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平台下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进行了研究。以往采用单一线程进行数据采集,存在数据溢出、数据更新速度较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LabWindows/CVI软件自带的多线程机制,采用将线程池和异步定时器相互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线程和数据处理线程,重点讨论了异步...  相似文献   

2.
基于LabWindows/CVI的多线程测控软件设计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线程技术是W in32操作系统的一项重要软件技术。CVI 6.0及其以后版本提供了线程池和异步定时器两种多线程运行机制,为测控软件的设计开发带来了一次技术飞跃。文中结合测控软件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在CVI平台下多线程编程技术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Java中的多线程 在前面的讲座(三)中,我们曾介绍了线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用线程技术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实例。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Java高级编程技术中的多线程技术。 每个线程都是一个线程组中的成员,线程组把多个线程集成为一个对象,通过线程组可以同时对其中的多个线程进行操作,如启动或暂停一个线程组中的所有线程等。Java的线程组由包java.lang中的类ThreadGroup实现。 1.线程和线程组 在生成线程时,可以指定将线程放在某个线程组中,也可以由系统将它放在某个缺省的线程组中。通常缺省的线程组就是生成该线程时所在的线程组。但是一旦线程加入了某个线程组,它将一直是这个线程组的成员,而不能被移出这个线程组。  相似文献   

4.
倾转旋翼飞行器飞控系统是多任务实时系统,采用多线程飞控系统软件能有效地提高飞控系统的性能。根据飞控系统软件的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主控任务、遥控遥测任务和自主导航任务。按照任务间的时序和耦合关系创建5个线程,并设置不同的优先级。采用多线程的软件实现策略,针对不同线程的任务需求,对每个线程进行详细设计,实现任务的并发执行,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能。经测试验证,飞控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多个任务可以并发执行,基本满足了系统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高档数控系统对控制软件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分时并行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实时环境下多线程技术的原理为依据,用Delphi提供的多线程编程组件完成了系统线程的具体实现,并且以开发实例的方式给出了多线程技术在实现数控系统实时响应中的应用。实时多任务的实现,显著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并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端口监测程序在性能上往往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使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性能,改善程序的结构,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多线程程序设计需要解决很多新问题,本文通过一个并口通讯程序的实例,介绍如何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端口通讯的方法,以及利用消息机制实现线程间同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地面站软件是整个无人机系统的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可以用来实时监测无人机状态信息,上传无人机任务命令。无人机结束飞行任务后,操作人员常需要通过数据回放对飞行数据进行分析。为满足回放数据读取与界面显示的高效衔接,提升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需要在无人机地面站软件开发中引入多线程。文章分析了多线程技术的必要性和Qt中多线程的编程方法,给出了无人机地面站软件飞行数据回放模块框架,并利用Qt中的QThread类定义数据读取线程和界面显示线程,采用信号与槽连接两个线程,实现飞行数据的回放显示。  相似文献   

