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牡二电厂410 t/h 锅炉安装浓淡燃烧器前后的运行情况比较和运行指标分析,对浓淡燃烧器的应用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数据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径向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径向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冷、热成试验,分析了该型燃烧器的特点,对其燃烧特性、低负荷稳燃能力、运行安全性及调节特性进行了探讨,指出该型燃烧器综合浓淡燃烧与旋流燃烧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厂锅炉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改造。通过改造从现场运行来看,浓淡煤粉燃烧器对煤粉锅炉燃烧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同时达到了节约燃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水平浓淡燃烧器气固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平浓淡燃烧器的实际应用中,燃烧器的分离性能主要受分离挡板数量及布置方式的影响。该文在一挡板对称布置、一挡板不对称布置、三挡板不对称布置3种不同的方式下,通过调整燃烧器一次风挡板角度,对3种布置方式下燃烧器的阻力特性、浓淡风比及浓缩比进行了研究,旨在确定一次风挡板角度与分离挡板对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影响,以便提高水平浓淡燃烧器的性能。结果表明,燃烧器挡板角度的调整对燃烧器的总体阻力特性影响很小;燃烧器挡板偏转对于燃烧器整体以及浓淡两侧的气流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且对淡侧影响较大;燃烧器的浓淡分离效果随挡板偏角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三挡板非对称布置的浓淡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可控浓淡旋流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原理及试验结果,利用回流区搅拌均匀反应热理论模型,结合风粉射流浓淡分离特点及颗粒浓度分布实验结果,通过热质交换平衡分析,建立了一个旋流燃烧器浓淡煤粉在回流区着火及气流火焰稳定性综合模型,求解得到燃烧器稳定着火燃烧的特征参数及燃烧器结构、运行参数变化对着火的影响,获得使煤粉稳燃的最小回流区长度及主流煤粉浓度,并结合工业性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内置楔形体的齿形燃烧器和不同扭转板的水平浓淡燃烧器的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弯头、内置楔形体及扭转板对燃烧器阻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认为,齿形燃烧器阻力与风速相关,水平浓淡燃烧器阻力与风速和给粉浓度均相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浓淡偏差直流燃烧器炉内燃烧过程及NOx生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浓淡偏差直流燃烧器炉内燃烧过程及NOx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改变浓淡比和煤粉量分配对炉内燃烧过程及NOX生成量的影响,研究和比较了水平浓淡偏差燃烧器与垂直浓淡偏差燃烧器的燃烧特性以及NO x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9.
煤粉浓淡分离燃烧技术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浓淡分离燃烧对煤粉的着火及降低NOx的物理基础以及可被利用的程度。同时指出可能带来诸如低挥发份煤的飞灰碳含量增加、水冷壁管的高温腐蚀及引发炉膛结焦等负效应。为此提出了在一次风进入燃烧器后,使其在着火区域实现煤粉的局部浓淡分离燃烧方案,这可能是正确利用浓淡燃烧技术优点的方向。作者已在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立了此项目,旨在利用该技术降低双通道通用煤粉燃烧器NOx的排放量,而不是为了调峰与稳燃。指出双通道通用煤粉燃烧器的稳燃能力要比浓淡燃烧器强得多,是至今为止解决大型四角燃烧无烟煤锅炉的稳燃与低负荷运行唯一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可控浓淡旋流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原理及试验结果,利用回流区搅拌均匀反应热理论模型,结合风粉射流浓淡分离特点及颗粒浓度分布实验结果,通过热质交换平衡分析,建立了一个旋流燃烧器浓淡煤粉在回流区着火及气流火焰稳定性综合模型,求解得到燃烧器稳定着火燃烧的特征参数及燃烧器结构、运行参数地着火的影响,获得使煤粉稳燃的最小回流区长度及主流煤粉浓度,并结合工业性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420t/h无烟煤锅炉的稳燃技术与稳燃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在广东省连州电厂420t/h无烟煤锅炉的稳燃技术:双通道自稳式燃烧器和百叶窗水平浓淡式燃烧器,通过试验及实际运行经验,分析和讨论了低挥发份无烟锅炉的稳燃措施,这对无烟煤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平浓淡和竖直浓淡燃烧器的综合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港发电厂3号锅炉原采用竖直式浓淡燃烧器,供氧不足,煤粉的燃尽特性较差,特别是不具有防止水冷壁区高温腐蚀的能力。为此,介绍水平浓淡燃烧器的优点,分析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的必要性,并阐述该厂改造后的效果,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寿德生  邓德华 《中国电力》1998,31(3):29-30,39
通过“浓淡分离+犁形钝体”式燃烧器的结构,原理,运行实践,详细分析了新型燃烧器的特性,并提出了完善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微油点火的运行参数对点火运行状态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煤粉点火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气相燃烧模拟采用二混合分数方法,数值模拟了燃烧器内煤和油2种燃料点火运行状态,得到了合理的煤粉浓淡和一次风速等数据,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平浓淡燃烧器在降低NOx排放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燃烧器的分离性能主要受前置弯头布置方式的影响。以某水平浓淡燃烧器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次风流经燃烧器后的浓淡分离比和浓淡侧速度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弯头角度增大,燃烧器分离效果增强,浓淡侧速度偏差减弱;撞击块高度增大,燃烧器分离效果增强,浓淡侧速度偏差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陡河发电厂8号炉燃烧器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原2、3层燃烧器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给出了改造后冷态燃烧调整试验的情况和热态试验结果,并对改造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一台420t/h燃煤锅炉为对象,探讨大容量燃煤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方法,通过分析研究,采用新型浓淡稳燃型燃烧器,并调整燃烧器安装角度,对原有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改后运行情况表明,该炉达到长时间低负荷运行的要求,这表明改造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谢莹 《华中电力》2005,18(6):56-57,60
分析水平浓淡燃烧器的燃烧特点,通过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指出了应用该燃烧器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强调在应用浓淡分离技术后.应加强后期的扰动和混合,以克服浓淡燃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浓淡分离燃烧对煤粉着火及NOx排放有利影响的物理基础及其可被利用的程度。同时指出了它可能带来诸如对低挥发份煤的飞灰碳含量增加、水冷壁管的高温腐蚀及引发炉膛结焦等负面效应。提出了在一次风进入燃烧器后,使其在着火区域实现煤粉的局部浓淡分离燃烧方案,还指出了双通道通用煤粉燃烧器的稳燃能力要比浓淡燃烧器强得多,是至今为止解决大型四角燃烧无烟煤锅炉的稳燃与低负荷运行唯一可靠的途径。它已可与W形火焰锅炉相竞争。  相似文献   

20.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调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将浓淡燃烧与分级燃烧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效、稳燃、低NOx排放、防结渣及防高温腐蚀性能的新一代旋流燃烧器。通过在410t/h及670t/h锅炉上的冷态及热态试验,研究了直流二次风、中心风及一次风对射流结构及实际运行的影响,给出了新型燃烧器的运行操作方法,其中一些结论也适用于其它旋流煤粉燃烧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