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传统EDTA滴定法测定地质样品中氟化钙(CaF2),操作过程复杂,涉及强碱、强酸等试剂用量大,滴定终点不易判断,严重影响了CaF2的准确测定。采用钙乙酸分离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等杂质相钙,过滤后的滤渣用AlCl3·6H2O溶液浸取CaF2,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Ca,换算成CaF2,最终实现了地质样品中CaF2的测定。在选定的仪器条件下,试验探讨了乙酸(1+9)和钙乙酸分离杂质相钙的效果,以及样品粒度、钙乙酸浓度、水浴温度和AlCl3·6H2O溶液用量等关键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乙酸(1+9)分离杂质相钙会使CaF2溶失导致测定结果偏低,而使用钙乙酸分离杂质相钙可有效降低CaF2的溶失;实验确定了样品粒度为0.106~0.074 mm,钙乙酸溶液(以Ca计)质量浓度为0.8 g/L,水浴温度为95 ℃,AlCl3·6H2O溶液用量为25 mL。校准曲线中Ca的线性范围为5.00~50.00 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I=462.13ρ+16.863,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9; CaF2检出限为5.1 mg/kg,定量限为16.8 mg/k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际地质样品中CaF2,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22%~0.44%。经实际地质样品分析和标准物质验证,CaF2测定值与参考值/认定值相符。方法有效解决了地质样品前处理物相分离损失CaF2、测定结果误差大、不宜批量生产等影响CaF2快速准确测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萤石中CaF2及CaCO3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EDTA滴定法,不足之处在于操作过程繁琐,滴定终点不易判断,影响CaF2及CaCO3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传统方法不能同时快速测定CaCO3及CaF2含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快速分析需求。实验选择钙乙酸溶液为溶解液,在溶解CaCO3过程中,抑制了CaF2的分解。在优化光源位置参数及分析谱线条件下,选用信背比高的CaⅡ315.886 9 nm作为分析谱线,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萤石中CaCO3和CaF2。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2~1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CaCO3和CaF2检出限分别为0.019 9%和0.015 6%。按照实验方法测定6个萤石标准样品中CaF2及CaCO3,CaF  相似文献   

3.
样品先经稀乙酸浸取,过滤后的残渣再用AlCl3溶液提取,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提取液中的氟化钙含量。在选定的仪器条件下,进行了AlCl3和F-的干扰试验,结果显示AlCl3对Ca的测定存在影响,可采用在标准溶液中加入AlCl3进行基体匹配后测定。经标准物质验证,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萤石矿标准物质中氟化钙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1%。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本法操作简单、快速,适合萤石矿中氟化钙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铝(Al(NO3)3·9H2O)为氧化剂,甘氨酸(C2H5NO2)为还原剂,硝酸钐(Sm(NO3)3·6H2O)为改性剂,通过溶液燃烧法合成了γ-Al2O3粉体。采用XRD、SEM、BET、TG-DTG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分析探讨了焙烧温度、改性剂添加量对产物物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硝酸铝(Al(NO3)3·9H2O)与甘氨酸(C2H5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改性剂Sm(NO3)3·6H2O添加量为1%,焙烧温度为1 025℃,焙烧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γ-Al2O3  相似文献   

5.
Three lanthanide-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s(Ln-CPs) with layered structure,{[La2(L)3(DMF)(H2O)3]·H2O}n(1),{[Eu2(L)3(DMF)2(H2O)]·(H2O)}n(2){Tb2(L)3(DMF)2(H2O)]·H2O}n(3)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rom H2L(N,N’-bis(4-carbozylbenzyl)aniline).Remarkably,compound 3 has extremely high sensitivity to 4-n...  相似文献   

6.
铜阳极泥复合浸出渣是铜阳极泥采用复合浸出砷锑铋后的产物,采用硫酸化焙烧选择性分离硒。针对其含硒物质在选择性分离过程中的反应历程不明晰,本文利用Factsage数据库中相关热力学数据及Equilib平衡计算模块对含硒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反应的■及反应过程平衡分析,明晰反应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u2Se与H2SO4在低温下反应生成固态Se、CuSO4·H2O、SO2及H2SO4吸水形成H2SO4·H2O;然后固态Se融化变成液态Se,同时与H2SO4·H2O反应生成SeO2、SO2和H2O;高温下CuSO4·H2O会脱水生成CuSO4和H2...  相似文献   

7.
在pH 3.2~3.5的硫酸介质中,Ti与氟离子络合形成H2TiF6,使Ti与H2O2生成的黄色络合物(TiO·H2O2)SO4褪色,且褪色的程度与氟离子含量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一种褪色光度法测定熔盐中氟含量的方法。试样采用氧化锌、碳酸钠和石英砂的混合熔剂熔融,经水浸取、过滤后,分取适量样品溶液,加入二氧化钛溶液,用硫酸调节pH值,加入双氧水溶液进行反应15 min后在波长410 nm处测定吸光度。氟含量在0.5~6μg/mL时,校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6,方法检出限为0.35 μg/mL。测定0.5 μg/mL的氟,5倍的SO42- 、10倍的Na+、20倍的K+和Cl-不干扰测定,熔盐样品中的Ca2+、Fe3+、Mg2+因其在试样熔融后已被沉淀分离,也不干扰测定。用本法对海绵钛厂镁电解车间2个熔盐样品中氟进行测定,结果与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极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2.2%和4.2%。  相似文献   

