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选用氧化钙为脱硅剂,考察硫酸钠对铝酸钠溶液脱硅过程中硅量指数、溶液表面张力以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钠质量浓度在20 g/L时,硅量指数达到最大为4 063,而表面张力和黏度降低到最小.通过对脱硅后的硅渣进行XRD测定,探讨硫酸钠对铝酸钠溶液深度脱硅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铝酸钠溶液氧化钙脱硅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物理化学测试手段和X衍射分别测定了铝酸钠溶液脱硅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氧化钙脱硅所形成的水化石榴石.实验结果表明:在脱硅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密度随着脱硅时间的延长和脱硅温度的升高均降低,确定了氧化钙作为脱硅剂的脱硅具体过程,实验结果为研究铝酸钠溶液深度脱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粉煤灰预脱硅-碳酸钠活化-盐酸酸浸"工艺产生的粉煤灰提铝废渣为硅源,提高预脱硅过程产生的硅酸钠溶液的模数,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手段对比研究了石英砂、市售超细二氧化硅以及粉煤灰提铝渣等不同硅源对硅酸钠溶液模数提高的影响,探讨了粉煤灰提铝渣作为硅源用于硅酸钠溶液提模的机理及杂质的影响,并将提模后的硅酸钠溶液用于制备高值化二氧化硅产品.结果表明,提铝渣因含有非晶态二氧化硅可用于低模数硅酸钠溶液提高模数的硅源,提铝渣与脱硅液在100℃下反应30min可得到模数大于3的硅酸钠溶液,用此硅酸钠溶液生产的高附加值二氧化硅产品能够达到HG/T 3061-2009标准.  相似文献   

4.
水合碳铝酸钙的合成及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二段脱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浓度氧化铝溶液二段脱硅中,使用HCAC(水合碳铝酸钙)作为晶种,研究反应时间、HCAC用量、氧化钙烧制温度、碳酸钠用量对脱硅效果的影响.高浓度铝硅酸钠溶液脱硅时,HCAC的最佳合成条件:用600℃烧制的1.5gCaO与2.5g碳酸钠反应制备HCAC;最佳脱硅条件:在200mL含硅铝钠溶液中HCAC加入量为7.0g,脱硅时间为2h,脱硅效果较好,硅量指数可达1000以上,基本上可以满足氧化铝生产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脱硅渣碱度和铁水初始硅含量对高磷铁水预脱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水硅含量在加入脱硅剂后5 min内迅速降低;低温有利于脱硅,在反应温度为1 350℃时,铁水脱硅率达到94.32%;增加氧化剂用量,不仅能提高铁水脱硅率,还能提高铁水脱磷率;将脱硅渣碱度控制在0.6-0.8,既能提高铁水脱硅率,又能抑制锰的氧化,还可以改善脱硅渣的流动性、减少泡沫渣;铁水初始硅含量较高时,其脱硅率虽然得到提高,但终点硅含量也较高,且渣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炉锰铁预脱硅试验,研究了BaO渣系和CaO渣系的脱硅能力以及添加Fe_2O_3、MnO_2等对渣系脱硅的影响。在对锰铁氧化脱磷试验中,研究了初始硅含量、BaCO_3熔剂用量以及配入Fe_2O_3对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炉锰铁经一次预脱硅处理,使硅降至0.23%以下便可进行氧化脱磷处理。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内,用BaCO3基熔剂对硅含量为0.8%~1.7%的高炉锰铁进行预脱硅处理,处理温度1300~1400℃.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硅含量[Si]1>1.0%和[Si]1≤1.0%的两种类型高炉锰铁,前者需要通过二次预脱硅处理,后者只需实施一次脱硅预处理,脱硅后的两类合金均能满足后步氧化脱磷关于硅含量限制范围的要求。通过实验确定了脱硅剂的优化组成是BaCO3(80%)-MnCO3(10%),实验发现,温度对脱硅的影响关系与脱硅剂组成相关,在1300~1400℃范围内,对于上述优化熔剂组成,温度的变化对脱硅效果影响不大,用该熔剂对[Si]1≤1.0%的高炉锰铁进行预脱硅处理,当熔剂添加量占合金量的10%时,能获得90%左右脱硅率,而锰的氧化损失为-0.98%.  相似文献   

