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塑料上超声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常规化学镀的施镀温度 ,本文采用低温超声波化学镀镍工艺 ,研究镀液的成分、用量及工艺条件对沉积速度和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塑料上低温超声波化学镀镍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 .与常规化学镀镍工艺相比 ,超声波可显著地提高化学镀Ni P合金的镀速 ,降低沉积温度 ,降低合金中磷的含量 ,明显降低镀层的空隙率 ,得到的镀层光亮 ,耐烛性好  相似文献   

2.
复合刷镀Ni-ZrO2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刷镀Ni-ZrO2镀层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对Ni-ZrO2复合刷镀工艺中刷镀电压和电流密度,刷镀电压与镀层显微硬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热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对镀液中粒子合量对镀层中粒子合量的影响,以及时效热处理对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复合刷镀的沉积机理和镀后强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镍种类的选择及反应机理。亚磷酸盐沉积过程简介,温度对镀层质量和沉积速度的影响,PH值对沉积速度的影响,硬度等工艺参数对化学镀镍的影响。化学镀镍镀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结合力强等优点,是良好镀层。  相似文献   

4.
稀土对化学镀镍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稀土元素对化学镀镍溶液稳定性和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稀土对溶液均有影响,其中Y的影响较为显著,La的影响程度最小。适量的稀土可以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和沉积速度,添加0.02g/L的Y可以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并且,在稀土镀液中所沉积的镀层比在基础镀液所获镀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并初步探讨了稀土在镀液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Ni-P化学镀层的性能,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镀层中添加了爆轰合成超微金刚石(Ul-trafine Diamond,UFD).研究了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及镀液中UFD含量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用UFD众数粒径为114.6 nm.镀层显微硬度采用国产71型显微硬度仪进行检测,耐磨性采用国产MM200型磨损试验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UFD的加入,Ni-P合金粒子会以UFD颗粒为核心形成硬度较高的"包覆球"."包覆球"沉积到镀件表面形成复合镀层.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均随镀液中UFD含量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与Ni-P化学镀层相比,当镀液中UFD含量为0.8 g/L时,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可提高0.6倍;当镀液中UFD含量为1.0 g/L时,复合镀层耐磨性可提高4.8倍.  相似文献   

6.
纳米粒子对复合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镀镍溶液中添加银纳米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Ni-P/Ag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添加银纳米粒子前后镀液的镀速、镀层的厚度、镀态和热处理态的硬度变化,分析了银纳米粒子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使得镀层的沉积速率加快,厚度增加,硬度提高.镀层的表面形貌也由于银纳米粒子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镀镍溶液中添加银纳米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Ni-P/Ag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添加银纳米粒子前后镀液的镀速、镀层的厚度、镀态和热处理态的硬度变化,分析了银纳米粒子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使得镀层的沉积速率加快,厚度增加,硬度提高。镀层的表面形貌也由于银纳米粒子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主盐,还原剂,络合剂,稳定剂以及温度对镀层和溶液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了一种长寿命,高稳定性的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该工艺所得镀层磷含量高,沉积速度快、镀液使用寿命长,并已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电镀老化液中含有重金属,属于危险废液。文章提出了一种处理电镀镍磷合金老化镀液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将电镀老化液转化为可用的化学镀液。研究了转化镀液的镍离子浓度对沉积速度及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转化镀液的优化配比,测试了镀层的结合力及镀层断面不同测点的显微硬度,观察了镀层表面及断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镀层具有合格的结合强度和中等的硬度,致密平滑,磷含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泳沉积-化学镀两步法制备了化学镀Ni-P/纳米TiO2复合镀层,研究了电场强度、电流及电泳时间对电泳工艺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化学镀工艺参数,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复合镀层的结构进行分析,测试了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用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物对复合镀层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在复合镀层中分布均匀,在镀态下和经过热处理后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均高于化学镀镍磷合金,复合镀层催化效果与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相当.  相似文献   

