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中凹陷是渤海海域一个重要的富烃凹陷,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但是,长期以来,辽东湾坳陷被认为是早断早衰型盆地,晚期新构造运动不活跃,新近系勘探没有获得重要突破。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等资料分析表明,由于辽东凸起的晚期隆升,辽中凹陷北部晚期具有较为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晚期断裂发育,且具有伸展和走滑的双重特征。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辽中凹陷北部不仅发育了大规模的浅层圈闭,而且在新近纪成为整个辽东湾坳陷的沉积沉降中心,改善了辽中凹陷北部的新近系储盖组合。同时,晚期断裂活动增强,不仅为辽中凹陷北部浅层圈闭提供了通畅的油气运移通道,也为晚期成藏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使得辽中凹陷北部新近系具备了良好的成藏条件。通过对辽中北洼新构造运动及其成藏条件的新认识,辽中凹陷北部浅层获得了重要的勘探发现。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营潍断裂带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新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和构造制图对辽东湾坳陷断裂系统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展开了分析,论证了营潍断裂带在辽东湾坳陷的表现形式。研究表明:1辽东湾坳陷的断裂体系可划分为伸展断裂系统和走滑断裂系统,其中,伸展断裂系统包括NE向、NNE向主干断层及SEE向基底断裂,主要控制了古近系的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形成辽东湾坳陷"三凹夹两凸"的构造特征,走滑断裂系统主要包括3条NE向切割基底的走滑断层、主干伸展断层之上发育的伸展-走滑型断层以及走滑作用伴生的相关构造,断层在全区分布广泛并向下切割至新近系,使得现今辽东湾坳陷的构造格局更加复杂化;2营潍断裂带在辽东湾坳陷可分为东支断裂带和西支断裂带,共同构成了5个大尺度(凹陷级别)以及多个小尺度(主断裂级别)的走滑双重构造带,成为新生代营潍断裂带的重要构造表现形式;3营潍断裂带的活动可分为始新世的强伸展弱走滑、渐新世的弱伸展强走滑和中新世至今的弱伸展弱走滑3个演化阶段,其中,东支主断裂的伸展位移量和走滑位移量都要明显强于西支主断裂,且活动时间更早,这与辽东湾地区地壳东薄西厚的深部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该区早期形成的油藏最终能否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古近纪晚期济阳坳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莱州湾凹陷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上升盘东营组顶部沉积盖层遭受剥蚀,使早期运聚形成的油藏中的部分原油被生物降解,新近纪充注的油气因上覆地层加厚而得以成藏。从而可以预测,该凹陷周缘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下降盘和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4.
渤海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差异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滑断裂是渤海辽东湾坳陷内的一类重要断裂,属于郯庐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对辽东湾坳陷的地质结构和油气成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和分段差异变形特征。走滑断裂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中地区,总体呈北东走向,连续性较好,在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在平面上发育走滑双重构造和伸展叠瓦扇构造。通过对比不同地区走滑断裂带的变形特点,可以发现走滑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总体上,可将辽东和辽中地区的走滑断裂带划分为南部的压扭段和北部的凸起段两大段,而且凸起段还可进一步根据凸起发育特征细分为复合凸起段、隐伏凸起段和单一凸起段。辽东凸起的形成主要受走滑断裂带的压扭性活动影响,而辽西凸起的形成主要是受地幔上隆导致的伸展作用控制,开始隆升的时间也早于辽东凸起。  相似文献   

5.
辽东湾坳陷断裂联接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构造解释成果,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对渤海辽东湾坳陷的断裂联接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辽东湾坳陷主要发育NE和NEE走向的伸展断裂、走滑断裂和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其中部分断裂通过硬联接和软联接方式发生了相互作用。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其联接作用的表现形式,可将硬联接方式分为接力型、消减型和传递型3类,将软联接分为同向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和背向地垒型3类。辽东湾坳陷断裂及其联接作用对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和储层质量改善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油气在断裂相互作用区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乍得Bongor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乍得H区块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高风险勘探区块,Bongor盆地是H区块内一个完整的沉积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强反转裂谷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晚白垩世强烈抬升反转和新生代统一成盆三大演化阶段。现今的盆地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北部斜坡、中央坳陷、南部隆起和南部坳陷4个次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凹陷,其中南断北超的中部凹陷为盆地最主要的构造单元。反转和走滑构造是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Bongor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以下白垩统为主;油气成藏受断裂和走滑反转构造控制;反转构造带与有利岩相带结合控制了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7.
