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 195 7年 ,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发展迅速 ,勘探效率大幅度提高。大油气田的相继发现 ,为海洋油气高产稳产提供了资源保障 ;连片成带小油田群的滚动勘探开发 ,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从投入的工作量和资源探明程度 ,还是从近几年不断有大油田发现来看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都还处于初期阶段 ,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步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有力地支持了"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也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成效显著,自营勘探储量发现再创历史新高,成熟区勘探拓展连获成功,勘探新区新领域不断开辟,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齐头并进.文中总结了中国近海2010年油气勘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特点,并展望了"十二五"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世界石油工业》2006,13(3):29-29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北石油局、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北分公司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与油气销售业务。该公司自1978年进入新疆以来,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先后在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取得多项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1984年沙参2井实现重大油气突破,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油气田,拉开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1997年发现了塔河亿吨级大油田,2005年探明了中国古生界特大型碳酸盐岩油田——塔河12亿吨级大油田,原油日产量突破了1万t,原油年生产规模达到了420万t。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海近几年油气勘探特点及今后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海油近几年在中国近海不断加大自营勘探力度,储量发现连年创历史新高.近几年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具有以下特点: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指导思想;转变勘探思路,从区域研究入手,加强领域研究和勘探;坚持针对中国近海地质特点的地质认识创新和勘探技术创新;科学布局,优化勘探风险投资组合;加强中长期勘探规划并指导年度勘探部署.中国近海今后的勘探方向:对于成熟探区,要立足富生烃凹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加强对以往钻井资料的重新认识,积极探索新层系和新圈闭类型;对于新区新领域,首先要加强区域研究和基础研究,优选勘探潜力大的领域进行勘探,其次要做好高风险地区风险勘探的准备,同时要加快深水区的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海域面积超过300×104 km2,共发育了38个中新生代盆地,总面积达140.5×104 km2,其中近海盆地有11个,面积为73.4×104 km2,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从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取得的重大进展、多时代多类型盆地叠加、多套烃源岩组合、多时代成藏组合、多种油气藏类型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论述了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潜力。结论认为:①新生界油气资源量预计将会成倍增加;②中生界油气资源量与新生界油气资源量相当,将是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③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厚度大、丰度较高,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④尚有地层-岩性、生物礁、古潜山、火山岩等类型的油气藏等待去发现,油气前景广阔;⑤2007年已在南海北部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表明这类资源十分丰富,另外,页岩气前景也被看好。中国海域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勘探领域广泛,将是今后我国油气工业发展主要接替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油气勘探已有30年历史,但直到2003年油气勘探才取得重大突破,在一度被认为没有油气聚集的地方,通过对老资料的重新认识,构建新的成藏模式,从资源评价、优选大型构造背景、寻找大砂体及其与构造背景的结合,到应用三维地震等技术精细落实小构造、小断块、小砂体等圈闭,创新勘探思路,发现高产富集油气田和优质规模储量。截至目前,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已先后发现桑合、桑合西、达尔其、达尔其西、翁特西和锡林浩来6个油田,探明石油储量数千万吨,新建年产能力10×104t。白音查干凹陷油气勘探的历史和经验,对其他老凹陷的风险勘探将有所启示。图7参22  相似文献   

7.
东非大裂谷属古老地块,有发现大油田的潜力。近年,不仅西方石油公司在非洲加紧勘探开发石油,印度、越南、巴西、中国等国家的石油企业也通过风险勘探形式积极介入非洲石油市场。油气资源尚待开发的东非地区已经掀起了勘探和开发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近海诸盆地主要为古生界一中、新生界组成的复合盆地,尽管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但取得的成效显著。整个油气勘探工作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其相应的地质理论、综合技术以及确定的主要勘探目标和思路而区别于其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油气地质储量增长峰。回顾30多年的勘探历程,有利于深化该区油敢勘探工作。中国近海已成为中国又一个新的油气产区,预计仍有很多勘探领域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吸引人们继续进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海油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思路指导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和领域研究,优化勘探风险投资组合,用"集束勘探"理念指导实施勘探部署,取得了显著效果,共获得18个油气勘探新发现,储量发现创近年来新高。2007年中国近海的勘探实践给我们如下启示:立足富生烃凹陷,进行多层系、多类型的全方位立体勘探,是增储上产的必要保障;新区、新领域突破是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变思路,重新认识以往的钻井资料,勘探老区仍可获得新发现;突破"三低"油气藏识别和评价的关键技术,将开辟中国近海油气储量增长的新天地;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方案,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有效控制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10.
