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在下煤层采空条件下,上煤层开采受煤层间距、下煤层采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上行开采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基于AHP理论建立上行开采可行性评价模型;并对各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行开采模式特点,对其可行性评价等级进行划分,并以恒源煤矿45采区上行开采为工程实例,分析计算其可行性评价总值,进而判定该条件下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判定,以某矿8号、11号煤层上行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基于比值判别法和"三带"判别法对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初步判定,随后基于UDEC2D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下煤层开采后顶板变形特征及上煤层采动对层间岩层的影响,分析位移场、应力场变化规律对初步判定结果进行论证。经现场开采实践,8201工作面顶底板未发现大的裂缝和断裂,工作面和巷道矿压显现缓和,证实了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计算对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下位煤层开采后覆岩运动与结构发育的分带规律、上位煤层所处状态的观测结果表明:下位煤层在受上位煤层的采动影响下,虽然有明显的弯曲下沉,但其整体连续性保持完好,可以上行开采。现场实测与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覆岩破坏特征不同于单层煤开采,同时存在层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煤矿11~#煤层、14-2~#煤层、14-3~#煤层三层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了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顶底板围岩的覆岩破坏特征及应力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过程中,随着采动次数增加,顶板横向裂隙超前发育和纵向裂隙穿层效果更为明显,垮落块度明显减小,来压规律不明显;煤层顶板覆岩因采动产生的应力峰值随采动次数增加而降低;初次采动影响下,稳定后的覆岩应力要明显小于原岩应力,而多次采动稳定后的覆岩应力与该次采动前相近;上覆岩层在多重采动影响下,破坏更彻底,形成台阶式的岩层切落。研究结果可为条件相似的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顶底板围岩控制、采空区积水及瓦斯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叙永一矿15采区缓斜近距离多煤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 6.0分别对其C19、C20和C24煤层上行开采过程中的沿空留巷方式及其相应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围岩运移规律进行了系统地对比分析研究,得到了缓斜近距离多煤层群上行采动影响条件下的最佳沿空留巷方案。所得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多煤层群的开采方式及沿空留巷方案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及补充。  相似文献   

6.
近距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阜新矿区清河门矿近距离煤层群实施上行开采的技术条件(采动影响系数2.7),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材料模拟和现场探查等方法,对3-2煤采后3-3煤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下煤层开采后上煤层的结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3煤上行开采巷道布置方案.实践表明,当上煤层位于下煤层开采的垮落带上方时,上煤层及其顶底板整体性遭到一定的破坏,但仍能保持连续性,随着下煤层开采后时间的流逝,煤层中形成的裂隙和断裂逐步“愈合”,煤层的整体性得到改善,满足了开采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受下部多次不均衡采动影响煤层上行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受下部多次不均衡采动影响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钻孔岩芯破碎程度、钻孔漏水情况和钻孔电视照相3种方法对下位煤层开采后裂隙带的发育高度进行了钻孔实探,对肥城矿区构造复杂煤层受下部多次不均衡采动影响煤层上行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杨庄煤矿七层煤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工作面支护方案和参数,为上行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西部地区弱胶结地层煤层群开采过程中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以伊犁矿区伊新煤业开采地质条件为基础,通过构建弱胶结采动地层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重复开采扰动下弱胶结煤系地层覆岩的应力分布特征、塑性破坏区发育及渗透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近距离上位煤层开采时,采动支承压力峰值的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81,采空区覆岩最大拉应力值达到0.9MPa;上位煤层工作面推进距离达到300 m时,采空区上行破坏区和下行破坏区相互导通;重复开采扰动下,弱胶结地层采动覆岩的孔隙压力大幅下降,采动渗流场呈现采空区四周渗流速度大于采空区中部渗流速度、采空区煤壁侧的渗流速度大于两侧和切眼侧渗流速度,当上行和下行破坏区连通时渗流速度大幅增大;近距离下位煤层开采,当煤层间岩层破坏区初次贯通时,上下煤层间岩层形成中间渗流速度大、两边渗流速度小的扇形渗流场,随着工作面持续推进,最大渗流速度位于工作面前方。  相似文献   