8.
以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为浸出剂,通过无酸氧压浸出工艺,实现铁酸锌(ZnFe2O4)中的锌的高效浸出和铁的同步分离。研究分析了FeSO4·7H2O与ZnFe2O4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分压对锌浸出和铁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SO4·7H2O与ZnFe2O4质量比为10∶5,反应温度为180℃,氧分压为2 MPa,反应时间为3 h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87.65%,而铁以Fe2O3的形式存在浸出渣中,浸出液中铁的残留率仅为0.56%,实现了锌铁高效分离。该实验验证了FeSO4·7H2O浸出含锌粉尘中锌同步除铁的可行性,为利用FeSO4·7H2O对含锌电炉粉尘中锌的绿色提...  相似文献   

9.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光度法应用于矿石中铅的测定时,Cu、Zn、Fe、Ni、Bi、Mn、Cd、Co、V、Ti、Nb和Ta等多种元素的干扰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实验提出了采用KHSO4沉淀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5-Br-PADAP光度法测定矿石中Pb的方法。实验表明,采用盐酸-硝酸体系溶解矿石后,加入10 mL 200 g/L KHSO4溶液,放置20 min后即可见样品中的铅沉淀完全从而与上述离子分离;将沉淀过滤后,采用pH 5.6的HAc-NaAc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可使K2SO4·PbSO4复盐沉淀溶解,从而与Ba、W、Sr和Ca等元素分离。在样品溶液中依次加入0.4 mL pH 9.3 H3BO3-KCl-NaOH缓冲溶液、0.4 mL饱和KI溶液、0.4 mL 10%(V∶V)Trion X-100溶液、1.0 mL 0.03 g/L 5-Br-PADAP乙醇溶液,于1 cm比色皿中,在波长558 nm处进行测定,Pb质量浓度在0.02~2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8。方法检出限为0.02 μg/mL。采用实验方法分别对铅矿、锌矿、铅锌矿标准物质中的Pb进行分析,测得结果与认定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2.3%~5.8%。  相似文献   

10.
以La(NO3)3·6H2O、Co(NO3)3·6H2O、H3BO3和C2H5NO2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Co3+掺杂LaBO3粉体,其中原料摩尔比为[La(NO3)3·6H2O+Co(NO3)3·6H2O]:H3BO3:C2H5NO2=3:3:5,研究了目标产物La((1-x))CoxBO3(x=0.01~0.04)在750~950℃的合成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晶形态,分析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晶体形态的影响,得...  相似文献   

