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测人体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差异。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我院放射科日常检查头颈部CTA及MRA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且接受MRI及CT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差异。结果:患者MRI检查结果显示其颈动脉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为(22.1±1.5)%、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其颈动脉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为(21.8±1.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与CT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均具有良好效果,医护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多模态MRI检查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在2016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与60例前列腺增生癌患者的多模态MRI造影资料,计算DCE、DWI与各类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多模态MRI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度。结果:DCE与DWI的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的精准率为98.72%,经过联合运用各个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在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分别可以达到92%、98.33%和98.72%。结论:联合运用DCE-MRI、DWI以及MRS开展多模态MRI进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例,先进行64排CT扫描(CTA),后再进行数字减影检查(DSA),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和血管病变检查情况。结果:CTA对下肢血管病变准确范围、部位等显示清晰。其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SA,P<0.05。且前者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后者。DSA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76段,CTA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84段,其中包括31例轻度狭窄,25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12例完全闭塞(有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CTA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有效地检测诊断,与DSA相比较,能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海凤  叶宁 《影像技术》2013,25(2):9-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下肢动脉cTA造影参数的最佳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叭1年6月至2012年10月双下肢CTA31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7例,分析其CTA图像,并与DSA图像相比较。结果:血管正常4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7例,硬化闭塞或血栓闭塞20例。所有阳性病例者与DSA结果对照,结果两者符合率100%。结论:合适的造影剂总量,注射流率,最佳的扫描延迟时间。能大大提高CT成像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利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n=30)采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而对照组患者(n=28)则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5例,总检出率为93.33%(28/30),而对照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例,总检出率为71.43%(20/28),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血管联合造影技术可准确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其检出率显著优于颈部血管彩超技术,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无创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挑选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6例,患者的检查时间均在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对36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进行无创影像学检查,并对其进行DSA,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无创影像学检查与DSA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无创影像学检查与DS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无创影像学CTA下的双下肢血管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的优点,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且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彭明明  潘智荣 《影像技术》2023,(6):13-16+21
目的:探讨3.0T MR 3D TOF MRA、CE MRA,以及T2WI进行头颈总动脉管腔内血管成像,评价其对头颈总动脉管腔内血管成像在头颈总动脉管腔内狭窄病变中的作用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曾接受3D TOF MRA检查的患者117例,其中43例进行头颈CE MRA检查,74例同时进行颈内动脉分叉的T2WI血管壁黑血成像。分别采用3D TOF MRA、CE MRA,对两种技术所完成图像中的脑血管、颈内动脉虹吸段、椎动脉起始部、颈动脉分叉部等多个部位动脉血管狭窄的数目进行统计,并对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别进行TOF MRA与T2WI颈部总动脉分支处的黑血显像,计算两组之间的病变数目,并进行F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果:行头颈部TOF MRA和CE MRA患者组,各部位诊断结果 Kappa值为:大脑前动脉A1段0.711,大脑后动脉P2段0.677,大脑中动脉M1段0.824,颈内动脉虹吸段0.733,颈动脉分叉部0.635,椎动脉起点部0.707。头颈部TOF MRA检查与应用于颈总动脉分支的T2WI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的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7例,然后再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螺旋CT平扫,脑团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37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明显异常,21例患者有腔隙性脑梗塞或陈旧脑梗死,28例患者脑团注成像结果存在不同程度延迟,9例患者正常。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可有效诊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血管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9.
