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该规定明确指出,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抗震防灾措施:市、区级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  相似文献   

2.
避震疏散场所的建设对抗震及构建安全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体系尚不明晰且缺乏层次性。基于此,研究根据我国各层次规划的不同要求与特点,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不同规划层次的避震疏散场所体系框架,提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侧重点,并结合张家港市的实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层次要求,对中心、固定、紧急三级避震疏散场所进行总体布局和宏观控制,为未来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严重威胁,抗震防灾是抵御地震灾害极其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地震来临时及震后,组织好居民避震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十分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主要是运用GIS技术,实现对福州市全市及各个街道的避震疏散场所资源的分析、筛选和统计,通过缓冲区的GIS方法为管理部门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从抗震防灾的角度提供量化、科学的避震疏散场所控制指标,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依据避震疏散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双约束"理论,通过对城市避震疏散空间等城市设施方面的调查取证和分析比较,并利用GIS软件分析和空间模拟的方法对都江堰老城区这一典型案例进行避震疏散空间布局和抗灾性能的分析,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避震疏散空间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一定的探索;并希望通过完善避震疏散空间系统的理论,为城市各项避震疏散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宁夏南部彭阳县地质概况和县城白杨镇用地概况的基础上,分析白杨镇规划的抗震防灾问题,提出用地布局、避震疏散、建筑等规划方面的抗震防灾措施,为宁夏村镇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为宁夏走城镇化道路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中卫  李春慧  陆明环  张立洁 《规划师》2011,27(Z1):203-206
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思路为:明晰现状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价已有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抗震安全,核算单个场地面积和容纳人数,估算各个分区所有场地能容纳的人数总和,若满足需求,则对现有场地进行建设改造,若不满足需求,则要提出解决方案.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选址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可通达性、场址类型和面...  相似文献   

7.
尊重科学狠抓落实强化抗震防灾意识──谈合肥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施蔡新立(安徽省建设工程抗震办公室)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为了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保障社会稳定和市民生活基本正常而制定的。合肥市抗震防灾规划于1991年2月经省人民...  相似文献   

8.
编制抗震防灾规划是企业减轻地震灾害切实有效的途径。它是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之后的又一种特殊的专业规划,它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既有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本文将从城市和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的区别和联系开始,具体讨论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编制和实施企业抗震防灾规划是综合防御的具体体现王优龙(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编制和实施企业抗震防灾规划是综合防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战略措施。从1987年独山子编制第一个抗震防灾规划以来,石油行业已先后完成近30个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  相似文献   

10.
坚持高标准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尹业伟,李英,徐仲泉,陈克俭,刘金梅(山西晋中行暑建设局)抗震防灾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大举措。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的目的,就是要逐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使城市在遭遇到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后,要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磁县县城抗震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文中叙述了编制“规划”的目的及指导思想,编制依据和设防目标,提出了土地利用、公用设施、避震疏散,新建设防以及旧城改造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应急抢险作出了可行的对策,提出了分期实施目标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7号).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工作.保障城市抗震防灾安全.1月7日建设部决定成立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城市防灾规划从单一防灾向综合防灾方向发展有利于城市效能提高,文章从城市防护与抗震防灾在体系上的互补性出发,对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的对策,提出整合防灾资源、突出"综合防灾规划"优势的发展途径.文章为城市人防与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提供有益的规划探索和编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居住区及居住小区设置避震疏散场所的相关问题,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关于城市避震疏散场所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紧急避险地"的概念。并针对紧急避险地的设定意义与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设置紧急避险地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明确提出了居住区及居住小区紧急避险地的设定原则与对策要求,着重分析了居住区及居住小区中心绿地、楼间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绿地的各种布局形态,并提出了各绿地布局形态下紧急避险地的设定结构与设定要求,以解决城市防震避难疏散的基础环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据库在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中的应用崔宝强(宝鸡市抗震办公室)做为抗震防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已在各地市陆续完成,工作重点已转向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在规划编制中各地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生命线工程区别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特点,然后探讨了生命线工程中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专业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要点,以期对今后科学、合理、完善地编制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规划,提高生命线的抗震防灾能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栗华卫 《山西建筑》2002,28(1):16-17
论述了城震对城市及企业的危害,强调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思想上做好一些防范工作,认真编制和实施好一个企业的抗震防灾规划及应急预案,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对策,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2003,27(11):6-7
第一条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 ,减轻地震灾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 ,编制与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必须遵守本规定。本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 ,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 0 5g的地区)。第三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居住着我国50%以上的人口,拥有我国2/3以上的财富,因此,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这就需要加强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主要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现状和抗震防灾规划在抗震设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提升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水平,旨在提高我国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避震疏散是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震救灾的关键,对地震发生期间避震疏散交通类型、特点及各相关系统展开研究,分析整个系统的构成及特点,探讨疏散交通与疏散空间、疏散通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前人在避震疏散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补充,尝试性地建立起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包括了对避震疏散空间的服务覆盖、服务重复和服务质量等,避震疏散通道的通达性和可靠性,以及避震疏散空间与疏散通道相互配合的吻合情况和服务的薄弱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城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避震疏散规划和震前预防、震中避难和震后救援等各项部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