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工挖孔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承载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明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成了具有广泛分布的重要的软弱土层。为了解昆明地区软土中的人工挖孔桩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侧和桩端的受力机理及土层的变形机理,对此土层的人工挖孔桩进行了静荷载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的软土地基挖孔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挖孔桩试验中预埋测试元件,研究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通过统计、分析福州地区300根人工挖孔桩静载试验资料,提出本地区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桩端常用土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通过模型桩试验,对比了有无扩大头及扩大头不同直径对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荔 《广东建材》2013,(8):46-49
人工挖孔桩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桩基础形式,具有造价低、工艺简单、质量控制容易、承载力较高等优点。人工挖孔桩端承桩为主,桩端持力层通常为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基岩。在计算桩的竖向承载力时,一般不考虑桩侧阻力的作用,桩侧阻力是否参与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影响到人工挖孔桩的经济性,有时甚至决定采用挖孔桩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介绍厦门某高层商住大楼人工挖孔桩的静载试验结果,分析了孔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值与设计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得出本地区强风化花岗岩土层的实际承载能力比规范法设计计算的设计值要大。  相似文献   

4.
李树平 《山西建筑》2006,32(9):87-88
结合工程实例,对人工挖孔桩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流砂、淤泥质土层等情况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对桩身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了阐述,同时论述了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以提高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工挖孔桩技术是我国目前在民建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作业施工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工挖孔桩的涵义、优缺点、应用范围.然后对人工挖孔桩的桩基施工进行了简要描述并且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最后,对人工挖孔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淤泥土层、流砂、有毒有害气体等常见问题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桩底压力注浆人工挖孔桩的试验及应用易良,杨耕(绵阳市设计院,深圳市水利局)桩底压力注浆的人工挖孔桩,是近年来在绵阳市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采用的一种新桩型。绵阳市城区的第四纪冲积碎石土层的组成不均匀,其密实度、厚度在同一场地差异很大,且有透镜体及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7.
彭志明 《建筑安全》1997,12(6):40-44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彭志明(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站)一、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基本特征人工挖孔桩,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物和重型构筑物,一般孔径在0.8m~3.0m,孔深在5m~30m,最深可达40m以上。主要以支承桩形式稳固在地下坚硬的土层里,其单桩承载力可达...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人工挖孔桩由于施工机具简单。无噪音、无振动、无泥浆排放、造价低、施工质量可靠、单桩承载力高、适宜于狭窄场地上施工等优点,在埋置不深有较好持力层的地区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l适用范围(l)人上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上、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而粗细砂或粉细砂夹淤泥等易于出现流砂的土层,以及流塑状的淤泥层都不适宜采用人工挖孔桩。(2)人工挖孔桩持力层的选择甚为重要,持力层的力学强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桩基的合理与安全。挖孔桩持力层应选择无软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人工挖孔桩的特点,论述了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流砂、淤泥质土层、桩身混凝土等技术处理及安全防护措施。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及其相关知识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人工挖孔桩的特点,论述了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流砂、淤泥质土层、桩身混凝土等技术处理及安全防护措施。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及其相关知识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分层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常州高架一期工程现场静荷载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竖向荷载下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在分层土中的荷载传递规律。由于试桩加载至破坏,故对此分析能为深入研究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提供有价值的工程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端承力所占比例较低,荷载–沉降关系呈陡降型,存有明显拐点;侧、端阻力非同步发挥且相互影响,同时上下层侧阻力亦先后发挥至极限;通过对试桩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埋深对桩周具有相似物理力学特征土层的侧阻力影响较大,一些土层实测侧阻力与勘察报告推荐值有很大差异;土层(1)和(3)荷载传递曲线属加工软化型,而桩端土荷载传递曲线属明显的双折线硬化模型,这说明上部土层有剪切破坏趋势,使侧阻产生一定程度削弱,而在承载时端承力有较大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12.
考虑流变性软土地层桩基工程特性,并通过构建桩底土体虚拟柱状结构模型,建立了由桩体变形和桩底沉降时效特性的桩基沉降位移计算模型及其理论解。研究了桩基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的演变规律、对应承载模式条件下桩基沉降位移及其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软土地层中桩基荷载通过桩周阻抗自上而下传递,桩基承载模式随荷载增大存在摩擦承载模式、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与环境条件逐步演化的动态关系;当桩基处于摩擦承载模式时,桩基沉降位移等于桩体压缩瞬态弹性变形;当桩基承载模式处于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状态时,桩基总位移为桩体变形和桩底土体沉降位移的叠加,受土体的流变特性影响,桩基总位移呈现显著的时效特性,且随荷载增大桩端承载效果以及桩基位移的时效性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层建筑筏板荷载分布特点,采用内密外疏布桩方式,通过现场缩尺(1:10)模型试验,完成了带上部结构的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载荷试验,分析了筏板沉降、桩端平面以下地基沉降和筏板外侧地面沉降、筏板下桩土反力分布、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分布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了工作荷载下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的工作性状。与复合桩基相比,得出复合地基总沉降大、差异沉降小、桩端平面以下沉降小、桩上段存在负摩阻、桩间土荷载分担比大、桩荷载分担比小的试验结果;复合地基可以更好地调动浅层地基土承载力,而复合桩基则能更好地调动深层地基土承载力,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效应,对均质滞回材料阻尼土中弹性支承桩桩顶扭转振动时域响应进行解析理论研究。首先建立桩与滞回阻尼土在谐和振动条件下的定解问题,然后先对土层动力平衡方程进行求解并得到土体振动扭转角形式解,接着依据平衡条件将该形式解耦合进桩身动力平衡方程,并通过对桩动力平衡方程的求解,最终得到桩顶扭转角和速度频率响应解析解和半正弦脉冲激励作用下桩顶速度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通过与其他相关理论解的对比验证该解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并对桩土相互作用时桩顶扭转振动时域特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桩周土滞回阻尼、长径比、模量等常规参数对桩顶时域响应的影响,得到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5.
