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杨  宋厚鹏 《包装工程》2017,38(4):188-191
目的探析现代招贴艺术中汉字主体化设计的表现与意义,对汉字的形态创意在招贴中以独立的主体形式增强信息的传播效应进行探讨。方法从现代招贴艺术与汉字主体化设计的关系、现代招贴艺术中汉字主体化的应用形式、汉字主体化设计对现代招贴艺术的发展意义方面,以应用研究的视角来探讨汉字美学形态在现代宣传艺术中的体现和影响。结论汉字是语言化图形和象形符号的代表性元素,因而以主体化的形式对其进行设计,一方面,可以使汉字的艺术形态在独特的审美造型下透射出现代感的东方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使汉字在发挥其自身信息功能的同时,以非凡的视觉感染力来触动人们的感性认知。  相似文献   

2.
解构汉字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高聪蕊 《包装工程》2013,34(10):99-102,117
分析了汉字与解构汉字的含义及基本特征,论述了广告设计中汉字作为图形元素创意的形式方法,进而从设计价值、文化传承、民族风格3 个方面解析解构汉字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意义,总结探讨了解构汉字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独有的审美特征和视觉传达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构汉字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意方法和设计规律,以及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相似文献   

3.
陆赉 《包装工程》2020,41(14):262-265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传统木活字特点,挖掘蕴含在木活字中的与现代设计相呼应的地方,意在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把已被时代淘汰的古老木活字印刷术,通过设计创新再次将它带入现代人的生活。方法以"模件"的概念为基础,将汉字笔画拆分,把原本木活字的单个字块变成独立的笔画模块,在融合"永字八法"的基础上提炼汉字笔画,通过解构与重组探究汉字笔画与笔势特征和组合形态,设计出满足实际需要,符合现代视觉审美并具有传播功能的创新设计。结论通过拆分和提炼汉字笔画,变"活字"为"活笔画",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产生不一样的文字形态,并衍生到产品应用设计中,从而实现对传统木活字的传承与创新。汉字设计框架系统为字体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字体设计的形式拓展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现代设计中的审美标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绘 《包装工程》2007,28(12):254-256
通过对现代设计中审美标准的分析,指出现代设计不应过分强调外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材料的堆砌及奢华的色彩,而应把握设计创新与个性、设计需求与目的性、设计人性化3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了解现代设计的审美标准是推动现代设计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并有利于设计的实现.因此分析现代的审美标准对于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字设计中的意境表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林  王赟 《包装世界》2009,(4):91-93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符号传递信息,其背后还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图像性的外观表达更多的情感和审美上的意趣。现代汉字设计追求对文化气质的展现,而不是简单的将符号、图形与文字的拼接。探索汉字文化的意境表现,找出汉字内在的意境与现代设计语言的结合点,形成有中华民族质感的汉字设计风格,是现代汉字设计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6.
