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索了带电粉体在同轴柱形电极结构下的电晕放电机理,建立了粉体带电粒子的流体模型.理论分析了粉体电晕放电过程中的带电粉体粒子浓度变化规律、电晕电流密度与粉体粒子浓度的函数关系,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钯活化粉体化学镀技术制备了银包碳酸钙导电粉体.探讨了表面处理和PH值对沉积效果的影响,以及复合粒子的结合强度.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粉体进行表面形貌分析和成分测试.结果表明:碳酸钙粉体经WD-50表面处理后,生成的银粒子粒径较小,对碳酸钙粒子的包覆均匀致密.随着镀液pH值的升高,银的析出量增大,粉体表观颜色变浅.调节镀液pH至13.0,得到了镀层结合强度高的银包碳酸钙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KOH和NaOH为矿化剂,Ce(NO_3)_3·6H_2O为激活剂,用水热法制备不同矿化剂作用下掺杂Ce~(3+)的SrHfO_3粒子.用XRD、SEM、荧光光度计表征两种矿化剂对物相变化、形貌特征及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剂不同导致粉体形貌存在差异,KOH为矿化剂制备的粉体形貌呈球形,而NaOH为矿化剂获得的粉体形貌体为方形.两者的发光强度比较,呈现出球形粒子发光高于方形粒子.  相似文献   

4.
针对球磨法制备TiC弥散强化铁基合金粉末时间长、产量小、能耗大的问题,研究了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在He+CH4的混合气氛中熔化Fe-Ti系二元合金,使之蒸发、凝聚成Fe-TiC复合纳米粒子的方法和复合纳米粒子的生成机制.采用XRD、TEM、化学分析和氧含量分析等手段对粉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体由Fe、TiC和少量Fe3C组成,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态主要有亚铃形和多面体形.复合纳米粒子的生成机制遵循VLS机制,同时对气相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Si-Al-Ca-P-F-系超细玻璃粉体;分别在673、773、873、973、1 073和1 173 K温度下对粉体进行热处理,借助XRD、DSC、TEM、FT-IR等检测手段,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粉体的结晶状态、玻璃转变、析晶过程、微观形貌及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673 K时,中空近球状纳米粒子明显团聚并坍塌,温度低于773 K时,粉体仍保持原始的非晶态特征;873 K时,粒子粘连长大至亚微米级尺寸并出现明显的分相特征,玻璃态粉体析出caF2晶相,随着温度的升高,Al2SiO5、Ca2 SiO4及Ca3(PO4)2等晶相相继析出;热处理温度对粉体主要键连方式无明显影响.主体结构仍为[SiO4]、[AlO4]与[PO4]四面体以角顶相连的方式构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颗粒床对PM2.5烟尘粒子过滤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内径为100mm的新型粉体颗粒床实验装置,以发烟剂发生PM2.5烟尘粒子,进行0.10~0.074mm石英砂粉体层和0.355~0.5mm海砂颗粒层的过滤实验,用Welas3000气溶胶粒径谱仪检测颗粒床上下游烟尘粒子的浓度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0.1m/s的过滤速度下,0.355~0.5mm海砂细颗粒层对PM2.5烟尘粒子过滤效率低,平均过滤效率仅为32.125%;添加0.10~0.074mm石英砂粉体层后过滤效率明显提高,粉体层厚度由1mm增加到3mm时,平均过滤效率由64.510%增至95.841%;过滤速度调整为0.07m/s时,带有3mm厚粉体层的颗粒床的平均过滤效率增加至99.307%.  相似文献   

7.
ZAO(ZnO/Al2O3复合氧化物)结合了纳米材料和半导体氧化物的优越性能,但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粉体极易发生团聚.为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现象,采用"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结合法,加入几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了ZAO超细纳米粉.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对ZAO粉末物相进行分析.TEM观察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及其团聚状态,分析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粉末特性的影响.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粉体的团聚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加入表面活性剂PEG-400,且其与Zn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16时,制备的ZAO粒子的平均粒度小于10nm,粉体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团聚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乳液法-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ZnS纳米粉体.以无水乙醇为超临界干燥介质,超临界流体干燥工艺为260℃×7.3 MPa×10 min.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制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ZnS纳米粉具有闪锌矿晶体结构,粉体外形为球形,粒子大小均匀,粒径约为5~7 nm,分散性较好,有效的改善了粉体的团聚程度,且晶化程度稍高于550℃煅烧处理的ZnS纳米粉.  相似文献   

