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番石榴叶对食品中几种常见细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药敏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比研究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食品中4种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分析抑菌作用与其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番石榴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总体上,水提取物抑菌活性优于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黄酮类化合物是番石榴叶中重要的抑菌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果沙棘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大果沙棘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大果沙棘总黄酮的抑菌作用。100μg/m L的大果沙棘总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5.1%和92.3%,接近芦丁和儿茶素对照品;抑菌试验结果显示:0.125 mg/m L~1.0 mg/m L的大果沙棘总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连翘果和连翘叶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的差异,采用滤纸片法测定连翘果、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倍比稀释法测定了两种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分析了两种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及培养液中大分子物质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采用气质联用分析了连翘果、连翘叶乙醇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连翘果与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7±1.2)、(15.0±0.8)、(14.7±0.7) mm,均大于连翘果乙醇提取物;连翘果、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3.125 mg/mL;连翘果、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可以破坏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性,使培养液中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以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且连翘叶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大于连翘果乙醇提取物。气质联用分析发现连翘果乙醇提取物中主要包括醇类(38.55%)、酚类(14.00%)、酮类(11.07%)等物质;连翘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包括醇类(34.97%)、烯烃类(12.71%)、酚类(12.26%)、烷烃类(11.05%)等;连翘果、连翘叶乙醇提取物中醇类、酚类、酮类、醛类、烷烃类物质对其抑菌活性有较大贡献,且其抑菌活性的差异主要与这些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大果青扦叶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大果青扦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40∶1(mL/g),提取次数2次,超声时间63 min,超声功率480 W,提取温度52℃,乙醇浓度50%,总黄酮提取率为12.12%。在体外大果青扦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盐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05、0.35、1.98 mg/mL,表明大果青扦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产铁皮石斛花不同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乙醇和水提取并通过冷冻和热风干燥获得铁皮石斛花提取物,测定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DPPH、 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总还原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MTT法测定提取物的细胞毒性;以丙二醛(MDA)含量、ABTS总抗氧化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水平评价提取物对H2O2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结果: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水提取物,且抗氧化活性总体优于水提取物,冷冻干燥乙醇提取物(DEF)最优;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7;提取物在100~800μg/mL下对HepG2细胞毒性低;经H2O2诱导HepG2细胞的氧化应激后,提取物干预能降低MDA含量,提高ABTS、CAT、GSH-Px和T-SOD的活性水平。结论:铁皮石斛花乙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优,细胞毒性低,可通过提高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油橄榄叶多采用乙醇或甲醇提取,该研究选择水为提取溶剂,比较水提物和醇提物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分别以水、44%乙醇及80%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油橄榄叶,测定总多酚、总黄酮、羟基酪醇及橄榄苦苷含量,比较各提取物对DPPH·、ABTS+·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与还原力。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各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经降维因子分析,找到代表提取物特征的主成分,根据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计算主成分总分,水提物、乙醇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的得分分别为249.87、-136.89及-112.98。试验结果表明,油橄榄叶水提物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醇提物,具有进一步开发为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明日叶茎杆与叶子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乙醇提取物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以芦丁为阳性对照,测定其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有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对茎杆与叶子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结果表明:叶乙醇提取物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是茎乙醇提取物的2.2倍和5.2倍。在总黄酮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叶乙醇提取物和茎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与其总黄酮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且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大于茎乙醇提取物。与芦丁相比较,芦丁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于叶乙醇提取物,其他抗氧化活性均小于叶乙醇提取物而大于茎乙醇提取物。结果表明,明日叶的叶乙醇提取物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醇及水提取,乙醇提取部分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BHT、Vc为参照,分别研究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总多糖、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茸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连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和相应提取物的抑菌性能。选用对真菌有良好抑制作用的黄连作为提取药材,利用水和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微波和超声处理作为辅助提取手段,以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以木材白腐菌和褐腐菌作为试验菌种验证黄连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连粉末加以8倍量95%乙醇,浸泡12h,超声600W、20k Hz脉冲处理30min,回流4h所得小檗碱含量最大为19.933g/100g;各种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均有良好抑菌效果,但以醇提超声处理效果最佳,且各种提取物对褐腐菌抑制效果较白腐菌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制备得到的乌饭树鲜、干叶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乌饭树鲜叶与干叶,分别采取水或乙醇,冷浸或回流制备提取物;DPPH、ABTS方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超高液相-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鲜叶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19.48%);鲜叶水回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鲜叶与干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鲜叶的水冷提物与乙醇冷提物的化学成分相近;干叶的水冷提物与乙醇冷提物的化学成分相近;干叶的乙醇回流提取物中化学成分最复杂,并从中鉴定出18个化合物,主要是黄酮、三萜及多酚类化合物。