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启动前冲洗、给水处理工况切换及水质异常处理三方面介绍了100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启动阶段的汽水监督与控制。为防止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在运行时降低腐蚀、结垢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表面活性剂配方清洗受到点火柴油污染的超临界发电机组设备。机组热力系统设备经清洗后,设备表面油污被清洗干净,清洗效果好。设备表面油污清洗干净对防止锅炉和汽轮机设备的腐蚀和结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凝汽器结垢的清洗应用,结合某公司凝汽器不锈钢管内壁存在结垢现象,造成凝汽器真空下降,增加机组能耗,甚至可能造成管壁的垢下腐蚀的情况,提出适合该公司凝汽器结垢的清洗工艺设计和过程,并说明该工艺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效果及有关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逐步成为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力机组,其锅炉补给水的品质越来越高。腐植酸类有机物是造成锅炉炉水pH下降、水冷壁管结垢、汽轮机酸腐蚀等的根本原因。文章对腐殖酸在锅炉水汽系统中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叙述,并在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电站锅炉给水处理中去除有机物的种类、危害及去除方法,并对这一领域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5.
超超临界机组在高效和环保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现代发电技术应用与深入研究的主流。介绍了700℃超超临界技术及其发展情况,从多方面对超超临界机组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我国燃煤发电机组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6.
亚临界直流机组热力系统的腐蚀、结垢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力系统腐蚀、结垢不仅会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严重时会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分析和防范热力系统腐蚀、结垢事故的发生,是火力发电厂化学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某电厂亚临界直流机组热力系统的腐蚀、结垢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型KA-1缓蚀阻垢剂用于小型柴油发电机组循环冷却水处理,解决了设备的结垢、腐蚀等问题,实际运行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给水进入锅内的各种杂质,或被蒸汽带往汽轮机,或沉积在锅炉炉管内,是导致热力设备的腐蚀、结垢、积盐的主要原因。燃煤发电机组对水汽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水汽品质进行监督及其必要。水汽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对热力系统进行水汽品质化验,准确地反映热力系统水汽质量变化程度,掌握运行规律,及时地进行调整处理,确保水汽质量合格,防止在热力系统中产生腐蚀、结垢、积盐,确保机组安全经济地运行。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超超临界660MW机组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参数方面的问题。提出运行主要参数调整、系统异常时处理方法及一些设备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邱敏  邱吉晗 《山东化工》2023,(17):171-173
华东地区某电厂2×660 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水汽指标氢电导率超标。对热力系统和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水质指标分析,发现机组主蒸汽氢电导率超标原因是除盐水TOC含量过高。通过烧杯试验确定澄清池聚合氯化铝添加量,并加强活性炭过滤器反洗及对阳床、阴床及混床再生优化调整,优化运行后锅炉补给水系统各设备产水TOC含量明显降低,除盐水TOC含量达到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火电机组,尤其是煤电机组持续低负荷运行或深度调峰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常态。在深度调峰过程中,机组负荷多数偏离设计工况,很有可能产生流动不稳定问题。笔者主要研究了现代机组运行的流动不稳定性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超超临界机组的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方法。按发生特性归类,流动不稳定性可分为静态不稳定性和动态不稳定性。而在超超临界锅炉系统变负荷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密度波型流动不稳定性、压力降型流动不稳定性和热力型流动不稳定性,几种不稳定现象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流动不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热负荷分布、管道结构及系统流动参数等。由于分析和计算工具的发展,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条件及其变化规律能较准确预测,大量试验及数值研究表明,热流密度越小,系统压力越大,进口节流系数越大,出口节流系数越小,则系统越趋于稳定。从管道结构上来看,加热长度越短,管道内径越大,则系统越稳定,且具有交叉连接的系统比没有交叉连接的系统和单通道系统更稳定。针对超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主要有试验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试验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有针对性地以实际物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为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考虑到水在超超临界压力和温度下的流动不稳定试验系统极为复杂,所需费用庞大,数值模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其可以借鉴成熟的两相沸腾研究成果,能够方便分析各种参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针对超超临界流体系统的流动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其分析方法通常可分为频域法和时域法。频域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不能很好地解决非线性问题,为有效解决频域分析方法非线性效应消失的问题,可通过Hopf分岔技术来确定极限环的振幅。时域法作为用于分析诸如振荡周期和混沌等非线性效应的最常用方法,结合一系列无量纲数,能在保留动态变化的同时,有效地描述亚临界及超超临界流体的流动不稳定边界。  相似文献   