陈楠 《包装工程》2023,44(10):12-23, 107
目的 立足设计学的研究视野,从传播学、美学等跨学科视角,梳理兼具信息传播与艺术审美双重功能的汉字文化发展历程,旨在建立新的汉字设计史观,将汉字从纯粹的美术学或文字学中独立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设计研究体系,为汉字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厘清汉字设计相关学术概念,梳理汉字形态与呈现载体的演变以及汉字文化与国计民生的逻辑关联,全面、系统地考察汉字发展中的设计问题。将汉字形态与设计形式的历史演变作为横向发展轴线,挖掘其中潜藏的文化脉络;将汉字设计思维、依托技术载体、实践应用作为纵向发展轴线,探索汉字发展中内在逻辑要素间的关系。结果 首先鲜明地提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术概念,其次从横向与纵向梳理汉字设计史的主体结构,在设计学的视角下建构史论体系,最后将汉字设计智慧与方法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与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中。结论 以“汉字设计史观”发掘汉字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设计智慧与文化内涵,提升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领域的文化价值,拓展汉字设计的理论研究空间和实践创作场域,为构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汉字书法字体的数字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颖 《包装工程》2018,39(22):46-51
目的 汉字书法字体是现代中文字体中重要的类别,其存在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规律,亦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局限。在数字媒体时代,探寻汉字字体的规范性和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如何共存、拓展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汉字书法字体的艺术审美和技术表现之间的矛盾和统一,字体的书法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和总结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字体设计再现书法之美的路径和方法。结论 在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的屏幕时代,汉字书法字体的设计应该有所创新,立足于书法字体具体应用的视角,用当代艺术设计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传承与规范共存,写意与创意并举,以此平衡书法性和规范性之间的“度”,发展出一条汉字书法字体的数字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韦锦城 《包装工程》2021,42(14):382-387
目的 探索关于汉字立体化表现的设计方法,打破汉字立体化始终囿于二维平面的现状,使汉字造型艺术真正走向三维,拓宽字体表现的视野和维度.方法 首先对当前立体形式的汉字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设计方法及特点.其次基于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与符号语义学的对应关系,对立体化汉字进行设计考量,构建两者的对应模型,梳理设计的元素及要点.最后提出从汉字的间架结构出发,通过设计实践解析文字三维立体形态的构建过程及方法,为文字的立体化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视角.结论 汉字立体化设计在当代多元的审美语境中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汉字立体化的设计方法及要点,有助于丰富字体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文字情感表达,对汉字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汪哲皞  吴佳芳 《包装工程》2021,42(22):352-358
目的 通过对近代中国商标的设计手法、形态特征及文化表达进行分析,探究民间美术字在近代中国商标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影响.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阐明民间美术字的基本造型手法与文化特征,并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与近代中国商标设计间的关联性与传承性.结论 民间美术字因其创作目的、造型手法,以及对文化经济活动的高度参与性,使其在近代中国商标设计出现之初,便从审美趣味、设计思维、造型手法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商标设计产生了重要作用与深刻影响.在传统与现代交融、激荡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近代中国商标设计作品,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与传统文化和民间审美紧密结合的形式语言与设计风格,开创了利用汉字设计商标的新方法与新风格.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字图形设计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少姝 《包装工程》2012,33(14):150-153
分析了汉字图形设计中汉字与图形互化合一的特征及其审美价值,探讨了现代汉字图形设计的表现内容和应用领域,论述了传统汉字图形与现代多元文化对汉字图形设计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现代汉字设计的主要表情特征:现代汉字的传统表情、流行文化表情、个性化表情以及数字化表情。提出了在多元化语境下现代汉字图形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探索现代汉字图形新的表现形式并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张绨 《中国科技博览》2009,(11):111-111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以汉字为基本设计元素,并使图形与之巧妙融汇和相互补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单纯的汉字标志由于语言而带来的局限性。更加有助于标志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情感的表现。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传统汉字图形的创作特点,意在找到一个贯穿古今的衔接点,使中国汉字图形设计文化在充分发扬民族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六书”造字法启示下的意象汉字视觉图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广武 《包装工程》2015,36(18):110-114
目的研究现代汉字视觉图式设计的表达方法以及视觉语境。方法以汉字"六书"造字法为启示,分析了汉字象形、指事、形声、会意造字法的基本特征,以及创意设计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意象审美观,论述了结合意象审美的汉字造字法对于现代汉字视觉图式设计的价值,进而分析了汉字意象化视觉图式设计的可行性。结论"六书"造字法是现代汉字设计视觉图式化的主要手段,也是现代汉字视觉创意设计的重要方法,意象汉字图式化设计能够体现汉字东方文化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3.