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球物理和钻井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南昌凹陷为例,解剖赣江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赣江断裂带是NNE向构造带,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提出了南鄱阳坳陷的形成和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早期(冷水坞期)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中期(周家店期—南雄早期)为左行走滑—伸展盆地,晚期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南雄中晚期)和新生断陷盆地(清江期)。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以二叠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晚期成藏为特色,具备上、下(构造层)两套成藏组合,其成藏条件与赣江断裂带的构造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南部,其东西两侧分别为红岗阶地及华字井阶地,是纵贯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大型凹陷。地层划分为三大构造层,即基底构造层、断陷构造层和坳陷构造层,构造演化史与松辽盆地相似,热演化的历史特征决定了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分为裂谷盆地的形成、断陷、断坳过渡、坳陷和挤压反转5个盆地演化阶段。长岭凹陷油气成藏受各种成藏要素及其有机配置关系所控制,通过研究认为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有利储集相带和运移通道条件3种因素控制,主要有5种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成藏模式、近源成藏模式、远源侧向成藏模式、阶梯成藏模式和垂向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其发育演化受控于郯庐走滑断裂带。基于最新的三维连片地震精细解释,运用沙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断裂体系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辽东湾坳陷发育7条主干断裂,形成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走滑断裂的走滑量与派生拉张断裂水平伸展量之比约为3∶2;辽东地区的走滑量大于辽西地区,郯庐断裂东盘是走滑活动的主动盘;辽西南凸起和辽西凸起在新生代早期已经形成凸起雏形,辽东凸起形成时间较晚,受强烈走滑压扭作用影响,沙三段—沙一段沉积时期才逐渐与胶辽隆起剥离;渐新世郯庐断裂带的强烈活动,控制了辽东湾的盆岭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部湾盆地主要发育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伸展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等4种断裂类型。盆地演化总体经历了古近系裂陷期和新近系坳陷期两大演化阶段。盆地伸展裂陷期主要有3期断裂活动,在古新世-始新世形成NE向、NEE向伸展断裂;渐新世在走滑伸展作用下形成了NEE向走滑伸展断层和近EW向次级断层。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生烃洼陷的分布和促进了烃源岩的热演化,形成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与生油洼陷相邻且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断裂带和凹陷中央的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1.
薛永安  王德英  王飞龙  汤国民 《石油学报》2021,42(12):1581-1591
随着"湖盆成气"和"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和中—浅层成为"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以来渤海油田取得勘探突破的主要领域,获得多个亿吨级油气田。结合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实践,明确了该盆地凝析油气和轻质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渤海湾盆地凝析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在于在生油岩到储油层之上覆盖区域性超压厚层泥岩盖层。在渤中凹陷和辽东湾坳陷北部,盖层的压力系数超过1.4,其下部低位潜山是凝析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渤海海域中—浅层中—轻质油的成藏则受控于深层"汇聚脊",深层大型"汇聚脊"是油气的优势运聚方向。渤中凹陷、辽中凹陷、黄河口凹陷以及歧口凹陷的凝析油、轻质油资源潜力大,其斜坡带、凹陷区及低凸起发育多种大型"汇聚脊",而"汇聚脊"之上的中—浅层圈闭,特别是隐蔽型岩性圈闭是中—轻质优质高产油藏的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渤海海域,靠近郯庐断裂带的渤南和辽东湾探区的油气较富集,而远离郯庐断裂带的渤西探区油气相对较贫,油气藏主要围绕郯庐断裂带分布,这些都说明了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平衡剖面分析表明,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主要表现为古近纪伸展、新近纪走滑的构造特征,古近纪伸展活动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并促进烃源岩的快速演化;新近纪的强烈走滑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并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及晚期成藏.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乐观,只是现今的探明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走滑断裂带穿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和莱西构造带,为了探讨走滑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依据方差切片、三维可视化及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对走滑构造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内发育“云梯式”和“栅栏式”两种断裂体系,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左旋走滑、古近纪伸展-走滑和新近纪强烈右旋走滑3个阶段。