11.
对水翼及水翼艇的颤振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数值上的分析.具体讨论了二维水翼的颤振机理,分析研究了水翼升力系统的密度比、重心位置、固有频率比等基本参数对颤振稳定性的影响.理论预测水翼的临界颤振速度与资料中的实验值比较吻合.对水翼艇采用有限元法进行颤振分析,提供了预测水翼艇临界颤振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再结晶退火方法 ,研究了 Be元素对 7475 Al合金的硬度—保温时间关系曲线、再结晶体积百分数—保温时间关系曲线及晶粒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7475 Al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 Be,能有效地提高合金再结晶温度 ,降低再结晶速度 ,能使合金硬度提高近 1倍 ,同时还可使合金晶粒有效地细化 .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镐靴用工模具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并测试了其冲击磨损性能及相关性能,观察分析了冲击磨损断口形貌及各特征区形貌.结果表明:所选镐靴用钢热处理硬度和显微组织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分体镐靴技术可行.磨损表面由冲击磨损区与滑动磨损区组成,磨损以凿削式磨损为主,基本无大块脆性剥落及疲劳痕迹.  相似文献   

14.
絮凝-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絮凝、吸附、催化氧化几种工艺不同组合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絮凝—吸附最佳处理工艺,进行了絮凝剂的筛选、pH值及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絮凝—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二沉池水,CODCr从536 mg/L降至96mg/L,强化处理曝气池水,CODCr从1 440mg/L降至92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2.1%和93.6%,出水清澈透明,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递推批量MGM(1,N)模型在滑行艇运动姿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滑行艇的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建立预测模型对其运动姿态进行实时的、精确的预报.分析利用MGM(1,N)模型对滑行艇运动姿态进行预报的适用性.同时,针对滑行艇运动姿态数据的特点和预报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新采集了一批数据之后,计算模型的参数矩阵的递推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在提高预测精度、延长预测时间的同时,不会显著的增加计算量.数值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将批量递推MGM(1,N)模型应用于滑行运动姿态预报是可行的,并且具有非常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水下喷气推进高速射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航行体点火初期尾部流场结构的预测方法,并揭示水下燃气喷射非定常流场与推进航行体运动的相互关系,以简化的潜射火箭为研究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VOF)两相流模型结合动网格方法对系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燃气喷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状态下燃气喷射形成的复杂流场结构.结果显示,喷气推进航行体在水下发射时,喷口附近形成复杂的流动结构和演化过程,并伴有较大的压力脉动产生;航行体加速运动导致的边界变化对燃气喷射流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极假丝酵母诱变育种及产脂肪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及复合诱变,对南极假丝酵母菌种进行了选育,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UDAan-1,其酶活达到42.7 U.mL-1,为原始菌株的1.8倍。在摇瓶条件下对发酵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南极假丝酵母诱变菌株产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各发酵工艺参数:培养温度26℃,初始pH值6.5,发酵用菌种培养20h,接种量6%(体积分数),摇床转速200 r.min-1,250 mL摇瓶装液量50 mL,表面活性剂选用0.1%吐温-80(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大理石主要化学成分、莫氏硬度以及生产工艺中抛光液的选择与冷却液的应用,并给出了根据大理石的化学成分及其莫氏硬度采用不同的工序来提高大理石表面光泽度的具体措施及若干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心铸造法制备了内外层特别是内层富含细小Mg2Si颗粒的铝基梯度复合材料。研究了模具离心转速和预热温度对Mg2Si/Al梯度复合材料内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具离心转速的增大,铸件内层Mg2Si颗粒相分布趋于均匀,颗粒相体积分数、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而模具预热温度对铸件内层颗粒相体积分数及性能影响较小。在模具离心转速为1560 r/min,预热温度为300℃的条件下,铸件内层性能达到最佳值,磨损率仅为相同干滑动摩擦磨损条件下HT200的1/30~1/40。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高速艇航速进行准确预测,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一款用于高速艇航速预报的程序。介绍了高速艇航速预报的理论依据,以及程序的结构。计算实例表明,该程序可以达到快捷预报航速的目的,且可对现有船舶性能计算和预报软件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