9.
以叙永一矿15采区缓斜近距离多煤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 6.0分别对其C_(19)、C_(20)、C_(24)煤层开采过程中的采场围岩运移情况及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揭示了缓斜近距离多煤层群采动影响区内的复杂应力场分布、上覆岩层变形破坏形态及煤层间相互影响规律,所得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多煤层群的安全、经济、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及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分析了开采工作面采动岩层底板移动与超前破坏区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常规错距开采模型。从理论上给出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下的工作面合理错距计算公式,避免因上、下煤层工作面间距设置不合理,造成上下采场不能正常开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因下伏煤层开采对上覆煤层开采的运输大巷造成不利影响,为了确定采动影响下运输大巷的破坏范围及程度,以便制定下伏煤层开采方案的设计和大巷加固措施,采用FLAC3D软件对采后运输大巷的移动变形情况及所处位置岩层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结合极限平衡理论与大巷围岩及其支护体的自身特点,分析了大巷变形破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1040工作面的回采不会影响大巷的稳定,21060工作面回采结束,在大巷的280—500 m段,巷道砌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240—440 m段破坏会较为严重。大巷围岩强度较低、完整性差,巷道砌体的损坏导致其支护阻力降低以及大巷所在位置岩层应力高是导致其变形破坏较为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两巷合理位置确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合理布置霍洛湾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工作面两巷位置,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计算了上分层工作面开采底板最大屈服深度,得出了底板破坏深度为8.29m,应用FLAC叫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上分层工作面开采对底板的影响,通过对邻近工作面开采过程及巷道掘进的模拟,得出了底板损伤过程及其内部应力变化,确定出下分层22104工作面两巷距上分层22102工作面回风巷水平距离分别为85和300m,并进行了巷道变形实测,在观测区域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巷道变形破坏。结果表明,利用底板破坏深度及采空区下低应力区等结论确定下分层工作面两巷的合理布置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钱家营矿采煤工作面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钱家营矿因受下部煤层采动而影响煤层上行开采进行可行性分析,依据FLAC软件数值计算结果所提供的界面模型和滑移面模型,确定了上部煤层回采工作面下沉量和下沉盆地形态,研究解决上行开采薄煤层问题.基于钱家营矿5煤层1358工作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上行开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急倾斜薄煤层仰斜开采覆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确保急倾斜薄煤层的安全回采,基于龙湖煤矿南二采区急倾斜煤层的赋存条件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UDEC数值计算,研究了急倾斜煤层仰斜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和破坏规律。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仰斜开采实体煤侧和工作面前方均存在应力增高区,其应力集中程度随工作面推进呈抛物线和线性增大趋势;急倾斜煤层开采采空区上方为应力降低区,将主应力轨迹线连接形成应力卸压拱,卸压拱拱高和拱角均随工作面推进呈增大趋势,其形状随工作面推进由对称拱—非对称拱—平顶拱转变,卸压拱形态反映出覆岩不同岩层间的应力传递关系,与覆岩的离层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顾铁凤 《煤矿开采》2011,16(1):32-35,107
基于神东矿区寸草塔矿的近距煤层赋存条件,应用ANSYS仿真方法研究以往房采采空区上方的近距煤层反程序开采的可行性.其主要结论是:(1)下部2-2上煤房柱开采后,留设6m煤柱稳定,其顶板稳定未垮落;(2)2-1中煤层可用反程序长壁开采;(3)2-1中煤层长壁开采时,底板保持稳定;(4)2-1煤层开采时,地表最大下沉613...  相似文献   

16.
 摘要:赵各庄矿12#煤层为主采煤层,厚度较大,上覆9#煤为高瓦斯突出煤层且顶板不易管理,因此,决定先采12#煤层,利用上行开采的方式对上覆岩层产生一定的卸压作用后再采9#煤层,又能满足煤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要求。12#煤层厚达11m,但两煤层平均间距仅为38m,一次采全厚可能会对9#煤层造成严重破坏。本论文根据赵各庄矿地质条件,利用UDEC软件自身产生离散元大变形的特点建立模型,通过模拟开挖12#煤层不同上分层高度,分析研究9#煤层的破坏情况,并对照上行开采的理论解,设计12#煤层上行开采的首采高度。关键词:厚煤层群;上行开采;UDEC软件;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7.
冯国瑞  王胜伟  郭峰 《煤炭工程》2019,51(9):100-105
为了研究上下煤层开采顺序对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矿压显现影响的规律,以西山煤电白家庄煤矿上下部煤层分别采用刀柱法和长壁垮落法开采后形成的复合残采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上下煤层不同开采顺序对中部遗留煤层及其围岩应力分布、移动变形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先下后上”的开采顺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上下部煤层开采完毕后中部遗留煤层及其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更低,双重采动所造成的应力影响范围更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移动变形量较“先下后上”开采顺序时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上部煤层遗留刀柱煤柱下方岩体未受到塑性破坏,即该区中部煤层整体稳定性较好。研究可为同类型赋存条件的复合残采区中部遗留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忠华 《山西煤炭》2011,31(7):40-42
通过对某矿井煤层特征和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上行式开采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通过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先采9号煤层,后采7号煤层的上行开采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济宁三号煤矿放顶煤上行开采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障放顶煤工艺条件下上行式安全回采煤层,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研究了放顶煤工艺条件下上行开采机理、可行性判定及配采关系。研究提出的济宁三号井田放顶煤工艺条件下上行开采的判定方法和原则,为济宁三井田3上煤层上行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安全回采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