结论:不同提取方式所获得乌饭树叶干品、鲜品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二组分生姜复合抗氧化剂抑制大肠杆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生姜提取物为主要原料,茶叶和荸荠皮提取物、柠檬酸、抗坏血酸等原料组合为生姜复合抗氧化剂,研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测定抑菌作用最强组成和配比的复合物,其抑菌活性与热稳定性、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姜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当总浓度相同时,二组分复合物比单组分生姜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更好,而二组分复合物中抑菌活性最强的组成为:生姜提取物+柠檬酸;最佳质量配比为:生姜提取物:柠檬酸为11:9;该复合物中总黄酮含量与抑菌效果无明显关系;经热处理后的生姜复合抗氧化剂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襄麦冬为原料,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黄酮并对其体外抗氧化(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襄麦冬黄酮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比维生素C强,而其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比维生素C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襄麦冬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发现,襄麦冬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更强,最大抑菌圈直径可达18.80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 mg/mL。结果表明,襄麦冬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可为襄麦冬活性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其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定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照CLSI标准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PA1)、金黄色葡萄球(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SA1)、大肠杆菌(ATCC25922)等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120 s,微波功率为350 W,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70℃,料液比1:40 g/mL,水浴时间为60 min,此时,黄酮得率为38.328 mg/g。地下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90 s,微波辐射功率为490 W,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1:30 g/mL,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90 min,其黄酮得率为7.232 mg/g。乙酸乙酯萃取物具备一定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的MIC分别为4(地上部分)和8 mg/mL(地下部分)。当浓度低于16 m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微波辐射预处理对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指导意义,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莼菜黄酮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抑菌体外功能活性,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中国四大产区莼菜总黄酮、黄酮类物质组成及含量,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三种抗氧化法评价各产区莼菜黄酮抗氧化能力,滤纸片扩散法测定莼菜黄酮对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石柱莼菜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2. 505±0. 458) mg/g,西湖莼菜最低,为(15. 845±0. 119) mg/g;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7种黄酮类物质,主要为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各产区莼菜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其大小变化顺序一致,均为:石柱莼菜﹥利川莼菜﹥雷波莼菜﹥西湖莼菜。该结果为莼菜黄酮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五倍子、石榴皮、虎杖、大黄、黄芩、生地榆、柯子等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从养殖病鳗中分离得到的12株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以水和乙醇为提取溶剂分别萃取7种中药的有效组分,采用平板稀释法对12种菌株开展药物敏感实验,测定各种中药提取物对12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7种中药提取物对12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五倍子、石榴皮、大黄、虎杖4种药,索氏提取效果比超声提取效果好;对于生地榆和柯子,超声提取效果比索氏提取效果好。超声醇提五倍子抑菌效果最好。结论 7种中药提取物单用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提取中药与溶剂的比例对抑菌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陈皮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初步测试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法提取陈皮总黄酮,依据单因素实验建立BBD实验模型,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黄酮提取液经HP-20型大孔树脂分离提纯后,采用滤纸片法测试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验证,陈皮总黄酮在乙醇体积浓度60%、微波功率619 W、微波时间3 min、提取温度62 ℃、料液比1:21 (g/mL)时的黄酮得率最高,为1.3468%±0.0142%,与预测值(1.3575%)的偏差仅为0.0107%,说明该模型方程与实际拟合良好。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陈皮黄酮对被测菌种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照茶多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菟丝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优化菟丝子中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并通过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100 min。在此条件下,菟丝子总黄酮得率为(34.65±0.02) mg/g,与模型预测值(34.37 mg/g)相对误差为0.81%,说明回流提取菟丝子总黄酮的工艺稳定可靠。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0.067、7.209、0.119 mg/mL,抗坏血酸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0.082、1.731、0.054 mg/mL,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抗坏血酸;而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能力低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8.
沙棘籽粕蛋白的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棘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沙棘籽粕蛋白,并对其溶解性、水合能力、吸油能力、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籽粕蛋白的功能性质受pH、温度、盐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大,在等电点pH 5.0附近时功能性质数据均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大麻纤维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分别利用回流提取法、常温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和煎煮法从大麻纤维中提取抗菌有效物质再分别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打孔法、振荡法3种抗菌测试方法对提取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分析。红外测试表明,大麻原麻提取液中含有大麻酚和黄酮类物质,3种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也证实大麻提取液具有抗菌性能;使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法得到提取液的抗菌效果最显著,石油醚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比乙醇溶液的提取效率高,且石油醚溶液本身没有抗菌性更适合用作大麻纤维抗菌性能测试的提取溶剂;大麻纤维的提取液适合用琼脂平皿扩散法进行定性测试用振荡法进行定量测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亚临界水提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怀菊花中总黄酮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然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液固比为自变量,以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法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提取温度130 ℃、提取时间46 min、液固比44:1 mL/g,总黄酮实际提取量为(71.796±0.24) mg/g,与预测值71.806 mg/g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怀菊花中的总黄酮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其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