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牡丹皮中提取有效成份丹皮酚,并将所提取的丹皮酚应用于牙膏,对该牙膏进行了抑菌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萃取工艺简便高效,萃取物质量分数85%,收率达97.3%。所研制的牙膏细腻,有效好的抑(杀)菌效果,对牙周疾病及牙本质过敏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萃取丹皮酚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可以有效提取牡丹皮中的有效成分丹皮酚,萃取工艺简便高效;添加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皮酚的牙膏外观洁白细腻、口感良好,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对牙周疾病及牙本质过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尝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从牡丹皮中萃取厚朴酚,将厚朴酚应用于牙膏。并进行了该牙膏对主要致龋茵变形链球茵、嗜热链球菌、乳杆菌的抑茵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非常适合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添加该萃取物的牙膏对致龋茵的最小抑茵浓度为0.62%,最小杀菌浓度为1.25%。该牙膏在稀释1~100倍的条件下接触致龋茵的杀菌率达100%,对主要的致龋茵有很好的抑(杀)茵效果。  相似文献   

4.
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抑菌效果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由该萃取物制成的草珊瑚药物牙膏不仅外观更好,口感也更佳。  相似文献   

5.
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抑菌效果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由该萃取物制成的草珊瑚药物牙膏不仅外观更好,口感也更佳。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价了该技术萃取中草药有效成份的优缺点,指出了该技术在中草药提取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毅苹 《牙膏工业》2009,19(2):17-21
口腔疾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大多是由于口腔中的致病菌引起的。本文通过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蜂胶提取物对4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然后,将其应用于牙膏,对牙膏作抑菌环试验,结果显示该牙膏与空白牙膏相比抑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牙膏相比抑菌效果相当,即该牙膏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慧波  孙向东 《辽宁化工》2003,32(9):375-376,379
对由超临界萃取和溶剂法萃取的浸膏中酚性物应用化学方法进行了性质检验、失重检验,利用紫外光谱进一步确定了酚性物中的鹤草酚含量,通过对比再次证明了超临界萃取不仅萃取率高,而且萃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也高。  相似文献   

9.
褐煤超临界萃取焦渣活化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雁和扎赉诺尔两种褐煤的超临界萃取焦渣在CO2中的活化性能以及活化前后对酚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半焦性质,活化条件等对数以酚吸附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萃取焦渣与原煤相比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经CO2活化处理,其吸附能力可以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主要是利用超临界CO2在其临界点附近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性质对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的方法,作为一种高新分离技术,该技术具有能保持产品生物活性,提高产品的提取率和纯度等优点,该法操作简单可行,介绍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综述用该技术提取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栀子根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根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分别有65种物质和59种物质被鉴别,占总挥发油的86.546%和73.626%.  相似文献   

12.
栀子根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超临界C0: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根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超临界CO。萃取法提取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分别有65种物质和59种物质被鉴别,占总挥发油的86.546%和73.626%。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川芎牙膏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牙膏中的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用水煎法制得的中药干浸膏活性成分含量高,制备得到的牙膏止血作用效果好。牙膏薄层鉴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供试品与对照品(欧当归内酯A)在紫外光灯(254 nm)下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可作为川芎龈养护牙膏定性鉴别的依据;阿魏酸在0.0193~0.4817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5%~101.2%。该法简便、稳定、可靠,可作为川芎龈养护牙膏中阿魏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佛手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佛手挥发油,进一步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了佛手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 均小于3%),得到较好的佛手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佛手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法从人工饲养大鲵肉中提取得到大鲵肽,利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TOF)测定其分子量主要为1 422,1 521,1 746,1 828和1 879,均小于2 000,酶解产物大鲵肽为低聚肽。将提取到的大鲵肽应用到牙膏中,应用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研究了大鲵肽牙膏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牙膏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大鲵肽可达到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其牙膏水溶液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首次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 Method)萃取匐枝马尾藻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的匐枝马尾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27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36%.其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7-Z-十六碳烯酸、9-E-十八碳...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法检测牙膏中的二甘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气相色谱(GC)检测牙膏中二甘醇含量的方法。牙膏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15min,离心、过滤,HP-INNOWAX毛细管柱分离分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直接检测,外标法定量。二甘醇在0.061~1.2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7。在0.0976~0.488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95%~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检出限为0.055mg/mL。实验证明,该方法适于牙膏等日用化学品中二甘醇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口腔疾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大多是由于口腔中的致病菌引起的。通过测定超临界CO2萃取的蜂胶提取物对4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将其应用于牙膏,对牙膏作抑菌环试验。结果显示,该牙膏与空白牙膏相比,抑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牙膏相比,抑菌效果相当,说明该牙膏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用超临界CO_2从丹皮中提取丹皮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岩雄  黄剑明  张昆 《精细化工》2001,18(4):201-202,205
用超临界CO2 进行中药丹皮的提取 ,用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提取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皮中丹皮酚的质量分数为 1.5 3% ,丹皮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 45℃ ,10MPa下 ,提取 75min ,在此提取条件下 ,可以将丹皮中 99%(质量分数 )的丹皮酚提取出来 ,所得产品丹皮酚的质量分数为 96 .2 49%  相似文献   

20.
汪春牛  刘平怀 《精细化工》2012,29(7):660-664
以南药琼榄果实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MAE)和超临界CO2提取法(SFE-CO2)提取琼榄果实油,并用气-质联用仪(GC-MS)比较了琼榄油经碱催化和BF3-MeOH催化甲酯化后的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提取琼榄油的脂肪酸成分大致相同。GC-MS分析MAE(碱催化法)、SFE-CO2(碱催化法)、MAE(BF3-MeOH催化法)、SFE-CO2(BF3-MeOH催化法)这4种方法所得的琼榄果实油,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十八碳烯酸(69.44%、69.04%、64.92%、64.69%),次之为棕榈酸(20.82%、21.01%、21.45%、21.70%),再次是亚油酸(6.33%、6.03%、6.33%、6.13%)。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分别高达76.75%、75.91%、74.77%、74.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