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评估低剂量多次辐射对健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风险,检测了X射线多次照射对BALB/c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采用X射线全身多次照射,第1天照射0.07 Gy,之后每天照射0.08 Gy共12 d,剂量率0.2 Gy/min,累积剂量为0、0.07、0.23、0.39、0.55、0.71、0.87和1.03 Gy时取样.照射24 h后取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周期和死亡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周期在0.39和1.03 Gy时,被阻滞在G2/M期,在0.07、0.23、0.71和0.87Gy时,被阻滞在G0/G1期;细胞的死亡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71Gy时达到峰值.经过X射线多次全身照射小鼠后,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和死亡比例发生变化,符合线性平方模型,造成其免疫系统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小鼠脾淋巴细胞辐射死亡与凋亡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2~8Gy不同剂量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射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4.9和9.7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射后8h当照射剂量为2、4、6、8Gy时,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3.7、5.4、6.2和8.3倍.(2)透射电镜观察表明,6Gyγ-线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出现早、中、晚期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DNA凝胶电泳显示6Gy照射后4和6h,脾脏淋巴细胞出现特征的DNA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射后4h凋亡率约为照前值的3.4倍.(3)照射后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两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参与了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修复的全过程,Bax和Bcl-2蛋白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在普通光镜及流式细胞仪(FCM)下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照射剂量在2-8Gy范围内,脾脏、胸腺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凋亡率最高在照后8-12小时。肝脏细胞凋亡率最高峰出现在照后24小时,S期和G2/M期细胞阻滞增多。脾脏、胸腺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肝脏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阴性。  相似文献   

4.
电离辐射诱导金属硫蛋白在小鼠免疫器官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电离辐射对金属硫蛋白(MT)在免疫器官中表达的影响.采用放射性109Cd血红蛋白亲和分析法检测组织中MT含量.观察0.5、2、4、6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6h,及4Gy全身照射后0.5、2、4、8、16、24、48、72h,昆明小鼠胸腺及脾脏中M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0.56Gy剂量范围内胸腺中MT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其中,4Gy和6Gy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Gy X射线照射后848h胸腺中MT含量显著增高(p<0.05 p<0.001).然而,量效及时效研究均未见脾脏中MT含量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X射线能诱导MT在免疫器官中表达,但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0.075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72h骨髓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未发生明显变化;2.0Gy全身照射后4h骨髓细胞便开始出现明显的G2阻滞,12h同时出现G1、G2阻滞,而后很快恢复到假照水平。不同剂量(0.05Gy-6.0Gy)全身照射后12h量效结果表明,低剂量范围内(0.05-0.2Gy)骨髓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未发生明显变化;较大剂量范围内(0.5Gy-6.0Gy)照射后出现明显的G1、G2阻滞,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提示低剂量全身照射后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未检测出变化;而较大剂量全身照射后,骨髓细胞出现DNA合成抑制,G1和G2阻滞。  相似文献   

