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速铁路桥桩较普通铁路或公路桥桩而言,对沉降和变形的要求更为严格。盾构隧道侧穿高速铁路桥桩基础时,必然会对桥桩的变形、位移及承载力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确保桩基础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论文以具体工程为例,针对高速铁路桥桩的沉降控制要求,研究确定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对桥桩的保护措施,包括掘进速度、注浆材料、注浆压力、二次注浆时机等。对类似盾构穿越高速桥桩基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过程中既有交通结构安全运营,以珠江口隧道万顷沙侧盾构段近距离侧穿凫洲大桥48、49号桥墩工程为例,建立了考虑壁后注浆、地层损失率等多因素精细化数值模拟模型,对地层加固后盾构侧穿凫洲大桥桥桩的相互作用进行安全评估,分析桩基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差异性沉降,结果表明:加固措施合理有效,对桥桩及桩周土体变形起到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隧道开挖无法避免近距离下穿、侧穿建(构)筑物。为保证地铁隧道开挖及上部建(构)筑物的安全,对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建(构)筑物桩基结构的变形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福州地铁某区间盾构近距离侧穿城市道路高架桥桥桩施工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分析盾构侧穿高架桥桩所引起的桥桩变形。结果表明:桩基位移计算结果满足高架桥变形控制的允许值,在不采取辅助加固措施下,通过设置侧穿桥梁前试验段,监测桥梁变形情况,根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盾构参数,盾构隧道可安全侧穿高架桥桥台桩基。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地质条件下盾构侧穿桩基风险源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铁7号线02标段黑—万盾构区间隧道下穿京哈高速路、侧穿南大沟桥(双一级风险源)为工程背景,对盾构隧道穿越风险源的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盾构设备下穿风险源前,选取100 m试验段,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盾构掘进参数,包括刀盘扭矩、盾构推力、土压力、掘进速度、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浆液配合比以及二次注浆的频率等。监测结果表明,该施工技术有效控制了盾构施工对京哈高速路和南大沟桥的影响。工程实践验证了施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地铁某标区间盾构隧道下穿通惠河的施工实践,论述下穿风险源前设置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控制盾构推进土压力、掘进速度、控制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深孔注浆和施工监测等控制下穿河道沉降技术。  相似文献   

6.
粉质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先章 《山西建筑》2015,(3):167-168
对粉质地层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影响河道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评判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土仓压力、注浆参数、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控制、盾构姿态控制等多个指标,确定了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及有效的隧道上浮控制措施,确保了盾构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7.
武汉某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须穿越既有线铁路路基及铁路站场,在土压平衡盾构的施工中,既有线铁路轨道沉降及位移难以控制,盾构穿越既有线时若保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导致轨道沉降、变形、脱轨等风险,造成既有线停运。针对盾构在该地区该地层穿越既有线铁路的掘进参数、沉降控制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在该地层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法施工条件下既有线铁路位移及变形规律,提出对土仓压力、掘进速度、总推力、出渣量、刀盘转速和扭矩、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渣土改良效果7个管理指标进行掘进控制管理,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保证既有线铁路地安全运行,为盾构掘进过程中穿越既有线铁路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某地区工程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其地铁盾构区间侧穿建筑物的各方面条件,并从设备选型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控制以及注浆控制方面内容着手,对地铁盾构区间侧穿建筑物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市政技术》2015,(6):64-67