走滑构造带不仅控制了圈闭的形成,而且还影响了中、深层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油气的富集层位。结合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富集特征,建立了走滑构造带内“中转站式”、“网毯式”、“复合式”及“阶梯式”等4类油气成藏模式,近些年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纪变形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西部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其古近纪构造演化与成因机制研究不仅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深入分析渤海湾盆地和郯庐断裂带的成因演化也具有启示意义。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系统解释和编图、同沉积断裂系统与沉积厚度关系分析、断层活动强度统计等方面研究,认为辽河西部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两期变形叠加过程。早期伸展变形发生在始新世,包括初始断陷期(Es4)和强烈断陷期(Es3)两个阶段,形成北东向主干断层及东断西超的半地堑世组合,控制北东向沉积中心的展布;晚期走滑变形发生在渐新世东营期,使先存北东走向基底断层发生右旋走滑位移,并诱导盖层形成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组合,从而形成南部张扭沉降、北部压扭隆升的构造格局。Es1-2期是从伸展变形向走滑变形发展的过渡时期,构造活动微弱。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沙箱实验证明,始新世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北西-南东向弧后拉张作用控制,而渐新世走滑断裂系统则受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控制,动因来源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产生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凹陷北半环的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口凹陷北半环位于渤海湾盆地的渤中坳陷内,油气富集,构造复杂。系统分析该区构造样式及其演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两大类。新生界以来,主要经历了7次构造旋回,造成现今的构造格局。主要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在走滑断层两侧,其次在伸展构造上升盘发育有利圈闭,中浅层两盘都具有有利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8.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酒泉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北缘西部,是走廊盆地群西端的一个富油气盆地,按区内大地构造环境变迁、祁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盆地内地层分布、构造变形特征,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盆地演化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挤压隆升阶段,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阶段控制了下白垩统烃源岩及储集相带的分布,凸起区有利于形成潜山油气藏;晚白垩世-古新世的挤压隆升形成盆地的反转构造圈闭;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促进了烃源岩成熟演化,形成了众多的构造圈闭,是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时期。新生代前陆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油气藏及早白垩世断陷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是酒泉盆地今后油气重点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秦南凹陷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背景,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阶段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一系列NNE向或NE向伸展断层组成了秦南凹陷的断裂体系;渐新世,该区断裂体系表现为伸展-走滑性质,主断裂处发育大量多级"y"形、似花状构造样式,同时在弯曲段部位产生走滑增压区、释压区,次级断裂多表现为NEE向雁列状;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以马尾状和雁列状断裂为主,并发育"背形负花"状构造。结合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背景,将研究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强伸展-弱走滑期(古新世—始新世)、强走滑-弱伸展期(渐新世)、弱走滑-弱挤压期(新近纪)。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与涠西南凹陷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南海北缘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内部油气富集差异明显。利用北部坳陷内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对坳陷内的两个重要凹陷的结构、断裂体系及构造样式进行了解剖,并讨论了造成两个凹陷构造特征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NE向、NEE向及近EW向多组断裂体系,受伸展应力由NW-SE向转变为近NS向的影响,断裂体系在晚始新世发生转变,由NE-NEE向为主转变为近EW向,并沿NE-NEE向雁列展布。海中凹陷整体表现为简单半地堑,断裂体系简单,构造样式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局部发育断展型反转构造;涠西南凹陷则整体表现为多米诺式复杂半地堑,断裂体系复杂,构造样式同样以伸展构造为主,但沿2号断裂带发育伸展-走滑构造样式。造成海中凹陷和涠西南凹陷构造特征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NW向隐伏断裂、NE向先存断裂的差异及构造反转动力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