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安海绵城市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市雨水控制利用的现状和制约海绵城市建设难题的分析,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相关的技术措施,对西安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探讨,重点介绍绿色屋顶、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在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的条件,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及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国内城市道路工程应用中的成功案例,针对具体城市道路工程进行了海绵城市雨水系统设计,具体措施为透水性沥青路面、人行道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对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西咸新区是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对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试点区域内市政道路采用了生态滤沟、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路面、路基防护等设计。该工程建成后,经历了一次强暴雨,结果表明,排涝效果显著,平均雨水径流削减率达70.5%,对类似区域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及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市政技术》2017,(1):107-109
结合梁平县海绵城市工程实际,介绍了梁平县双桂湖片区城市道路下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要点。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在不改变原设计雨水管道规模的情况下,可将暴雨重现期由3年提高至5年。并对生物滞留沟的后期运行维护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道路净、渗、蓄、缓排的系统建设模式,介绍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透水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并对改造设计条件下的城市道路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渗透设施设计与排水防涝能力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改造设计方案可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另外,提出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实现雨水的吸纳与利用,保证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其设计水平,能发挥海绵城市的蓄水作用,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基于此,论文主要对海绵城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从雨水利用、道路安全、海绵设施与道路的衔接关系等方面对市政道路设计思路、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方案的优化设计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的加快,现阶段对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海绵城市理论。在海绵城市理论实施过程中,城市道路雨水的处理管控非常的重要,它能够直接影响城市道路绿化灌溉的效果。通过对传统城市道路的雨水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具体的城市道路"绿色海绵"的设计策略,并对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设计应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可能有效地保证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调节、吸收、缓释雨水的能力,使城市建筑和道路设计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和思路,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内涝,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缓解雨水排放问题、改善海绵城市道路水文生态环境。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径流控制优于传统城市道路,更有利于保护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海绵城市人居环境道路的概念内涵、系统与构成、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的总结与分析,对海绵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安徽建筑》2019,(7):32-33
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是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工程实例从生态树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方面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提升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建设中对资源利用量逐渐增大,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而海绵城市是以蓄水、渗水、净水为功能的新型城市理论。在以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道路具有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小洪峰流量减轻排水系统压力、降低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微气候等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设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从城市道路透水性设计、城市绿地改造及加强城市各区域水利联系三个方面展开对城市雨水应对措施改进的论述。着重叙述以加大城市雨水渗透能力、雨水净化能力、雨水储集能力以及雨水再利用能力为目的,城市道路透水性设计及对城市绿地改造,以期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向,推动城市向着"海绵城市"化发展,缓解城市环境恶化带给人类生活不适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行结构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设计要点,结合实例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国家提倡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在工矿企业设计中也应当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收集了雨水,并进行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树池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设施,是城市道路、广场树木生长所需的人工构筑物,已有较多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各种城市树池的建池原则、处理方式、植物灌溉、雨水回用等特点,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设计并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净化初期径流并储存回用雨水的海绵型改进优化树池,并相应地提出了该新型树池的构造要求、设计方法与参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要求,对其应用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设施具有径流控制与节水效果高、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小尺度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充分发挥月亮湖景观公园开敞空间大、自然山体植被多、新建绿地广等优势,对雨水起到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对月亮湖景观公园给水排水、道路及驳岸工程、水环境等进行了设计。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植草沟、雨水花园、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以及下凹式绿地,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形成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景观公园海绵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李新 《城市住宅》2022,29(3):133-134,138
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园林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构建了全新的城市园林设计思路.基于城市道路、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及透水铺装等园林设计,可满足海绵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及宣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现状调研,讨论了建设海绵型城市道路的设计思路和解决道路排水及雨水回收利用等问题的办法,旨在实现城市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海绵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技术本土化的问题,以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探析其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本土化策略、方法和初步成果。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基于降水分布不均、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敏感、土壤类型复杂等现状问题,从技术手段组合、建设区域划分、设施本土化设计到乡土植物配置等四方面进行探索性实践研究;重点梳理渗透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滤沟四种设施的本土化设计成果;并以典型强降雨条件下的试点区雨水消纳的实际情况来验证建设的成效。相关海绵城市本土化建设思路、方法、成果,较好地适应了地域环境,为类似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