11.
以锰尾矿制备硫酸锰过程中副产硫酸钙为原料在室温下与碳酸氢铵进行固相球磨反应,制备出氧化钙的前驱体碳酸钙,然后将其煅烧得到氧化钙.分别考察了物料配比、球磨时间、球料质量比等因素对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室温固相球磨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在物料配比(摩尔比)为3.5:1、球磨时间为40 min以及球料质量比为5:1时,硫酸钙的转化率可达到99.8%,将固相产物在1000℃热解1 h后所制备的氧化钙纯度为99.2%.室温球磨过程细化了反应物的颗粒尺寸,增加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为引发反应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因此提高了化学反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勇  顾强  刘洪艳 《冶金分析》1981,42(8):29-34
萤石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作为炼铁、炼钢的助剂,对萤石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的含量。采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萤石中氟化钙常采用氟谱线法和钙谱线法两种方法,若采用氟谱线法测定,会因无法消除萤石可能含有的氟化镁干扰,存在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若采用钙谱线测定,因测定得到的是钙的总量,还需再减去碳酸钙中钙量,方法较为繁琐。依据萤石中的碳酸钙可被稀乙酸溶解而氟化钙和二氧化硅不会被溶解的原理,采用10%(V/V)乙酸溶解样品后过滤,保留滤渣,实现了对样品中碳酸钙的分离。将残渣和滤纸灰化,将其与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氟化锂混合熔剂(mmm=65∶25∶10)、溴化钾混合熔融制成玻璃样片,实现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萤石中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7以上,方法中二氧化硅的检出限为0.089%。对萤石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分别不大于0.12%和0.92%。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萤石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标准样品中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实际样品中氟化钙的测定值与标准方法GB/T 5195.1—2017中EDTA滴定法测定值一致性较好,二氧化硅测定值与标准方法GB/T 5195.8—2017中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勇  顾强  刘洪艳 《冶金分析》2022,42(8):29-34
萤石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作为炼铁、炼钢的助剂,对萤石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的含量。采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萤石中氟化钙常采用氟谱线法和钙谱线法两种方法,若采用氟谱线法测定,会因无法消除萤石可能含有的氟化镁干扰,存在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若采用钙谱线测定,因测定得到的是钙的总量,还需再减去碳酸钙中钙量,方法较为繁琐。依据萤石中的碳酸钙可被稀乙酸溶解而氟化钙和二氧化硅不会被溶解的原理,采用10%(V/V)乙酸溶解样品后过滤,保留滤渣,实现了对样品中碳酸钙的分离。将残渣和滤纸灰化,将其与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氟化锂混合熔剂(mmm=65∶25∶10)、溴化钾混合熔融制成玻璃样片,实现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萤石中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7以上,方法中二氧化硅的检出限为0.089%。对萤石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分别不大于0.12%和0.92%。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萤石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标准样品中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实际样品中氟化钙的测定值与标准方法GB/T 5195.1—2017中EDTA滴定法测定值一致性较好,二氧化硅测定值与标准方法GB/T 5195.8—2017中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直接快速测定磷酸三丁酯(TBP)/煤油有机相中以HFeCl4·2TBP络合状态存在的铁含量,对提高盐湖卤水中锂的萃取效率、改进锂的萃取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先将FeCl3·6H2O固体溶解于不同浓度的盐酸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相中FeCl4的吸收波长,并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63 nm。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12 mol/L盐酸溶解FeCl3·6H2O时方可保证进入有机相中的铁均为FeCl4。在优化条件下,制备不同浓度含FeCl4的有机相标准溶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63 nm处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校准曲线。铁的质量浓度为0~17.8 mg/L时,吸光度与铁质量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5 6;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7×104L/mol;方法检出限为0.12 m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TBP/煤油有机相中以FeCl4存在的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43%~0.64%,回收率为100.10%~100.48%。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硅钙钡镁合金中钙、钡和镁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盐酸、硝酸和氢氟酸分解试样,高氯酸冒烟除去残余的盐酸、硝酸和氢氟酸,经过氨水沉淀分离铁、铝等干扰元素后,在pH 10的NH3·H2O-NH4Cl缓冲体系中,以邻甲酚酞指示滴定终点,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钙镁合量;在pH≥12的氢氧化钾缓冲体系中,分别以钙指示剂和钙黄绿素-茜素混合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EDTA滴定法分别测定钙及钙钡合量。根据钙钡合量与钙含量的差值和钙镁合量与钙含量的差值,可分别得到钡和镁含量。经氨水沉淀后试液中残余的铁、铝和其他干扰离子用三乙醇胺掩蔽,钡对滴定钙和钙镁合量以及镁对滴定钙和钙钡合量的干扰分别通过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的方法消除。建立的方法用于实际硅钙钡镁合金中钙、钡和镁测定,测定值与对照方法测定值相符,钙、钡和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8%、1.9%和1.9%。  相似文献   

16.
针对钼酸钙的酸分解过程,根据同时平衡和物质守恒原理,应用现有热力学数据绘制298 K时CaMoO4-H2SO4/HCl-H2O系部分溶解组分的浓度对数——pH图.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对钼酸钙酸分解的工艺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aMoO4-H2SO4-H2O系在整个pH范围可以分为3个稳定区,pH在0~3.5时为H2MoO4(s)、CaSO4(s)稳定区,pH在3.5~4.5时为H2MoO4(s)、CaSO4(s)、CaMoO4(s)稳定区,pH在4.5~7.0时为CaMoO4(s)稳定区;CaMoO4-HCl-H2O系在整个pH范围可以分为3个稳定区,pH在0~2.9时为H2MoO4(s)稳定区,pH在2.9~4.5时为H2MoO4(s)、CaMoO4(s)的稳定区,pH在4.5~7.0时为CaMoO4(s)稳定区.根据热力学分析结果可以推断,钼酸钙容易被酸分解,相比于硫酸浸出钼酸钙,盐酸浸出钼酸钙过程无CaSO4产出,减少浸出产物包裹钼酸钙.验证实验表明,盐酸对钼酸钙的分解效果优于硫酸,采用HCl浓度为2.4 mol/L的稀盐酸,浸出液固比VL /WS=10 mL/g,在25 ℃浸出45 min,钼的浸出率达到98.56 %.   相似文献   

17.
以Co(NO3)2·6H2O、Fe(NO3)3·9H2O、La(NO3)3·H2O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葡萄糖为模版剂,采用微波水热的方法合成了钙钛矿结构LaFeO3光催化剂.利用XRD、SEM、TG-DSC和FT-IR等手段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o的掺杂有利于提高LaFeO3光催化剂的活性,其催化效果优于纯的LaFeO3;当掺杂量x=0.1时,其催化效果较优,光照时间为150 min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9.46 %,较纯LaFeO3高出36.5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