12.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水冷壁水动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系统水动力特性,建立了适用于复杂串并联回路系统的水动力特性计算模型,基于POWERSTATION4.0平台研制了水动力计算程序。按出口工质温度相等的原则计算节流补偿压降;以给定热负荷和节流方式进行流量分配和压降特性校核计算,用Chebyshev多项式拟合法拟合水动力特性曲线方程。并数值研究了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垂直水冷壁水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U形叉管有利于垂直水冷壁节流调节,低负荷率下炉膛回路具有较强的正流量特性,而在超临界负荷具有弱的负流量特性。上炉膛回路在不同负荷率下均具有负流量特性。水冷壁水动力特性曲线呈单值性。研究结果为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垂直水冷壁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内结垢现象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黏壁结垢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结垢主要发生在浆(水)喷嘴上方4~5 m的环形过湿区域.同时研究了吸收塔结构和喷嘴尺寸,塔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以及运行工况对垢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对垢进行了物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吸收塔内的垢无论是组成还是形成机理都与湿法的垢有很大不同,垢的形成以含湿灰的黏壁为主,其次为CaCO3垢,这表明烟气中CO2对垢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提出了防止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结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磷酸装置萃取 /过滤系统概况及运行中的结垢状况。对其结垢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制约萃取 /过滤系统运转率的主要因素是过滤机真空室及稀酸泵进口管线的结垢 ,提出在真空室和稀酸泵进口管线通入蒸汽以及将稀酸泵进口管线用蒸汽伴管保温等防垢措施 ,使装置运转率提高 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超(超)临界锅炉机组内螺纹管水冷壁的传热特性,在倾角5°~90°的?35 mm×7.75 mm倾斜上升内螺纹管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为压力15~28 MPa,质量流速600~1000 kg?m-2?s-1,热通量300~500 kW?m-2。实验对比了内螺纹管与?25 mm×3 mm光管的壁温特性;讨论了倾斜角度、质量流速和压力的变化对内螺纹管中亚临界、近临界和超临界水传热的影响;拟合了不同倾斜角度下超临界水的传热关联式。结果表明:所用内螺纹管有明显的推迟传热恶化、强化传热的性能;不同倾斜角度的内螺纹管传热特性存在差异;亚临界压力下质量流速对气液两相区传热系数影响很小,近临界和超临界压力下,随质量流速的增加,整体上传热系数增大;压力为15 MPa时的传热系数最大。超临界压力下,随压力的增大,大比热容区的传热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16.
常浩  陈晓华  裴珮 《大氮肥》2010,33(4):260-262
介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装置的特点、流程及运行状况,针对装置运行中出现管线结垢堵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李先碧  童明伟 《应用化工》2006,35(12):981-984
从超临界CO2的BWR方程出发,对萃取系统的CO2压缩过程和节流降压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指出了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运行不稳定的原因是液态CO2被压缩时明显的放热升温现象,使加压泵无法正常运行;超临界CO2节流至分离状态时,温度会下降到0℃以下,引起节流阀损坏及下游管道堵塞。提出了设置加压泵冷却系统和节流阀加压系统,来解决系统运行不稳定问题,并用超临界CO2热物性参数计算式,计算了压缩机冷却系统所需冷量及节流阀所需加热量。  相似文献   

18.
It is proposed that step-scanned digit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from closely similar samples be compared only after averaging several scans. The comparison of averaged data for two samples is shown directly by a running difference curve; more subtle differences are indicated by a running sum of difference curve.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inequalities arising from experimental difficulties, scaling of the two data sets may be optionally accomplished by either equating the total intensity sums or performing a least-squares fitting. Comparison of the two scale factors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cept (background) and resulting standard deviation provide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mples. The proposed techniques are illustrated for hydrocellulose II, cotton treated with acid, flame retardant, and permanent-press agent, and for the experimental differences of intact cloth versus pressed pellet and different beam-current settings on the diffractometer.  相似文献   

19.
大型国产化干熄焦技术在马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钢干熄焦是国内第1套采用自主技术及主要设备国产化的大型干熄焦工程,它的成功投产,对于国内干熄焦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文中详述了干熄焦装置的国产化背景、干熄焦装置设备配置、主要工艺技术指标及运行效果,并对运行后出现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余存烨 《清洗世界》2006,22(5):21-26
对石化生产中常用换热器结垢与腐蚀引起的故障及其检查方法作了介绍。为了消除结垢与腐蚀造成的故障必须进行清洗。并对换热器运行中与停车时的清洗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