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岭南庭园的重要组成,潮汕庭园在庭园空间与要素形态上有别于粤中庭园。潮汕庭园可分为纵深式、俯仰式、布景式与井院式等四种空间模式,其特征是要素简约,善用尺度对比,以假山作为景观主体与意境载体。园宅一体的紧凑格局与壶中池山的复合空间使潮汕庭园有着明显的实用性特征,生活性空间与景观性空间相融。通过对岭南著名建筑师莫伯治的潮汕庭园调查研究与其庭园建筑作品的关联与形态分析,潮汕庭园对现代岭南建筑庭园潜在而真实的影响可得到清晰地解读,从而有助深入认识潮汕庭园的现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王立全 《新建筑》2002,(6):40-42
研究传统岭南庭园的空间网络关系,这种使空间保持整体性的特征能表达丰富的意义。空间关系网络化不仅存在于传统岭南庭园空间,而且还表现在现代建筑大师的作品之中,并符合人对空间认知的心理需求。分析传统岭南庭园空间网络特征,以期为现代建筑空间实践带来某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庭园研究是岭南建筑学派早期较为关注的领域,对庭园空间持续深入的研究构成岭南建筑学派设计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庭园研究与设计实践的相互促动以及岭南建筑师群体汇聚的接力式工作,助推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现有研究对岭南庭园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设计作品有比较全面的介绍,而对岭南建筑师的庭园设计研究则缺乏相对系统的梳理,通过对岭南建筑师1950~1980年代的庭园设计研究文献的发掘,补全历史残片,明晰历史脉络,以助系统认识岭南庭园设计研究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察看岭南建筑学派敢于吸收、务实创新的精神,以及自觉协作、自由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传统岭南庭园的空间网络特征 ,这种特征反映空间的整体性 ,表达丰富的意义 .空间关系网络化不仅存在传统岭南庭园空间 ,而且还表现在现代建筑大师的作品之中 ,并符合人对空间认知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试图寻找一种方法来研究传统岭南庭园空间是如何适应当地湿热气候的。通过数值模拟比对的方法,研究四季典型日下庭园室外平均标准有效温度的逐时变化规律,整体评价不同季节庭园室外热环境质量;提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化庭园空间,着重分析正午时分庭园室外标准有效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景观要素对庭园热环境的影响。期冀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相对全面地描述分析传统岭南庭园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使其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传承。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岭南庭园夏季热舒适状况进行研究。首先,使用现场实测及问卷调研的方法,获得各气象要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的逐时数据及庭园室外热舒适状况;然后,借助Ray 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综合评析庭园不同景观要素组合空间的热环境情况;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岭南庭园室外空间人体热感觉与热环境指标之间的关联并获得PET热中性温度及阈值上限,初步建立岭南庭园室外热舒适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建筑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域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传统岭南庭园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也成为了现代岭南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地域性特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岭南建筑中的某一案例庭园空间或某一类庭园空间进行分析,而该文则试图在肯定建筑与庭园相结合所具有的优越性基础上,尝试归纳总结当代建筑与庭园在不同维度上的结合方式及其特点。在归纳总结其特点时,注重庭园在当代建筑创作中适用性,尤其是群体建筑布局和建筑垂直空间中庭园的运用,使分析结论更加能够指导实践创作。与此同时,还从景观环境、建筑节能、空间层次、社会交往四个方面阐述了庭园在当代建筑中的作用,进而指出应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岭南传统庭园布局与空间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琦 《新建筑》2005,(5):76-79
传统庭园功能是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而岭南园林的特色在于以建筑空间为主,通过分析归纳了岭南传统庭园的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几种主要布局方式,并对庭园的空间艺术处理手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岭南地区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与地域气候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岭南庭园的地域性价值,本文以"岭南晚清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夏季实测与仿真模拟的研究方法,揭示庭园不同类型的空间及庭园整体环境的气候适应性特征,分析庭园功能布局与微气候营造的关系.研究表明,清晖园在"由空经疏而密,筑屋顺前就后、由低而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岭南地域的地理特点和岭南文化出发,研究岭南传统建筑与岭南园林的空间构成,从空间的布局、庭园设计、园林植物以及地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重新审视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低碳表现方式,对于能源短缺、提倡低碳环保的背景下的建筑景观设计方法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岭南园林艺术与粤晖园的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规划师》2003,19(4):44-46
介绍岭南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布局手法和艺术特色,并以岭南园林的精品之作—粤晖园为例,从继承和发扬岭南园林艺术的角度,分析其造园的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岭南园林的两大重要特征,即"围而不闭、兼容并蓄",并阐述和研究如何把它们运用到岭南粤园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同时探讨岭南园林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水”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对调节庭园微气候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研究期冀通过现代方法尽量真实的描述岭南庭园空间环境特征,探索岭南传统庭园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传承蕴藏其中的生态智慧。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为研究对象,借助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其夏季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选用标准有效温度综合评价夏季庭园室外热环境质量。研究表明,水体在白天对庭园中近地面空气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园中水体与植物相结合的空间室外热环境质量最高。故在庭园设计中重视理水的作用,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夏季庭园热环境,营造舒适的室外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的余荫山房造园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设计精巧,虽为人造,宛若天成。文章基于建筑美学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以空间布局、空间组织与植物景观为线索,分析余荫山房的空间感受和空间意境营造,阐释余荫山房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以期挖掘、展示和传承余荫山房的造园智慧。  相似文献   

15.
以珠岛宾馆09号工程项目方案为例,阐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尝试借鉴岭南园林的一次设计实践,在对岭南园林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实践中的启发和思考,提出现代建筑创作与岭南园林特点相契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分析传统岭南园林理水手法,以其作为切入点,结合现代乡村水景营造中存在的生态、生活与生产等问题,尝试将传统岭南园林的理水手法与现代乡村水景营造相融合,以期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新农村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潮阳西园是岭南近代营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私家庭园,它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在造园艺技方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对西方园林的形式美学有相当的模仿,并运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术大胆创新,吸收西方园林的技术与艺术,中西合璧,勇于创新,并因此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岭南的近代著名私园,其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在2011重庆园博会中山园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中山的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和中山园所处基地特征的研究,确定了中山园的"博爱、菊花、岭南"三大特色主题,以及简洁理性、注重场所精神与继承传统文脉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了平面构图几何化、展览空间动态化、运用框景和借景、突出地域文化性的设计手法:最后对该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