为了确保大直径泥水盾构安全顺利穿越桥桩,避免桥梁桩基的过量变形,依托天津站—天津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分析了泥水盾构近距离穿越时对桩基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及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明确了泥水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桩时桩基的变形规律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泥水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桩,桩基竖向变形为隆起;盾构开挖范围内桩基横向水平变形最大,主要向盾构隧道所在一侧发生偏移。桩基变形有别于土压平衡盾构其主要原因为泥浆、同步注浆的影响,数值模拟应重点考虑隧道周围液体的影响。盾构近距离施工时应综合考虑泥浆的浓度、流动性以及合理增加同步注浆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新建北京地铁15号线暗挖大断面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近距离侧穿既有地铁13号线高架区间桥桩。结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穿越既有线桥桩位置关系及区间风井、风道、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步序,采取了地面深孔注浆加固桥桩所在区域土体,对施工影响的桥跨下放置满堂红支架进行预支顶,临近既有线的区间风井及风道采用深孔注浆止水,单洞双线大断面隧道采用洞内全断面注浆加固等风险控制措施。通过数值分析、施工监控量测,在保证地铁13号线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临近既有线的区间风井、风道及暗挖大断面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线桥桩的施工,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盾构隧道,容易引发既有隧道不均匀变形等问题。以某市7号线汤—巨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2号线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盾构区间隧道结构特点、下穿隧道地质条件以及与下穿隧道的位置关系等因素,同时结合盾构机性能,通过加强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渣土改良、出土量控制、盾构纠编、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及改善盾尾刷密封性能等措施保证盾构机安全连续通过。经检测数据分析表明,上述的加固措施与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安全,保障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复合地层中近距离侧穿城市主干道桥梁的摩擦桩基,为了减小地层变形对桩基的稳定性影响及保证桥梁的安全;根据优化的隧道设计方案,盾构穿越前对桩基进行静压注浆加固,并辅以钢结构支撑桥梁桩基位置,以提高桥梁受力的均匀性;并以优化的掘进参数、信息化的施工管理,快速通过桩基,结果有效控制了桥梁的沉降,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盾构穿越西大盈港桥改建工程,介绍了盾构穿桥拔桩、近距离侧穿桥桩前的数值分析模拟及施工控制等多种技术。通过合理的方案选型、技术优化及过程控制,顺利地完成了老桩的拔出及新建承台的托换,确保了盾构穿越既有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穿越运营地铁隧道过程中,有效地控制运营地铁隧道的变形,确保隧道安全是施工关键。以杭州地铁6号线中医药大学站~伟业路站盾构区间(简称中~伟区间)左右线2次成功上跨运营地铁4号线最小垂直距离2.99m为例。采用上穿段盾构掘进控制技术,辅助管片背后注浆,自动化监控量测等方面的盾构掘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既有隧道的变形,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5.
盾构下穿铁路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地表变形,当铁路下方存在桩基时,更需要控制盾构的推力、掘进速度、扭矩、土压力、同步注浆量等施工参数确保穿越施工的安全性。笔者研究了盾构在富水砂层中下穿铁路及CFG桩群的施工技术,通过实施刀盘加固、控制施工参数和渣土改良技术,成功保证了盾构下穿铁路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可拆解盾构掘进稳定性是保证隧道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盾构施工参数在掘进过程中保持稳定是保证盾构安全掘进的一个基准。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可拆解盾构研发及应用为背景,阐述可拆解盾构控制土压的工作原理及施工参数的取值,并对可拆解盾构掘进参数的稳定性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可拆解盾构的掘进速度维持在4~8 cm/min,土压力大小为0.2~0.3 MPa,推力大小为14 200~15 800 kN,刀盘扭矩为1 350~1 550 kN·m,出土量为37.2~37.8 m3/环,注浆量约为2.4~4 m3/环,各参数大小均稳定在某个区间,施工参数无异常值,验证了可拆解盾构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阳地铁二号线会展中心站一世纪广场站隧道盾构区间穿越中粗砂、砾砂层,砂性土层内摩擦角大,碴土流动性差,排土困难,地下水量丰富、水压高,因此盾构掘进控制困难,容易造成地表沉降.从土压平衡盾构的适应性、刀盘和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刀具的配置和加固、碴土改良措施、沉降控制方法等方面介绍土压平衡盾构穿越砂层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加强施工监测等措施保证了既有线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郑州地铁3号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高铁高架桥桩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分析了盾构施工对临近桥桩的影响,并提出设置隔离桩保护桥桩的方案。结果表明: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时,桥桩会产生较大的竖向沉降和水平弯矩;采取设置隔离桩的措施后,对桥桩的沉降及受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较大限度地减少盾构施工对桥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纪中 《中华民居》2012,(11):320-321
针对泥水平衡盾构在填海区砂性富水地层中掘进,如何通过对土压的设置、注浆压力控制、掘进速度、出渣量的控制,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沉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将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以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高架桥桥台桩基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桥桩的位移变化情况,指出计算结果均在高架桥变形控制的允许值内,在不采取辅助加固措施下,通过监测桥梁变形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精准调控盾构参数,盾构隧道可安全侧穿高架桥桥台桩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