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铁边城地区长9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期次。烃类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测温数据统计表明研究区长9砂岩储层存在三期烃类包裹体:第一期烃类包裹体相对偏少,在单偏光下多呈浅褐色,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90℃;第二期油气包裹体数量较多,多为浅褐色呈带状分布的液烃(或气液烃)包裹体,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5~115℃;第三期油气包裹体数量最多,烃类包裹体中液烃在单偏光下呈褐色或淡黄色,荧光下显示多为浅蓝色,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0℃。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9储层存在三期油气充注成藏:第一期为侏罗纪末期(155~150Ma)发生的小规模的油气充注;第二期为早白垩世中期(128~120Ma)发生的大规模油气充注和成藏;第三期发生早白垩世末期(110~103Ma),是受到早白垩世中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导致的大规模油气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2.
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输导系统由下第三系的砂层、断层、不整合面、火成岩侵入体四部分构成。它们相互连接成一个由统一流体势控制的复杂的三维空间网络,油气就运移其间,从源岩到圈闭聚集成藏。在洼陷不同地区,油气运移的不同阶段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砂层中的孔隙和裂缝是二次运移的基本通道;断层可以是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不整合面可以是二次运移的重要通道。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时期出现在东营末期,但大规模的二次运移是在馆陶和明化镇末期。  相似文献   

3.
彭劲松 《化工之友》2007,(13):16-17
本文借助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对孤南洼陷进行油源、沉积、构造精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成藏动力学、层序地层学、流体势分析等理论,对孤南洼陷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区沉积上其下第三系为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储层分布受相带控制,构造上为孤东、孤南、垦利、垦东6断层形成洼陷的边界断层,各种阶梯状断裂带及断层交汇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平面主要受构造控制,环带状分布,迭合连片,纵向上受沉积体系控制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4.
流体包裹体作为研究石油地质的重要工具,对于研究油气的运移、成藏和成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流体包裹体理论研究、包裹体分析技术和方法的改进直接影响着油藏地球化学、成藏动力学的研究,综合分析研究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荧光特性等对于更加科学地利用油包裹体测试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地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流体包裹体取样分析,认为油气成藏主要有三期。结合构造演化和烃源岩演化过程,深入剖析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三个主要成藏期各具特点:沙二-东营沉积时期,主要是以C—P系煤系源岩为气源岩,中央隆起带高部位文23盐下成藏;东营运动期是油气规模运聚期,主要以沙三段烃源岩为基础,油气多在构造高部位成藏;馆陶组—现今沉积期,断层封闭性变好,油气多在构造低部位成藏,异常高压对成烃抑制导致烃源岩晚期仍有大量油气生成,为低部位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构造低部位晚期成藏新观点为低部位勘探潜力挖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对孤南洼陷进行油源、沉积、构造精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成藏动力学、层序地层学、流体势分析等理论,对孤南洼陷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区沉积上其下第三系为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储层分布受相带控制,构造上为孤东、孤南、垦利、垦东6断层形成洼陷的边界断层,各种阶梯状断裂带及断层交汇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平面主要受构造控制,环带状分布,迭合连片,纵向上受沉积体系控制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有机包裹体研究应用于油气勘探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通过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气液比等研究地质历史的PVT,进行油气充注史、排烃、油气运移及构造运动史的确定,这对成藏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西部,西与高阳低凸起东翼相接。综合研究发现斜坡中南部油水关系复杂,"高水低油"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一复杂的油藏分布特征,本文通过解剖已知油藏,从构造、沉积、储层等方面入手,建立油气运移模式,对蠡县斜坡中南部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成因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油气在斜坡中带或内带就已进入浅层,而后主要通过各层连通砂体侧向向坡上运移成藏。2)构建了以斜坡内带断层、储层为油气运移通道,高部位靠断层、岩性控藏的新的成藏模式。3)从斜坡低部位至高部位、沙一下到东营组地层中,只要存在圈闭,就有油气富集的可能,改变了以往沿着断棱寻找油气藏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油气运聚时期与断层活动期的配置关系和油气运移模式两方面对刘庄——南湖地区油气运移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区的油气运移主要有沙二段时期和东营组两个时期,主要的生油洼陷包括海通集生油洼陷和前梨园生油洼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渤中34-9构造新生代储层油气包裹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该构造成岩作用主要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自生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为主,通过研究储层成岩作用、成岩序列与油气包裹体捕获的先后顺序,划分油气成藏期次,应用均一温度数据,结合该构造的埋藏史和热史确定古近系和新近系储层不同期次油气成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文卫古地区是东濮凹陷主要的油气富集区,油气主体来源于濮卫洼陷、马寨洼陷及观城洼陷,有利的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分布格局,两大断裂系统控制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东倾断裂活动结束晚,主要起油气断裂疏导作用,西倾断裂活动结束早,主要起油气封堵作用。