9.
稀土氧化物CeO2粉体是极具应用前景的轻稀土材料,其新的用途不仅与其化学组成、纯度有关,而且与CeO2粒子的大小、形貌、分散性等指标密切相关,这对CeO2粉体制备过程的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六水硝酸铈为铈源,选择柠檬酸作为配体,采用微波辅助法通过对制备条件的控制得到了不同形貌的CeO2粉体,并应用X射线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等表征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形貌的CeO2粉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是一种新的流体数值计算方法,它具有形式简单、相互作用局域、完全并行、边界条件易于施加等特点.基于此方法建立了粒子在涡流中运动的二维模型,其中粒子被看作刚性小球,涡流由开有出口和入口的空腔产生.研究中发现粒子的运动轨迹呈螺旋线状,随着运动轨迹半径逐渐增大最终流出涡流,粒子在涡流中的运动时间与其初始位置相关,粒子距涡流中心越近粒子的运动时间越长.此模型也可以用来研究血细胞在血管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在真空室气体运动场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喷粉颗粒动量守恒来描述真空室内喷粉颗粒的运动过程,在对大量不同粒径喷粉颗粒运动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喷粉颗粒被钢液完全吸收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由普通冲床改装成粉末冶金自动化压机的机构设计过程.研究了粉末冶金自动化压机完成自动化压制的运动协调关系,根据压制工艺要求,对曲轴运转一个周期的角度进行分配,通过运动循环图解决了三组机构从动件运动互不干涉的协调动作的问题.设计了粉末冶金自动化压机的组合机构,根据位移对应关系,研究了送粉机构主从动件转角关系并进行了送粉凸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omMirmrEDMcannotonlyimprovethesurfaceqUalityofworkpieceduringEDMfinishing,butalsofowrtheroughnessofworpieceobviously.oneoftheforwhrmrEDMprocessesistoaddconduchveorsend-conductivepowder,forinstance,aldrinumorsiliconpowerintodi-electricfluid.ThepUIPOSeofthisresearehistohaveabettertmderstandingsofEDM,andexploreIheinlluenceofthemovementofdielectricfuidandpowerparticlesinthegaPflowfieldonEDM.WithpowderParticlesaddedintothedielectric,theelecttheandtheworkPiececanberewtdasliqUid-sol-idfolw.…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浸入式喷吹混合粉剂颗粒进入金属熔池后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描述浸入式水平喷吹混合粉剂在熔池中相对运动轨迹的表达式,籍此对不同密度和不同粒度的不同相对运动轨迹所导致的不同粉剂在熔剂中的运动偏析进行了分析,进而给出了通过调整不同粉剂的粒度配比来避免偏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丁草胺在水稻田植株—水体—表土系统的迁移,降解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丁草胺残留量的GC-ECD分析方法,采用田间消解动态试验实测数据,借助经推广的药物动力学室分析模型,研究了丁草胺在水稻田植株-水体-表土系统中的迁移、降解规律,为其在水稻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推广的三室模型,所解结果表明:各室模型的计算值与大田实测值基本一致。本文也为有机物在类似系统环境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弯管煤粉浓缩分离的试验研究及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化假定基础上得出了弯管内的颗粒运动方程,进而分析了影响弯管煤粉浓缩分离的主要因素,并在45°、110°弯管上进行了模化试验,实测了弯管后隔板两侧颗粒浓度的分布,同时还针对试验工况计算了弯管内颗粒的运动轨迹、弯管浓缩装置的分离效率、相对浓度的分布,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因此,该分析和计算能为弯管浓缩装置设计和改造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激光表面涂敷技术中,一种方法是用气体运载金属和陶瓷粉末从激光输出口喷出,溶化后在基底表面形成覆盖层.喷出的粉状微粒在基底表面上的分布情况对涂敷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被运载的粉状材料从圆形喷口喷出后的运动情况,得到了在管口下方的基底材料表面上的分布形式,与实验的结果基本符合.这对提高激光表面涂敷的质量,从实验上改进喷粉微粒在基底表面的分布形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粉作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区别于天然砂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结合现有规范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将机制砂中石粉纳入胶凝体系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岩性(石灰岩、花岗岩)石粉及其在不同含量条件下的室内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测试手段深入分析了石粉对混凝土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按照本试验混凝土配合比,以石粉替代机制砂的情况下,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微观机理分析表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大多是惰性的,仅微量石灰岩石粉存在有限的化学活性,促进早期水泥水合作用,进而加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的发展。机制砂中的石粉在混凝土中主要发挥物理填充作用,其含量保持在16%~19%时,能发挥良好的微集料填充效应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超过该范围则导致稀释效应降低混凝土力学性能。在石粉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试样的整体微观结构相较于石灰岩石粉组更为致密,从而导致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强于石灰岩石粉组。相比于同类研究,本研究获得的最优石粉含量处于较高范围,可为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机制砂石骨料制作过程中的石粉含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格子单松弛模型演化方程进行修正,建立LBM-DEM耦合计算模型。引入浸没移动边界方法(IMB),利用MATLAB开发LBM-IMB-DEM耦合求解程序,对悬浮颗粒在含水介质中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开展层析柱强制渗流试验,验证计算模型与求解方法的正确性,从孔隙尺度分析地下水动力、颗粒形貌和尺寸效应对含水层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流速为5×10-5m/s时,含水层各区域的渗流速度均呈现下降、回升、稳定的三个连续阶段。将悬浮颗粒由球形硅微粉替换为非球形硅微粉后,各断面的平均流速最大降幅升高,恢复率降低。基于颗粒受力平衡分析,由于球形硅微粉转动惯量较低,易于脱离含水介质表面;非球形硅微粉多絮凝成团,迁移过程中出现沉积或被孔喉捕获的机率提高,并且沉积后难以发生再释放过程。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与含水介质计算区域的增加,悬浮颗粒形貌的变化对于含水层水动力场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20.
石灰岩机制砂的用量越来越大,相应地,它的副产物石灰岩石粉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合理地将石粉加以利用,势必给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以石粉做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为研究目的,对比了在0%、10%、15%、20%时的比例等质量取代水泥,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得出石粉取代水泥的比例为10%左右时,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通过测其石粉和水泥混合后的湿堆积密度,得出石粉的质量比为10%时,二者的密实度最大。表明石粉做掺合料时,可通过二者混合后密实度的变化来判断二者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