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地区高校既有校园建筑的现场调研和测试,分析江苏高校既有校园建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绿色化改造原则,因地制宜地提出绿色化改造的技术,打造绿色校园,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绿色校园建设正经历从"节约型校园"到"绿色校园"升级的这一时代背景下,文章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指导,整合地域文化的展示、时代精神的彰显、绿色技术的应用等多层面设计要素,建构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并结合岭南传统建筑经验、既有建筑改造需求、校园建筑类型特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等方面,以湿热地区中的岭南地区和泰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校园为案例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
根据既有校园建筑绿色改造的特点及问题,建立既有校园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既有校园绿色建筑改造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通过对某教学楼的实际应用分析得出该教学楼绿色改造为"较好"等级,但仍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校园绿色管理和能源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校园已渐入稳定发展期,既有高校校园在绿色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以绿色可持续理念引导相关校园的改造建设,需要在绿色校园建设目标与校园实际问题中综合判断校园改造的提升要点与优先程度.通过梳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与校园现实问题,整合与校园空间改造建设有关的问题性指标与目标性指标,建立既有校园绿色化改造指标框架并...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和"碳中和"的设计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我国大学校园的建筑存量大,大学校园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节能减排意义和生态文明教育推广作用。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地域和气候特点,结合实际的高校建筑绿色改造项目,从遮阳隔热、通风、水循环、复合绿化与资源利用等方面建构系统性的高校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设计策略,为解决大学校园建筑的能耗问题和提升校园建筑的环境性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高等院校是我国公建节能和绿色建筑的重要领域,住建部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多处提到绿色节能校园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节约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评价及建设试点。建设节约型学校(医院)300个以上,组织实施绿色校园、医院建设示范100个以上。在既有公建节能改造方面: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学校、医院节能及绿色化改  相似文献   

7.
在绿色校园发展背景下,对夏热冬冷地区院校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样本校园进行实地调查,整合案例院校所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适宜性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于该区域大学绿色校园改造的适宜性技术。将筛选出的适宜性改造技术导入CGB技术平台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做适宜性验证,以期为夏热冬冷地区绿色校园后续改造过程中的技术应用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安市某高校90年代建成的学生公寓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类似于在西安这样的寒冷地区,高校既有学生公寓的绿色建筑改造策略,并通过软件对改造前后的建筑采暖负荷加以对比,改造前后总体节能达到63.3%,改造效果良好,相应改造策略可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绿色校园的概念在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校园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次研究实地调研了西南地区既有绿色校园发展及更新现状,一方面注重场地规划、建筑单体、设备能耗、资源利用、生态景观和空间感受改造技术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关注创新与教育视野下绿色校园空间环境与功能的营造利用,通过对西南地区大中小学的学生,后勤人员,行政人员及相关业内专家的调研结果分析和总结,既能为既有校园的改建、扩建与运营提供绿色改造技术参考,也能为新建绿色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评价提供借鉴价值,最终实现技术研究工程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双向契合。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地区的既有建筑存在数量多、范围广的特点。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与建造技术的限制,既有建筑普遍能耗较大、负荷过高。以兰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建研大厦"绿色信息化改造工程为实例,结合西北地区高严寒、高地震烈度、高湿陷性场地及经济欠发达的地域特点,应用了结构健康监测、能耗监测、室内环境监测、太阳能光伏发电、新风除尘净化、导光技术、智能遮阳等设计策略,参照GB/T 51141—20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归纳出既有办公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绿色技术策略,为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总结出办公建筑在改造过程中,能够延续城市的发展,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建筑舒适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高校校园规划现状、各功能区雨水排放特点以及校园绿化的需求出发,对国内外校园绿色建筑设施进行研究。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校园实际情况,在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都市设计研究基础上,提出对校内绿色建筑系统进行都市模式建设的见解。布置4块区域改造方案,构建校园内水资源网络和合理的身边小环境,丰富校园内的规划体系,在校内绿色建筑系统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海绵校园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低影响下海绵校园改造,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现状排水系统的解析,从校区全面摸查、雨污分流、海绵设施改造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充分利用雨水,解决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为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集聚效应增强,部分公路已成为城市内部道路,为顺应道路提升改造和周边地块发展趋势,需对公路排水系统进行市政化改造。以充分调研现况为前提,结合项目投资和工期要求,设计方案对沿线排水系统进行了梳理,保留大部分现状污水主管,增设部分污水管道,重建雨水系统,同时平衡排水工程与现状管线、既有建筑和新建构筑物的关系,以期提高区域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既有建筑数量大、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与目前国家推行的绿色校园建设工作要求有很大差距。文章以北方寒冷地区某高校科研类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DeST能耗模拟软件对不同保温材料节能改造效果进行模拟验证,探究高校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最佳节能改造方案,为北方寒冷地区高校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及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对600家国家机关和学校两类典型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调研基础上,分析公共机构典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不同需求和绿色特征及其与绿色建筑的差距,确定适宜技术筛选范围和原则,建立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体系和技术适宜性分析方法,按照绿色改造通用技术和非通用技术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公共机构绿色改造技术适宜性清单及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适合于区域绿色改造技术规划、技术初步筛选,为公共机构选择绿色改造技术提供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有机更新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以上海市某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工程为例,系统地介绍了既有建筑生态修复技术、海绵基地营造技术、高效节水利用技术、节能低碳利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总结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思路,为该类建筑的更新改造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4%,城市发展逐步由大规模建设为主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发展阶段,从简单的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阶段,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已逐步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也将成为我国建筑绿色化道路上的"新常态",各种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实践工作也将逐渐拉开序幕。根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进程中大规模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的需求,以夏热冬冷地区的既有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的具体情况,研究符合我国国情和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的绿色化改造关键共性技术,并在夏热冬冷地区进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新,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已成为一种节约城市资源和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改造方式,"微更新"城市设计理念更是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基于"微更新"理念构建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体系,从围护结构更新、建筑功能置换、再生能源利用三个层面提出了改造设计策略,以期实现城市的小尺度、渐进式更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透水区域面积急剧增加,导致了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加剧、内涝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在城市道路传统排水系统越来越难以应对这些突出问题的情况下,近几年发达国家提出了"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道路"的概念,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对城市绿色道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剖析,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概况,总结了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措施种类,并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现状提出了绿色道路雨水系统设计方法,为城市绿色道路及其新型雨水系统理念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城市中出现大量的闲置或废弃工业建筑,对其进行绿色民用化改造再利用是城市建设领域转型的迫切需求。本项目系统性地对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改造中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形成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民用化改造技术体系,在厂房空间功能转变及室内环境改善、垂直绿化增设、绿色建筑能源管理平台、结构消能减震仿真平台等方面形成创新,并在全国建立多个工业建筑绿色改造示范工程,对既有工业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从点到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