沙三中亚段盐岩影响本区油气纵向分布。文明寨、卫城主体背斜构造油气富集,翼部发育系列西倾小断层,控制油气高点富集。断阶带内受西倾断层遮挡,油气聚集于反向屋脊式圈闭,形成断块油气藏。环洼带内含油层位单一,丰度低。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典型的大型凹陷向斜区油气倒灌式成藏。本文利用8口井岩心和765口测井曲线对扶余油层沉积特征、油气倒灌运移动力和通道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矿物分析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受北部拜泉—青冈和西南保康物源影响,两物源在徐家围子附近交汇后向东流出;密井网沉积微相揭示扶余油层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微相类型以分流河道为主;青山口组一段泥岩超压是油气倒灌运移的动力,油气倒灌运移的通道多为受控于继承性活动的基底断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扶余油层成藏模式为:明水组末期青山口组烃源岩达到生油高峰,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幕式下排后沿两侧上升盘河道砂体做短距离侧向运移,即断层密集带两侧地垒或断阶块为油气富集区,而断层密集带内多为地堑式组合,不利于油气聚集。在成藏模式指导下刻画出47个油气富集目标区,预测石油地质储量0.5亿t,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东油田构造位置处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东邻前梨园生油洼陷,油气富集条件优越。综合分析认为文东地区存在正向地垒构造样式双向运移、断阶构造样式双向运移、负向地堑构造样式双向运移、单斜构造样式单向运移等4种成藏模式,构造背景、规模及断层封闭性控制影响油气富集程度,并深入分析该区低阻油层的成因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滚动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为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根据包裹体。划分油藏成藏期次,在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和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石英加大边中的包裹体代表了生排烃高峰期的一次油气的充注。埋藏分析表明,它们均形成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为一期成藏,多个充注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三春集—爪营构造带主要供油洼陷为固阳洼陷,主要运移指向为固阳洼陷西侧。区域上,三春集—爪营构造带受葛岗集南洼陷和固阳洼陷两大油源供给区的夹持。葛岗集南洼陷生油量大,但从油气运移指向分析,主要供给唐庄-马厂构造带,其次是三春集断层下降盘的有利圈闭,而对三春集隆起带的西翼贡献很小。而固阳洼陷紧邻三春集—爪营构造带,且油气运移指向主为西南,这样,三春集—爪营构造带东翼的有利圈闭有“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为主要聚集成藏区,少量油气沿春东断层运移到三春集西翼聚集成藏,这已在该区勘探成果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陈家庄凸起北坡东营组地层超覆带油源主要来自渤南洼陷的沙四、沙三段烃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及其前缘浊积扇体中,其中以东三段砂岩为主力储层,东二段泥岩为局部性盖层,渗透性储层、不整合面和断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凸起边缘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缓坡带-洼陷带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其中,古地貌控制地层超覆和小型鼻状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输导体系控制油气的运移,盖层条件是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陈家庄凸起西段宽缓的低凸起分布区应为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落实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水分布规律,搞清油气成藏模式,优选致密油推广布井潜力区,本文在致密油近源成藏思想指导下,抓住构造演化、储层分布规律、烃源岩分布规律三个关键环节,突出成藏期源储与构造形态、断层活动性的配置关系。利用地化分析技术及成藏要素分析技术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搞清油水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最终实现预测有利评价开发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兰聊断裂带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出发,对兰聊断裂带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走向、活动速率、对地层的控制作用、交切关系、断层样式的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深入研究了目标区块主要含油气构造的砂体分布模式和油气藏特征,认为环生油洼陷是下第三系有利油气富集场所,易于形成构造、地层岩性等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集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着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油气运移聚集乃至破坏事件的种种信息,反映了当时成矿时物理化学条件。含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反映其所含原油的演化程度,储集层中存在几种不同荧光颜色的包裹体意味着油藏中有多期原油注入,从不同荧光颜色包裹体的多少可确定哪期油为主。均一温度在油气成藏研究中主要用于推断油气成藏时间,即利用它与结合油藏的热演化史和埋藏史资料推测成藏时限,这是目前成藏期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集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着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油气运移聚集乃至破坏事件的种种信息,反映了当时成矿时物理化学条件。含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反映其所含原油的演化程度,储集层中存在几种不同荧光颜色的包裹体意味着油藏中有多期原油注入,从不同荧光颜色包裹体的多少可确定哪期油为主。均一温度在油气成藏研究中主要用于推断油气成藏时间,即利用它与结合油藏的热演化史和埋藏史资料推测成藏时限,这是目前成藏期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