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刀 《上海包装》2007,(2):12-12
自20世纪60年代,环保开始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之后,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新观念,从此。人们从现实生产和生活中体味到: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源泉:我们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资源大量消耗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洪水过后的苍茫大地上.世上所有人说着同一种语言。在靠近巴比伦城的地方,人类齐心协力。要“传人类之名.以免分散各地”。建造起通天的巨塔。上帝慌了散至各处。人类的通天梦想破灭。言,使人们四散至各处。人类的通天梦想破灭。  相似文献   

3.
柔软的丽江     
《东巴经》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叫做“孰”。当你沿着石板路走进丽江,走进神秘灵秀的古纳西王国,便深深地体会到“孰”的手足亲情。三江井流的情致,高原雷山的肃穆,挟着大自端的轻柔之风,拂扫俗世竞逐的风尘,慰藉人类疲惫的心灵。丽江以她特有的宁静与祥和,向你展现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杨扬 《中国科技博览》2010,(30):528-529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1997年完成的著作,因获得1998年度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奖而闻名于世,尽管本书以科普书籍为读者和世界所熟悉,然而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显示,对“人类社会命运”的人文关怀才是其真正的主题。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自然史为契机,以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探寻丁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巴比塔来源于《圣经》.中国也有翻译成“通天塔”。《圣经》里讲。古代全世界只说一种语言的人们为展现人类团结的智慧与力量要修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叫巴比塔.这是人类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11月16日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国的京剧成功人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根据2003年生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7.
主编寄语     
盼望已久的中国《人类工效学》杂志在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斟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创刊了。这是中国人类工教学学会的头等大事,它标志着中国人类工效学工阼者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术论坛。中国《人类工效学》杂志的创刊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100多家兄弟刊物向中国《人类工效学》杂志的创刊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8.
《上海包装》2011,(3):64-64
本月11日,美国卫生部(HHS)颁布了第12期《致癌物报告》,其中增添了7种经接触后会使癌变风险增大的化学物质和生物制剂,1种物质由“可合理预期的人类致癌物”升级为“已知的人类致癌物”。完整的名单如今包括240种潜在有害的物质,下面是新增致癌物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提出环境保护,开始引起人们对自然资源无情消耗、人类生存环境遭受破坏的关注。之后,联合国相继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特别是由联合国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世纪教程》等划时代的决议,一些社会和经济学者们,将环境要素溶进科技与生产领域,纳入国民经济指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爱美之心”实际上是人特有的一种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所展开的人类活动即人类的审美活动,有了它世界上的事物才有了“美”与“不美”之分。所以要想了解美的底蕴,必须从审美活动开始。人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多样性活动中的一项特殊活动,一般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欣赏活动及艺术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设计》2007,(1):24-25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任何时期,任何领域都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点。上两个世纪工业高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能源问题上。在近期的《economist》杂志中有文章提出:清洁能源产业正在成为下一个投资增长热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诚如《标准生活》09年第三期《食品立法标准支撑》所言,当今,食品安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心的焦点,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在我国,食品安全危机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有什么可以放心吃的?”这是全国老百姓的发问。  相似文献   

13.
新年寄语     
《人类工效学》2010,16(1):F0002-F0002
光阴荏苒,岁月更替。转眼间,2009年已飘然逝去,迎来了充满生机与挑战的2010年。《人类工效学》自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登有关人类工效学各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信息,以推动工效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一、研制绿色制造标准的意义 1.“绿色制造”概念的提出最早提出“绿色制造”概念的是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考虑到制造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能源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提出“绿色制造”的概念以支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提出“绿色制造”的概念,并最早颁布了“环境标志(绿色标志)”,同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创刊辞     
创刊辞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的正式刊物《人类工效学》杂志创刊了。这是我们学会的一件头等大事。广大会员与我国的人类工效学工作者都盼望已久,国际友人也十分关注。她的创刊是我们学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希望《人类工效学》杂志将成为我国广大的人类...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出发的竹材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生态包装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在反省中.开始寻找一种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健康良性的发展模式。这种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观念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专门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来,并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可持续发展观已被作为中国发展的基本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生态法则,引导人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人类自己一个不可转让的专利.生命这岁月之树,是由众多的时间组成的,连最伟大的人也没有逆转时间的能力。因此,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历来许多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设计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劝告人类要珍惜宝贵的时间。如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贾谊“时难得而易失也”。  相似文献   

19.
《硅谷》2012,(11):I0010-I0012
40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敲响了人类关注共同家园的警钟。这一天从此作为“环境日”而留存于世。40年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了解日益深入,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席卷全球的运动,也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40年,环保事业走向“不惑”。走向大众当40年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时,假如一名中国读者正在阅读《人民日报》或《参考消息》,恐怕不会把地球远端的这次会议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但是40年后的今天,低碳生活、PM2.5、绿色食品等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梦的创新思维与人类工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梦的创新思维与人类工效的关系,采用回顾目前梦的创新思维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和结论,分析在工效学方面的具体应用。认为梦的创新思维不论任何时间都是人类新的一个途径,并提出了开发梦的创新思维资源的方法。得出人人可根据梦的创新思维产生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学会“播种与耕耘”的模式,利用自己梦的创新思维专利进行创新和提高工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