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资源供给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二元模式理论的支撑下,浙江省开展了流域水资源供给配置综合评价研究工作,建立了水资源供给配置综合评价模型。本文介绍了模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分析计算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评价方法等,最后将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浙江省椒江流域,通过对椒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现状的综合评价,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意见。  相似文献   

2.
从流域的角度对水资源配置后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设计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改进的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模型。最后以淮河流域为例,采用此模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特点,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对需水相关主要因素的分析,从开发利用、公众认知、行业效率、生态文明等四方面的合理性出发构建了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海河流域2010年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近年来影响需求合理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流域合理规划发展布局提供了支撑。结果显示模型反映出了海河流域需水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流域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全面分析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采用系统方法,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重点分析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指标的建立及对流域水资源评价的作用,初步提出流域水资源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结合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地区,讨论采用统一的指标评价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分析表明,采用广义指标评价流域水资源能更好地反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拟定的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对方案评价结果的分析,对水资源统一调度后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效应进行科学评估,为最终制定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工程与水资源配置平衡是判断流域处于和谐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构建克里雅河流域水工程与水资源的和谐量化指标体系,采用"人水和谐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各分区的健康度、发展度、协调度指标,评价分析水工程与水资源的配置平衡状况,确定流域的和谐等级,旨在为同类型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水量水质联合配置方案评价内涵基础上,给出了水量水质联合配置方案评价操作流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水资源系统为评价准则,以流域缺水率、新增投资额、水功能区个数达标率、生态用水比例、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万元GDP耗水量为具体指标的方案评价体系。以分区协调性指标和方案公平性指标为核心,在合理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选取浑太河流域进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水量水质联合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浅谈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为要求 ,浅谈了评价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和意义 ,给出了评价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指导思想和 5个评价准则 ,提出了构建评价指标的六条原则 ,着重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的技术途径与评价方法 ,最后指出目前评价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特点,从风险性、合理性、持续性等角度构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一般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最大POME的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公式和AHP群组评判法进行多方案多目标评价。由于推荐的方案隐含了水资源配置的特点,评价结果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与水资源系统有关的主要指标,将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成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分别计算指标层各个指标的组合权重.以邯郸市为例,计算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评价值,并分析2005-2010年合理性变化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提出响应合理性标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利用金沟河流域水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益,本文以水权分配的公平、效率、可持续性原则为分配指标体系,运用灰关联评估对金沟河流域水权进行了分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的水权需要转让,本文对金沟河流域农业水权的转让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权制度建设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工作,将区域水权分配与行业取水许可管理有机结合,对高效配置水资源,建立和完善流域水市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依据,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出流域的水权内涵、界定原则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并对开展流域水权交易和水权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水权分配方案,开展水权交易,建设水权管理制度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研究流域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论述了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根据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特性构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判指标,包括流域水资源承载指标、压力指标及承载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对于评判流域水资源承载状态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权模式下流域水资源配置博弈的一般性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分析案例结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对不同水权模式下参与人的用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分析表明,在公共水权模式下,由于个体理性以及水资源负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水资源利用产生“公有地悲剧”的结果。同时证明,在缺乏排他性水权或水权制度设计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不仅可能被过度利用,而且全流域社会福利将不能达到最优。上游用水主体因具备先动优势而恣意用水,由此给下游用水主体带来利益损害。在个体理性的作用下,试图通过全局优化实现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改进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 ,围绕指标体系、分析模型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 ,综合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判别—优化—保障”模式 ,包括建立判断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和多目标分析模型 ;在分析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 .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实践,从分配范围、分配机制、分配原则、分配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凌河流域特点,借鉴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从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4个维度,设计了一套水权分配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初始水权分配实践效果的耦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大凌河流域。结果表明,在政府和大凌河流域水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下,通过加强大凌河流域所在区域的政治民主协商,流域内各区域水权分配结果充分体现了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性,且各区域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资源配置理论不完善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区域水资源智能配置方法,以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合理度,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首先提出由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模型及配置预案库等构成的水资源智能配置模式,其中,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模型由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用于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它一方面对配置方案进行预检验,另一方面为配置决策模型提供配置预案等经验知识;水资源配置决策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在对配置预案库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建立,用于提供初始配置方案。应用嘉兴市2010年相关数据对该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考虑嘉兴市整体协调发展和重点发展兼顾整体的两种用水思路,基于数据驱动的水资源智能配置模式均能给出符合预期目标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并且具有自适应、容错性、智能化等特征,从而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18.
针对岷江流域的生态功能,本文采用多准则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三维度的评价指标,以流域内行政区域作为分配对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岷江流域水资源量化分配模式。结果表明:水资源分配不但要根据区域用水量、经济总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也要根据生态保护的量度来进行相应的补偿,才能使水资源量化分配模型更加科学合理,各方均可接受,从而使得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