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蜂窝概念和多波束智能天线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多波束智能天线的同频干扰统计模型,在考虑瑞利一对数正态分布衰落的传播特性后,得出中断概率的表达式。并对现用于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波束天线进行了计算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多波束天线可有效降低GSM系统同频小区干扰的概率,改善系统通信中断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蜂窝移动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分析了同频干扰的统计特性,得到了以同信道小区复用因子、智能天线波束数目、旁瓣电平、同频干扰均值、方差以及射频保护比为参数的中断概率的表达式.计算表明,在现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智能天线,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载波干扰比,增加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3.
智能天线及其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福慧  李荣等 《通信技术》2001,(8):82-84,92
采用智能天线,可以降低移动通信系统的同频干扰,增加移动通信系统容量。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智能天线的同频干扰的统计模型,对智能天线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智能天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通过空域滤波能够有效的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克服共信道干扰等问题。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圆形阵列的接收天线,所以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给出了基于ESPRIT的DOA估计和波束赋形算法并根据该算法在衰落信道模型中的性能仿真结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地面蜂窝系统同频干扰计算方法的差异性,考虑了接收终端和波束中心卫星天线方向夹角带来的增益量的衰减,提出了适用于该系统的同频干扰算法,建立了适合于本系统的同频干扰分析模型。计算得到的载干比可以作为资源规划的反馈参考,为资源规划做出指导,满足更高的通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的形成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智能天线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自适应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抑制干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目的。文章研究了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FPGA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智能天线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天线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有用信号,并抑制甚至删除干扰的目的。使用智能天线可提高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扩大系统覆盖区域,提高系统容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高频谱利用效率,降低基站发射功率,节省系统成本,减少信号间干扰与电磁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根据GSM系统的实际应用,对多波束智能天线在现有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性能改善及其融合方案进行了研究论证,建立了多波束智能天线GSM系统融合方案模型,为多波束智能天线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中.在基站同时处理信道间干扰和多径衰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移动通信中存在的多径衰落进行分析,结合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阵列天线的特点.提出了一个方案。初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处理干扰和多径衰落有明显的效果,可为智能天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智能天线发射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智能天线技术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可以减小因频率复用造成的共信道干扰(CCI)、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及增大系统容量、减小发射功率和空间电磁干扰、增加发射效率、对小区进行动态划分等优点。阵列天线的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是智能天线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关于接收数字多波束形成处理技术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导较多,而对于发射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报导较少。文中主要讨论了两种发射数字多波束的形成方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此方法对蜂窝定位,空分多址系统的实现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发展起来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相对于FDMA、TDMA系统具有较大的容量,但由于多径干扰、多址干扰的存在,其容量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在基站上采用智能天线可以降低这些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胡修林  张克声 《信息技术》2006,30(12):69-72
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在提高移动通信服务容量和质量的同时而不占用更多的频谱资源。文中就一种利用切比雪夫天线阵来实现智能天线下行波束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同信道干扰可控,且计算量小,鲁棒性好,用户波束个数不受阵元个数限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祁超 《电信快报》2007,(10):22-24
智能天线是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具有测向和波束形成能力的天线阵列技术,智能天线是提升频谱资源效率、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移动通信系统中。文章介绍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少TD-SCDMA标准研究人员认为采用智能天线核心技术后可以克服TDD模式的步行移动通信系统特征。文章从智能天线同时形成多个发射方向波束的可能性出发证明:在CDMA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时,无法同时形成多个同频点不同方向的定向发送波束,不可能产生CDMA方式所要求的空分多址作用。此外还从TD-SCDMA的系统特征、智能天线的定向发射方向图、方向性线阵智能天线的合理性等方面讨论了智能天线在TD-SCDMA标准中的不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发展起来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相对于FDMA,TDMA系统个有较大的容量,但由于多径干扰,多址干扰的存在,其容量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在基站上采用智能天线可以降低这些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通过对智能天线的认识,优势的阐述,从而引发智能天线在现代移动通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信道分配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自适应天线技术等3种常用的改善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方法,其中信道分配主要通过采用恰当的信道分配技术实现有效的频率复用,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天线技术主要从降低同频干扰角度提高系统容量。虽然单独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容量,但频率复用会引起同频干扰,从而降低无线链路服务质量。这3种技术若彼此之间相互结合,则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具体分析了上述3种技术两两结合所产生的优势和存在的局限性,并讨论分析了它们对容量改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布式天线的全双工中继系统结合了全双工中继两跳同时同频传输的能力和分布式天线高效覆盖的特性,为提升小区边缘和严重阴影衰落区域的频谱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在自干扰抵消非理想的多用户场景下,利用分布式多天线波束成形可实现对系统中自干扰和多用户干扰的联合抑制。为此,该文首先建立了在各分布式天线节点独立发射功率约束下最大化多用户端到端和速率的最优化系统模型,进而提出一种双层迭代算法,解决原问题的非凸性求解难题。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表明在多用户分布式天线全双工中继系统中,所提波束成形设计能够有效抑制自干扰和多用户干扰,显著提高系统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呈现2G、3G以及LTE三个系统共存的态势。尤其是随着LTE通信系统的大规模商用,运营商获得了移动用户的一致好评。但是LTE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相比小区覆盖范围小、小区密度大,由于频率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小区间同频干扰,严重影响系统性能。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天线波束赋型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来解决小区间的同频干扰问题,通过采用DOA估计算法对用户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天线以特定的角度发射信号能够很好地避免小区间同频干扰。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区间同频干扰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智能天线的概念、原理和分类,包括预多波束和自适应波束两种智能天线的原理和算法,论述了智能天线技术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然后说明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并可以简化系统控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介绍了切换智能天线中预置波束的设计方法和自适应天线阵列中的经典自适应算法,并简介了目前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