6.
小鼠脾淋巴细胞辐射死亡与凋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2 ̄8Gy不同剂量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射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4.9和9.7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射后8h当照射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低剂量X射线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常规苏木精-T尹红(HE)染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术(TUNEL)通过光镜观察不同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睾丸在生精周期不同阶段各类生精细胞凋亡的剂量及时程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细胞种类规律性,在较低剂量照射(0.025Gy)时,以精原细胞凋亡为主,随剂量增加(0.05-0.2Gy)才逐渐累及精母细胞,并且精原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精母细胞,很少累及精子细胞和精子。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具有一定规律性.这为深入探讨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廊机制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低剂量 X 射线整体和离体照射后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X 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 T、B 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 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反应较对照组增强,尤以75 mGy 组最为明显。在离体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对 Con A 的反应未见明显改变,而对 LPS 反应则低于对照组。提示低剂量 X 射线照射可刺激 T 细胞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9.
[Ca2+]i在低剂量辐射诱导脾细胞免疫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海青  鞠桂芝 《辐射防护》2001,21(2):115-118
为探讨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 [Ca2 +]i)在低剂量辐射诱导脾细胞免疫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 ,本文采用 Fura- 2 /AM双波长荧光测定法观察了不同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内 [Ca2 +]i的变化及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 ,小鼠接受 1.0~ 6.0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 2 4 h,脾细胞内[Ca2 +]i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 p <0 .0 5~ p <0 .0 1) ,而小鼠接受 0 .0 75~ 0 .2 Gy较低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后 2 4 h,脾细胞内 [Ca2 +]i却明显高于假照射组 ( p<0 .0 1)。同时证实 ,预先给予 0 .0 75Gy低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可减轻其后 2 .0 Gy X射线全身照射对脾细胞内 [Ca2 +]i的抑制作用。提示低剂量辐射诱导脾细胞内 [Ca2 +]i的升高可能在低剂量辐射诱导脾细胞免疫适应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X射线全身照射昆明系雄性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低剂量辐射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适应性反应的诱导剂量(D1、剂量)及其后攻击剂量(D2剂量)的剂量范围.动物随机分为假照组、D2对照组和D1+D2实验组.结果表明,D1+D2组胸腺细胞凋亡小体百分数不同程度地低于D2组,并且减轻G1和G2+M期阻滞,导致S期DNA合成的细胞增加;当D1达200 mGy时,不再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本实验结果说明,D1在25~100 mGy(剂量率为12.5mGy/mim),D2在1.0~2.0 Gy(剂量率为0.287 Gy/min),接受D1和D2照射的时间间隔为6h,可在全身照射条件下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软X射线不仅能引起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变化,同时也能导致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下降,表现为照射后它们的电泳率下降。低剂量范围内,这种电荷的变化是暂时性的,照后4小时降到最低点,24小时后恢复到对照的水平。细胞电泳率的下降与辐射剂量相关。淋巴细胞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群,正常状态下,按细胞在电场中泳动速度的快慢,可分为两个组分:快峰为T细胞,慢峰为B细胞。软X射线照射以后,T和B细胞的电泳率皆减慢,频数分布峰值下降,离散度加大。血小板成分单一,电泳率较一致。 从照射浓集的血小板再加回自身血浆中电泳率的下降较照射血浆再加到血小板中的电泳率下降大得多;受照射的血小板在磷酸缓冲液中电泳率下降较在血浆悬液中严重得多;2000 rad照后,悬浮于血浆中的血小板电泳率能恢复,而悬浮于磷酸缓冲液中则不能恢复,三个方面来看,血浆中可能存在抗辐射因子。超氧化物岐化酶能有效地预防血小板电泳率的下降,从而可阻止血小板的凝聚。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可以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仪”,且一致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一个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并认为在25~500拉德剂量范围内用染色体畸变进行剂量估算是正确可行的。在某些事故照射中用生物学方法较物理学方法更能反映机体损伤的真实情况。为此,我们从遭受较低剂量照射出发,自0~200拉德之间探索染色体畸变量与辐照剂量的效应关系,拟建立本实验室的剂量-效应刻度曲线,以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3.
辐射诱发哺乳类损伤中染色体畸变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氚有较强的致染色体畸变作用。本文介绍了氚的毒理学特性,以及氚水对哺乳动物、细胞系及人离体细胞的辐射损伤导致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职业照射类型、年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情况,采集四川省1 612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248名健康人员(对照组)外周血,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培养淋巴细胞,MetaSystems系统分析记录染色体畸变,统计分析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放射工作人员中,核燃料循环组、工业应用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医学应用组,40岁以上人员染色体畸变率高于40岁以下,工龄20年以上人员染色体畸变率高于20年以下。结果提示,放射工作人员较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应进一步提高核燃料循环和工业应用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个人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5.
16.
<正>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biological response induced by heavy ions irradiation of high dose,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re irradiated in vitro by the carbon ions of LET=35 keV/μm,and th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at absorbed doses of 0-20 Gy are analyzed by the calyculin A-induced 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PCC).The frequencies of PCC-rings at the stage of G2/M-phase increase steeply with radiation doses up to 20 Gy at a rate of 0.017 Gy~(-1).The G2-PCC index remains more than 5%up to 15 Gy,and 3%after 20 Gy,this is high enough to score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chromosome spreads without dose-rate effec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yculin A-induced PCC technique is suitable for analyzing the chromosome damage induced by carbon ions irradiation of high dose.  相似文献   

17.
犬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经不同低剂量率~(60)Coγ射线小剂量(0.5、0.25、0.05、0.01和0.005Gy)辐照后,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其辐射损伤致死效应,从照后0.4和8h所检测的结果表明:小剂量γ射线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的程度与照射剂量间有一定依存关系,但早期表现不明显,随照后时间推移,逐渐出现类同大剂量照射的线性正相关规律;而它同低剂量率之间是从照后早期开始就明显有规律地表现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FPG法分染,观察不同活度的~3H-TdR及~3H-UdR加入人血淋巴细胞后连续培养,氚化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氚化合物均可导致细胞分裂周期延缓,其延缓效应随加氚活度的增加而更为明显,其延缓程度~3H-UdR>~3H-TdR。由于培养液中存在BrdU,它对二种氚化合物掺入细胞的量影响不同,所以细胞的吸收剂量也不一样,因此两种化合物致细胞周期延缓程度上有差异。氚化合物对细胞增殖速度有影响,表现为细胞增殖速度指数(PRI)及分裂指数(MI)随剂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昆明小鼠,小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50mGy~250mGy,剂量率为12.5mGy/min。停照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取出脾脏。用贴壁法分离脾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检测受照后脾Mφ与受照的脾淋巴细胞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剂量辐射可使脾Mφ功能增强,主要表现在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脾Mφ对脾淋巴细胞ConA(刀豆蛋白A)反应增强,IL-1(白细胞介素1)分泌增多,受照的脾Mφ只对受照的脾淋巴细胞增强其ConA反应,而对未受照的脾淋巴细胞无显著影响;未受照的脾Mφ也不能增强受照的脾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C离子辐射对人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淋巴细胞Peng-EBV接受12C离子束照射,剂量率0.3~0.5 Gy/min,照射剂量分别为0、0.1、0.5、1.0、2.0 Gy。在照射后24、48、72小时收集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相对端粒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照射后48和72小时,各剂量组受照细胞相对端粒长度增加显著。结论12C离子照射可导致培养人淋巴细胞端粒延长,其中1.0 Gy组,照射后24、48、72小时都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大于0.1、0.5和2.0 Gy组的受照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