8.
溶剂对电纺聚苯乙烯的可纺性及"珠粒"形貌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聚苯乙烯(PS)分别溶于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3种溶剂中,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直径在亚微米级的纤维.用旋转黏度计测定溶液的黏度,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种PS溶液电纺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各种影响可纺性及纤维形貌的因素.结果发现:溶剂的偶极矩、沸点及所配溶液的电导率是影响静电纺丝可纺性的重要因素.以THF、DMF做溶剂时,可纺性较好,用甲苯做溶剂时可纺性较差;所得纤维中珠粒形态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及溶液的黏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和聚醚改性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并用核磁和红外来表征其结构。对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氟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以及全氟表面活性剂进行溶液性质的研究发现:全氟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最低,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比聚醚改性的硅氧烷要高;对于相同的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聚醚改性的氟硅氧烷,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聚醚改性硅氧烷小;聚醚改性硅氧烷亲水链段的长度增加,CMC减少;而聚醚改性氟硅氧烷的疏水链段长度增加,CMC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和聚醚改性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并用核磁和红外来表征其结构。对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氟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以及全氟表面活性剂进行溶液性质的研究发现:全氟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最低,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比聚醚改性的硅氧烷要高;对于相同的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聚醚改性的氟硅氧烷,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聚醚改性硅氧烷小;聚醚改性硅氧烷亲水链段的长度增加,CMC减少;而聚醚改性氟硅氧烷的疏水链段长度增加,CMC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6/PVA复合纳米纤维.分析了不同质量比的PA6/PVA共混纺丝溶液的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并探讨其静电纺丝效果.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成分相容性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电压为19kV、纺丝距离为20cm、丝液流量为0.2mL/h的条件下,共混溶液质量比为12%∶4%时的静电纺丝所得纤维具有良好的形貌,复合纳米纤维中PA6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有效地克服了纯纺PVA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出现的过度溶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树脂的粘度及表面张力对浸润速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树脂浸润玻璃纤维布(毡)的过程,并对树脂的粘度-平均浸润速率与表面张力-平均浸润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树脂粘度的增大,平均浸润速率表现为线性降低;随着树脂的表面张力的增大平均浸润速率逐渐增大,也呈现近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新型SiO2/γ-Al2O3催化剂制润滑油基础油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新型α-烯烃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的催化剂。在N2保护下,用Cl2氯化SiO2/γ-Al2O3作为催化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SiO2和γ-Al2O3的摩尔比,Cl2和N2的体积比,氯化温度和氯化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以产品的运动粘度(20℃)的大小为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SiO2和γ-Al2O3的摩尔比为1,Cl2和N2体积比为0.2,500℃氯化4h。由于加入了SiO2,催化剂不仅保留了AlCl3对烯烃聚合反应表现出的较高的活性,而且克服了单独使用AlCl3时的强腐蚀性和反应过于剧烈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合成油的运动粘度和溴价等重要评价指标对催化剂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针对麦草浆黑液蒸发难的问题,采用补加烧碱消除硅干扰从而降低粘度的方法改善其蒸发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补加烧碱能降低黑液粘度60%左右,基本上消除了硅干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助于开展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开展了不同比例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不同比例混合燃料的冷滤点、馏程、密度、粘度、表面张力、十六烷值和腐蚀性等理化特性的测试和比对,初步探讨了甲醇含量对混合燃料理化参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粘度、表面张力逐渐降低;腐蚀性和凝点变化不大;混合燃料的低温蒸馏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对实际炼钢渣的发泡性能进行了定量研究,测定了不同发泡性能熔渣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建立了泡沫渣的发泡幅度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发泡幅度随熔渣粘度增大及表面张力减小而增大,熔渣中悬浮的固相粒子对泡沫稳定有着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醋酸钙不动杆菌QL22~5在以乙醇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发酵生产了一种相对分子量为8.798×10^5的水溶性聚合物。红外光图谱结果表明该聚合物是一种含亲水多糖链和疏水脂链的脂多糖型表面活性剂(HBS-1)。进一步研究HBS-1的增稠性、表(界)面张力和对柴油的乳化性能,结果显示质量分数0.1%的HSB-1水溶液在20℃、45、下的粘度为114.4mPa.S,具有较好的增粘性能。50℃w(HBS-1)=0.05%溶液的表面张力为57mN/m,与煤油的界面张力为13.8mN/m,w(HBS-1)=0.1%可完全乳化柴油。可见HBS-1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荆降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并不显著,但它能乳化柴油并稳定乳状液。  相似文献   

18.
Surface tension of calcium aluminate refining slag was measured by the Slide method at 1823 K.Based on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MgO content and the mass ratio of CaO to Al_2O_3,the effects of MgO content and the mass ratio of CaO to Al_2O_3 on surface tens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rface tens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gO content(from 0 to 4.86%),followed by an increase with further increasing MgO content up to 11.33%.The trend that surface tension changed with the mass ratio of CaO to Al_2O_3 was the same as the trend that surface tension changed with the MgO content.The surface tension was varied from 0.617 N/m to 0.710 N/m,for the mass ratio of CaO to Al_2O_3 varying between 0.60 and 1.28.An attempt was made to estimate surface tension of CaO-Al_2O_3-MgO slag and its sub-system,and the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e model worked well.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材料。采用均相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S1-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酸甲酯三元共聚物,对其特性粘数、表面活性、界面活性等性能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氨洗代替碱洗脱除汽油中硫醇的方法,考察了抽提时间、氨水浓度对脱硫醇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氨水浓度控制在1 .5 % ~3 % ,抽提时间20 min ,油剂比100 :5 时,脱硫醇效果较好。且氨洗后水洗效果更好,向1 .5 % N H3· H2 O 中加入0 .6 % 二乙醇胺抽提汽油,时间为20 min ,油剂比100 :5 ,脱硫醇率由58 .64 % 提高到64 .33 % ,达到效果最佳。碱洗比氨洗脱硫 醇效果更好,但碱洗 缺点较多,如产生难于处理的碱渣,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氨洗代替碱洗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