嵌入砂或砂砾层中的桩底灌浆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考虑嵌入砂或砂砾层中的桩底灌浆桩竖向承载力提高的机制 ,提出了一个桩底灌浆桩竖向承载性能的模拟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桩底灌浆分析 ,浆液渗透力在桩端周围土体中引起的应力分析 ,及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的性能分析三个步骤。采用本文提出的模拟分析方法进行了影响参数的研究 ,并对现场压桩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and more efficient solution mechanism for solving the linear response of a single pile with a circular cross section under torque in “n” multilayered soils. The pile-soil system is modeled by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springs distributed along the pile shaft with each spring representing an individual layer of soil. The properties of each soil layer are assumed constant with the allowance for variation from layer to layer.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nergy principles and variational approach initially proposed by Vallabhan and Mustafa (1996) for a single pile under a vertical load, developed by Guo and Lee (2001) for a single pile under a lateral load, and developed by Zhang (2010) and Misra et al. (2013) for a pile under torque. With the proposed iterative solution scheme,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a soil-pile system of individual pile segments is calculated from the bottom element to the top element, while torque and the angles of twist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top element to the bottom element of the pile without having to simultaneously solve a large number of equations. The solution provides: (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ngles of twist, (2) the distribution of torque along the pile and (3)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the pile-soil system.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using the proposed new solution mechanism with those of exist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uch more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7.
吕伟华  缪林昌  刘成  王曼 《岩土工程学报》2014,36(12):2291-2299
目前对桩-网复合地基的设计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计算路堤底桩土荷载分担时需要假设土拱高度,二是对桩间地基土反力的定量评价偏于保守。针对这两个问题,重点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土拱效应与加筋薄膜效应,根据堤底桩土相对位移得到计算的土拱高度,推导土拱效应与薄膜效应共同作用下路堤荷载在桩与土之间的分配计算公式;考虑刚性桩桩顶与桩端位置的桩土相对位移以及桩周土对桩侧作用摩阻力存在中性点,根据应力、位移连续性条件,建立桩-网-土联合作用的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效应计算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通过3个工程实例对该方法进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具备一定刚度的桩端下卧层时,采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可为工程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某体育馆湿陷性黄土场地所采用的冲击成孔挤扩支盘桩进行浸水静载荷试验,并在两根试桩上、下盘底和桩端预埋土压力盒进行应力测试,进而对于试桩Q~S曲线的特征和上下盘、桩端的应力测试结果进行了荷载传递规律分析,并探讨了土层浸水饱和对支盘桩侧阻和端阻发挥的影响,为支盘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同场地扩底桩和直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4个场地的4组扩底桩与直桩的竖向静荷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场地1中桩身直径、桩长相同,桩顶沉降30mm时,扩底桩的桩顶荷载为直桩的5.5倍,桩顶荷载都为2700kN时,扩底桩顶沉降仅为直桩的1/22,扩底桩每多用1m3混凝土,极限承载力就提高1746kN;场地2中(短直桩桩长和扩底桩相当,长直桩比扩底桩长1.65m),桩顶沉降10mm时,扩底桩的桩顶荷载为短直桩的3.58倍,为直桩的1.70倍(虽然长直桩所处的持力层土性较强);场地3中各桩桩长相当,直桩直径较大,虽然直桩的混凝土用量为扩底桩的2.09倍,且刚开始加荷时直桩桩顶沉降比扩底桩大,但总的来说,扩底桩比直桩的承载力大,沉降小;场地4中如要充分发挥2桩桩长、直径相当,扩底桩底有0.2m厚的沉渣,两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很靠近,单桩承载力几乎相同,因此,扩底桩的高承载力就必须减小桩底沉渣。  相似文献   

20.
后注浆抗压桩受力性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温州鹿城广场5根抗压桩静载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后注浆抗压桩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一些规律。试验表明,注浆压力时刻都在变化,但有一个大体动态变化的范围。注浆可以固化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改善桩的承载性能。抗压桩在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随着荷载的增加,桩端轴力逐渐增大。对持力层是卵石层的桩采用桩端后注浆技术后,桩身压缩量占单桩沉降的80%以上。桩侧摩阻力的发挥程度和桩土相对位移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当桩土相对位移达到一定值后,桩上部土层会出现桩侧摩阻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即侧摩阻力软化现象。而靠近桩端的桩侧土体,尽管桩土相对位移较小,桩侧摩阻力值却会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