许军程  韩俊洲 《影像技术》2015,(1):43-44,27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情况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9月收治的5例符合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患者实施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情况并将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系数为0.697,明显优于治疗前0.742,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研究,揭示了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情况,有效提高了临床研究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接受颈动脉超声和DSA检查。比较两组方式检查结果。结果: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率70%、斑块或血栓检出率10%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19.1%,与DSA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孕期以及分娩后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4年2月43例拟诊为胎盘植入的孕妇(10例)、产妇(20例)和人流术后患者(13例)进行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检查确诊为胎盘植入34例,非胎盘植入患者9例。MRI检测诊断为胎盘植入36例,非胎盘植入者7例,MRI漏诊2例,误诊2例;MRI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37%、4.65%、83.72%。结论:MRI检查方法对于胎盘植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孕期胎盘植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A检测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另选择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给予两者行CTA、CTP检查,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和对照组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别显著(P0.05)。结论:CTA联合CTP成像可以综合评估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能帮助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邱婉莉 《影像技术》2023,(6):44-47+63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术(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本院接受CTA检查、冠脉造影(CAG)检查的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以CAG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A对冠脉狭窄、左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以CAG为金标准,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4.41%、94.81%、94.64%、93.14%、95.78%、0.891。将CAG作为金标准,前降支、右冠脉、回旋、左主干的检出率分别为95.05%、95.07%、92.52%、93.10%,冠脉CTA与CAG对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CTA对左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8.10%、94.00%、91.30%、92.50%、90.38%、0.824。左冠脉狭窄患者中,CTA检出斑块247个,其中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分别为55、105、88个,中重度冠脉狭窄、轻度冠脉狭窄患者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发生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4.
张一  张极锋  刘斌  李萍 《影像技术》2013,25(2):3-5,7
本文将把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血管减影技术在诊断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应用的优势与劣势方面与传统的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超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做客观的比较,来论述CTA减影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探讨CTA血管减影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磁共振(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均行头颅MRI多序列联合检查,观察其影像表现。结果:早产儿脑损伤最为多见的是缺血性病灶,脑蛋白损伤最为常见,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血性脑损伤主要表现有T2加权成像(T2WI)低信号、侧脑室周围斑片T1加权成像(T1W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呈现为显著高信号。DWI对缺血灶检出率较常规扫描明显偏高(P0.05)。结论: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采用MRI多序列联合检查,能够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便于诊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张宁 《影像技术》2023,(6):4-7+33
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例100例进行全身骨显像、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记录两种检查图像中骨异常显像灶的数量及位置并逐一对比分析。以活检病理、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确定骨转移灶的存在及位置。对比分析全身骨显像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0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45例骨转移瘤。对比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瘤效能,常规磁共振成像阳性预测值60.00%、阴性预测值70.00%、准确度65.00%、灵敏度66.67%、特异度63.64%,全身骨显像阳性预测值70.00%、阴性预测值80.00%、准确度75.00%、灵敏度76.09%、特异度72.72%,联合检查阴性预测值92.59%、准确度91.00%、灵敏度91.11%、特异度90.91%,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全身骨显像(P<0.05),阳性预测值为82.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后,对它们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疑似PLC患者(n=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实施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对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并对比多层螺旋CT与MRI对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81.13%、82.5%相比,MRI诊断患者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4.34%、92.5%,差异明显(P<0.05)。两组检查方法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例确诊为PLC的患者经射频消融肿瘤后,1-3月后应用MRI复查得出35例(66.04%)完全坏死、16例(30.19%)存在肿瘤残留、11例(20.75%)术后存在复发现象,MRI复查结果检出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存在差异(P<0.05)。结论:MRI技术对PL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在射频消融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2年间接收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8例患者使用MRI进行检查,17例患者还使用MRV进行检查。结果:使用磁共振检查的21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显示静脉窦异常,其中有18例患者在MRI下表现是静脉窦T1WI、T2WI高信号,有2例患者为T1WI等信号及T2WI低信号,并有脑组织梗死的现象及脑出血的现象,而使用MRV检查的18例患者均显示静脉窦充盈缺损或者有中断。结论:使用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作为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CT和MRI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检查结果 ,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T和MRI检查方式各有优势。CT检查能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以及椎小关节增生硬化;MRI能够确诊患者脊髓受压情况和颈椎间盘突出情况。结论:CT和MRI检查方式都能准确辨别颈椎间盘突出的病变,综合分析,利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能够准确鉴别颈椎病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MRI影像特点,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脊柱结核患者48例,分别进行X线、CT、MRI诊断,对比相关指标。结果:MRI、CT、X线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67.42%、56.82%,X线、CT、MRI评估单个椎体结核病灶均破坏范围分别为(35±12)%、(69±14)%、(80±11)%,正常椎体CT值(253±16)、骨桥(552±100)、硬化骨(522±1)、亚正常骨(312±21)、死骨(46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脊柱结核病变效用较好,但考虑到MRI价格昂贵、检查繁琐以及可能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应结合CT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