秦建华 《包装工程》2019,40(2):249-251
目的探究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类型及其审美构建方式。方法从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得出平面设计对审美的构建主要表现在冲击力强、艺术美、秩序美3个特点。这些特点对平面设计形成了提升经济价值、提升审美效果、体现创新性的影响。结合其中视觉审美元素的特点和作用,从文字、图形、色彩3个方面论述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方式,同时摆出实例加以论证。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审美元素构建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基本专业素质上,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审美元素,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品位。结论在平面设计中合理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审美元素,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提高平面设计水平,创作出更具美感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4.
汤洁  胡淑琪  严建云 《包装工程》2019,40(4):277-282
目的 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和在现代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广西三江侗族服饰与配饰上的图案,提炼图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式,通过提取、解构、重构、抽象等艺术设计手法,对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造型元素进行二次设计,并以现代丝巾设计为例,将侗族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形式应用在丝巾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创作出了具有三江侗族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不仅为之后的创新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而且还可以给现今的大环境下艺术创作与设计研究带来新的灵感与创作源泉,借此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菊花石雕工艺品传承现状的回顾,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与文化需求,就如何传承菊花石雕创作问题进行探讨,运用现代审美构成学的具体方法和现代审美构成形式手法,对菊花石雕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创作实践,归纳和总结出现代菊花石雕创作中合理的构成应用方式。并从传承角度出发,在现代构成形式架构上融入、展现传统文化要素,让菊花石雕作品呈现出既赋有时代构成感又兼具历史文化内涵的色彩,力求满足现代人多维度的审美文化需求,进而为现代菊花石雕创作提供实用的理论依据和实例启发。  相似文献   

16.
梁燕 《包装学报》2011,3(1):66-71
对汉字的装饰美化几乎是所有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中国古代充满文人意味的汉字设计主要体现在书法文字、花押签名以及诗文创作等方面,传统汉字设计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灵性,倾注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趣。通过对其文人意匠的研究,可以帮助现代文字设计师充分认识现代设计中文人意味的缺失,并从传统设计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基诺族传统服饰”为例在科普插画中进行扁平风格设计实践,简洁装饰的视觉效果呈现古老的基诺族服饰特点和文化内涵,解决其传播性弱、普及性差的问题,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扁平风格科普插画的创作中,通过对少数民族主题科普插画的分析与研究,从科普选题、图形创作、色彩提取、构图排版等方面进行创作,在传统服饰审美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实现“基诺族传统服饰”科普插画图形概括化、色彩平衡化、版式简明化。总结出民族性主题科普插画的创作理念与扁平风格形式,为其带来流行性与普及性,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8.
海派家具是近现代中国家具史的缩影,起源于上海并影响了整个中国。在海派家具艺术运动中,由于中国主流审美逐渐大众化、西方文化对传统生存状态造成冲击、工业化技术和材料日渐发展等原因,其设计理念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从礼教化到世俗化的功能设计转变,表现为更加注重家具的舒适性、现代生活方式和大众审美情趣;从保守到开放的形态设计转变,逐渐注重风格多样化、线条热情奔放,更加关注女性需求;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制造工艺转变,具有注重机械化制造、大量运用人造板和板木结构的特征。海派家具艺术运动不但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也为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现代家具融入世界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湘媛 《包装工程》2019,40(18):74-78
目的 研究与分析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了解衬形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脉络,探讨研究汉字标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装饰元素成因及审美价值。方法 从早期汉字实体承载物质入手,分析汉字标志中衬形的成因,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媒介上汉字标志衬形的样式变化,对其特征及发展规律进行分析;针对有代表性衬形样式,结合经典的实际汉字标志设计案例进行形态及应用特征研究,进而分析其形式价值和内涵意义。结论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的衬形起源于早期汉字装饰应用的实体承载物质形态,并在汉字标志设计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性作用;衬形的使用一方面在汉字标志传达过程中增加了标志整体形态的整合性和象征性,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围合观念的平面化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根据产品特点进行思考、创作,积极提升设计的文化内涵。融入了广府民间艺术的特色,蕴含深厚的广府文化、本土地域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校包装工程专业近年来在包装装潢设计课程方面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