8.
Visual Basic.NET下多线程编程技术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sual Basic.NET是对Visaul Basic进行重大改造后的开发工具,从而可以方便地创建多线程应用程序.首先概述了进程、线程以及应用程序域的相互关系,随后介绍了如何使用Visual Basic.NET的多线程编程技术来开发效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硬件线程的特征,为硬件线程调度建立了一个周期与非周期混合线程集的调度模型.在数学层面描述了硬件多线程调度中每个线程被成功调度的条件判据.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以截止时间与最坏执行时间差为基本因子的DR-EDF算法,提供了一种实现这种DR-EDF算法的硬件多线程控制器的设计原理.最后用FPGA为载体,实现了一款硬件多线程处理器,通过实际测试的分析结果,得出这种面向硬件多线程的实时调度算法在不影响线程集错失率前提下,提高了嵌入式系统中紧急任务的可调度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线程与进程的关系,研究了LabWindoWs/CVI多线程技术运行机制及其数据保护机制,对利用异步定时器实现的多线程软件与传统单线程软件进行效能差异分析。在某武器系统测控软件的开发中采用了LabWindows/CVI多线程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实时性设计。研究表明多线程技术能够更好地执行并行性任务.提高测控系统性能,在避免阻塞,减少运行时间,增强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林 《现代导航》2019,10(3):232-234
在基于装备的显控软件开发过程中,一般包含各种界面显示功能,通信数据收发功能,数据处理与转换功能,数据提交与分发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相互独立的部分,相互之间是异步工作的,这就需要他们之间能够相互勾连互通,相互之间能够通过内部协议数据进行驱动。功能技术实现需要借助于多线程和阻塞式读取管道协议数据的方式来实现数据驱动整个程序进行高效且实时地运转,这就大大提高了显控软件的实时性,有效地避免了界面反应迟钝和卡死的现象,也极大地提高了除界面以外其他功能独立于界面运转的实时性和对装备中显控软件以外其他与显控软件通信连接的部分应激反应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用于对20kg级便携式AUV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的软件设计以及实现。该软件是基于MFC对话框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程序,使用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串口操作线程用于向串口读取或写入数据,并且在处理后把最终结果发送给主线程和导航线程。在主线程中将数据显示到界面上,在导航线程根据导航算法计算出用于导航的数据并写入串口以控制AUV的运行状态,包括AUV上浮、下潜、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达到了预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海洋  何维  田增山 《电视技术》2011,35(23):66-70,74
针对TD终端探测设备对小型化、低功耗和实时性的要求,运用基于嵌入式Linux的达芬奇软件架构和Qt软件架构进行探测设备实时数据采集、高效数据处理、信息显示方案设计。该方案包括算法封装、USB高速数据管理、多线程同步设计和Qt界面设计,并在嵌入式探测设备上得以实现,通过实际场景测试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Matrox Meteor-II/Digital图像采集卡配套软件不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功能的问题,根据项目需要提出了一个基于Matrox Meteor-II/Digital图像采集卡的图像采集系统,并完成了系统搭建及软件设计。该系统的硬件平台由CCD、Matrox Meteor-II/Digital图像采集卡及计算机组成;软件部分基于Matrox图像采集卡的模式识别库函数(MatroxImaging Library),用VC++多线程编程来实现连续图像采集和单帧存储及实时处理等功能。试验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方便,且已经在实验室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李苏 《电子质量》2012,(7):9-11
为降低传统测井仪器成本,实现命令传送以及波形显示,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通过LabVIEW数据采集实时采集信号,利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了上位机界面来实现仪器与地面系统的通讯分析仪软件系统。结果表明,该界面能完成基本波形数据采集通讯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测井领域。  相似文献   

16.
实时电子数字稳像系统并行处理的快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数字稳像系统待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量非常大,其实时性要求使得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数据处理速度。结合图像视频数据处理高度并行化、重复性处理的特征,在程序编制上,采用并行处理方法,利用单指令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 SIMD)、流水线SIMD技术和多线程设计方法。采用块匹配法进行运动估计,以总绝对差作为匹配准则,以菱形搜索与三步快速搜索相结合的综合搜索策略,减少了运算量,进一步加快了处理速度。同时,使用Kalman低通滤波方法去除图像的高频抖动,而保留了平滑的全局运动,保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鲁棒性。通过这些措施,在普通PC机上实现了系统的高效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WindowsNT环境中雷达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的数据交换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敬烈 《现代雷达》1998,20(6):36-40
分析了雷达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的任务需求,介绍了WindowsNT操作系统环境中雷达实时数据处理软件多线程间几种行之有效的数据交换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实际的业务应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在一般实时数据转发系统(RTDFS)的基础上.针对该类系统,提出了优化TCP链路和转发缓冲区取值的方法。主要根据转发系统的网络链路状况,以及实时数据到达转发系统的特征,利用排队论的相关理论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影响TCP传输吞吐量的主要参数,计算出系统运行服务器中最佳的转发缓冲区大小和并行的线程数量。实际系统的实现结果表明,标称带宽为2M,实时数据记录端到实时数据转发端的往返时延约为2ms。实时数据转发端到集控中心服务器的往返时延约为154ms的情况下,转发端的缓冲区无限大、多线程个数为4时,系统运行带宽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并且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9.
岳峰 《信息技术》2004,28(7):95-97
随着操作系统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多线程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程序开发工作中来。简要介绍多线程的原理,并结合端口扫描程序的开发,实现了用MicrosoftVC 的MFC类库开发多线程应用程序,最后给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赵红超  李琦  韩瑾  李鼎 《电视技术》2015,39(20):111-114
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远程监控系统客户端的设计方案。该文对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做了详细地研究,并针对Android平台设计了基于FFmpeg的解码方案。系统采用P2P技术、多线程机制,并对数据做了缓存处理,从而实现了实时的监视与控制性能。采用OpenGL ES渲染技术,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