息,可降低网络负荷,提高响应速度。该思想初步应用在自主开发的HUST-CAIDS与UG间的异构协同设计中,证明了以上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高钦和  邓刚锋 《计算机应用》2012,32(11):3232-3239
现有装配体建模方法在描述虚拟维修训练中装配体拆卸过程时,存在的信息冗余大、建模过程复杂等缺点,在研究现有装配体建模方法和分析装配过程与拆卸过程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虚拟维修拆卸过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以矩阵描述装配体模型,用矩阵运算描述零部件拆卸过程,简化了建模过程,减少了模型数据量,为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的快速构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实验教学环境下对虚拟协同装配提出的不同需求,分析了其与面向设计的协同装配实现技术之间在定义、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面向网络教学下虚拟协同装配的概念,并界定了其内涵及实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研究了支持协同装配的虚拟模型实验室的搭建、虚拟协同装配的语义信息表达模型和装配过程中干涉检测的方法,提出了网络协同虚拟装配实验平台体系的架构方法,并就系统的功能实现、虚拟协同装配执行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以柱塞泵示例了解系统的初步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增强现实环境下引导产品装配为目标,建立了面向增强装配过程的统一 信息模型,管理文字、几何和产品装配特征等可视化引导信息。采用基于标志物的视觉跟踪 技术实现虚拟零件和视频中真实零件的注册定位,通过建立虚拟和真实装配场景的深度图处 理增强装配场景中虚实物体的遮挡关系。利用虚实零件的注册位置把装配引导信息叠加到装 配视频场景中。并开发了演示系统,分析和说明了增强现实环境下引导产品进行装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虚拟维修中装配拆卸模型的基本特点入手,给出了在进行虚拟维修中所需要的模型的层次化组织结构。结合层次结构的特点和所需要的信息给出了建立层次信息模型的方法。并应用于某型导弹的战斗部的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虚拟人仿真技术在船舶狭小空间维修作业中存在的效率低下、需要较多人工干预、仿真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虚拟人姿态混合建模仿真技术。根据狭小空间中人体维修作业的特点,将虚拟人姿态建模分为虚拟人躯干及下肢姿态建模与虚拟人手臂姿态建模两部分。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姿态库的狭小空间姿态自动匹配算法,以确定虚拟人在狭小空间中的操作位置与姿态;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手臂姿态进行求解,并实现维修仿真姿态的生成。以某型船舶机舱罐体阀门维修为例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虚拟人姿态的自动定位与生成,且可有效提高维修仿真效率。  相似文献   

18.
协作感知是协同虚拟环境用户协作和交互的基础,目前没有一种协作感知模型适用于所有虚拟协作应用.介绍了协同虚拟环境和协作感知的定义,分析了协同虚拟环境中用户协作过程和任务关系,引入角色理论和Agent技术对协同虚拟环境和协作者的操作权限进行表示,通过对角色任务图分解/合并划分协作感知层次,建立协作感知模型量化计算感知强度,动态组建协作虚拟组,提高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