轻舟 《石油知识》2006,(1):15-15
国家“863”计划从“九五”开始支持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十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许多成果已经应用到中海油、中国石化海上油田的开发生产中.为国家实施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有效的高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国外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洋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油气新发现中较大的发现主要位于海上,海洋石油储量和产量所占的份额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范围已从浅海、半深海延伸到深海。海上的油气勘探开发与陆上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地震技术方面,如海上现在已广泛使用三维地震技术、多维多分量等;井筒技术也比陆上发展要快些,主要使用长距离水平钻井及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这些对于我国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由于海洋石油勘探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业务,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必须以大型圈闭为评价目标,立足于寻找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2.
从近期发现的油气新领域展望中国油气勘探发展前景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近年来,中国的油气勘探不断发展,概括起来有四大新发现:①由于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成藏,在渤海海域浅层发现石油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级的油田群;②中西部地区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隆起发现中国目前最大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田;④天然气勘探有突破性进展,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在塔里木库车坳陷、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共获得三个重大发现并形成三个天然气富集区。这四大新发现,对我们未来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启示。对近期油气突破领域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油气勘探领域是广阔的,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对中国未来油气勘探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观念变化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来的 2 0年 ,是中国海洋石油勘探事业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海洋石油勘探一系列重大发现和突破 ,奠定了海洋油气产量高速增长的基础。富生烃凹陷、主运移通道、新构造运动和泥底辟带控制油气成藏等观念的建立 ,正是海洋石油勘探工作者在长期勘探实践活动中 ,思维不断更新 ,认识逐渐深化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目前,全球约有60多个国家在深水区开展油气勘探,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300×108t。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近海、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4大被动陆缘富油气深水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也是近几年大型油气田发现的重要领域。2000—2007年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300 m)共发现33个大型油气田,占全球同期发现的大型油气田的42%。在分析近年墨西哥湾深水区、巴西大坎普斯盆地、西非近海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油气重大发现和探讨其含油气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地质特征,并讨论分析了国外被动陆缘深水勘探领域的大型油气田发现对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启示意义及下一步勘探对策。未来几年,我国应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勘探投入,开展重、磁、电、震联合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建立适应南海地区特点的深水大型油气盆地勘查及综合评价技术系统,为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全面展开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加强深水区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油近海油气田开发经历了对外合作前的初步勘探与试验性开发以及对外合作后的合作与自营并举开发两大发展阶段。对外合作前 ,在基本弄清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分布的基础之上 ,通过部分小油田的试验性开发 ,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合作后 ,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得到高速、高效的发展 ,油气年产量已由合作前的 17万t原油 ,增至 2 0 0 1年的 1872万t原油和 4 1 36亿m3天然气。对外合作促进了自营油气田的开发 ,在 2 6个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中自营油气田已达 10个。绥中 36 1等一批自营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以及蓬莱 19 3等 7个亿t级油田的发现 ,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十五”规划的宏伟目标 ,用 5年的时间跨入世界 5 0 0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行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近海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指导思想.加大岩性油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0,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1,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向广阔的世界海洋石油市场进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抗 《海洋石油》2005,25(1):32-37
1990~1997年,主要由于珠江口盆地快速增产而使中国海洋石油产量快速增长,但1997年以来该盆地产量下降使海上产量增速明显下降。1990年以来的海上平均年增量占全国平均年增量的82.5%。今后必须以渤海的增产减去珠江口盆地的减产才是对全国增产的贡献。但中国海上新区开拓前景不够明朗。从全球看,海上油气占有日益增大的重要份额,深水勘探开发成为新的热点。我国不但应以深水勘探打开南海的被动局面,而且要全面进入国际海洋市场,在实践中壮大海洋勘探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