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乡村住宅空间的分化动因、分化机理和发展趋势,发现:乡村社会分层和农户居住需求的复杂化使乡村住宅空间系统中各功能空间的性质和边界越来越清晰。住宅空间作为乡村区域空间的最小单元,其分化后的多种空间类型会影响整个乡村的空间形态。因此,基于不同空间结构要素与农户类型相匹配产生的住宅空间模式,针对乡村社区的城镇化特点,将乡村的居住点空间和社区空间进行重构,并提出若干乡村住宅的建设思路,为乡村住宅规划和社区规划的内涵式、服务式发展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余琪 《山西建筑》2010,36(4):30-31
从路权不公现象出发,通过对历史维度下城市空间分异中资本和权力运作的分析,总结出空间分异过程中交通系统作为建成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周边土地价值的作用,提出了一种结合交通系统的平衡空间分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对构建新的城市空间形态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空间形态影响我们感知和使用空间的方式,其所能产生的含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打破传统的建筑空间形式,在建筑空间中建构出聚落意象。本文基于建筑实例的分析来解读这一新的空间形态,它是如何完成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认知以及在其中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迈入了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时代——万物互联,生活状况、社会形态、社会秩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给予了事物变幻的可能性.居住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发展单元和治理单元,社区要根据科技的发展、生活模式的变化,打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社区.为了适应这个多元的时代,提升社区居住空间的舒适性,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通过对万物互联时代的特点及对社会生活的转变的分析,主要讨论万物互联时代的居住空间的发展,总结出复合、开放、多中心、共享、移动等空间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武汉大学工学部校园空间结构形态进行了量化分析,寻找了理论层面意义上的空间核心区域和可达性强的区域,从而确定了理论层面空间利用率较高的区域,为校园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武汉大学工学部校园空间结构形态进行了量化分析,寻找了理论层面意义上的空间核心区域和可达性强的区域,从而确定了理论层面空间利用率较高的区域,为校园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21,51(8):28-33
基于微气候研究理论,建筑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密切相关,村落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具有较高的节能潜力。以陕西关中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利用参数化平台整合建筑环境信息,实现理想村落模型的自动优化布局,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提出疏密有致的团聚状形态、稳定错落状边界,控制合理的发展规模,小型线性开放空间,聚居单元为增长单元,形成层级化、向心性的村落空间组织体系等村落空间形态设计策略。探讨微气候影响下的村落空间形态的性能化量化设计方法,为村落绿色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空间索单元是在进行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分析、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单元形式,本文推导了空间索单元的刚度矩阵和单元内力的求解公式,可以将其用于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的分析、计算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医疗建筑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龙 《建筑师》2006,(5):21-26,30
现代主义医疗建筑在传统医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空间形态模式,包括大厅式、塔台式、巨型板块式、枝状空间、内廊式等空间形态,体现了现代建筑适合工业时代的医疗模式和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需要结合并改进现代空间布局的理念,创造出适合当代的新的医疗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进行空间刚架结构后屈曲分析,提出一种新的空间梁单元切线刚度矩阵的精确分析方法。首先用直接法建立梁单元杆端力与杆端位移的增量关系式,然后根据矩阵微分理论求出单元杆端力关于杆端位移的导数,在求导结果表达式中令杆端位移增量为0,即可得到梁单元切线刚度矩阵。对六层和二十层空间刚架结构进行了后屈曲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空间梁单元切线刚度矩阵具有足够精度,可有效用于大型空间刚架结构的后屈曲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1978年以来的空间发展历程为例,以多年累积的矢量化数据为基础,通过墨菲指数的定量计算得到各个时期中心区的空间范围,并以空间矩阵分析、用地扇区分析和圈层构成分析技术详细剖析中心区的总体增长特征、分形演替特征及圈层演替特征,进一步研究各阶段用地构成、功能结构、空间形态等的不同特点,总结出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演替的圈核结构规律,把特大城市的多核中心区结构划分为主核圈层、阴影圈层、亚核圈层、辅助圈层以及交通输配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揭示特大城市中心区圈核结构模式空间增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丁成呈  张敏  姜莘  刘才蓉 《城市规划》2019,43(7):67-74,82
针对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出了重构和扩张两种空间生产方式,分析了不同空间生产方式的动力机制、路径以及空间特征,提出了空间生产方向转变-空间生产方式、路径分化-空间特征表征的空间生产内在逻辑,认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开发区空间生产重心由生产空间转向生活空间、消费空间,在制度成本的约束下,具体的空间生产方式及路径产生分化,并形成了空间构成异质化、空间使用集约化、空间组织去扁平化等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哈尔滨中心区作例,在提取空间基本参数的前提下,展开寒地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参数的选取及方法构建。并依托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展开分析,明确不同建筑用途下的空间粗糙度特征。研究发现城市粗糙元的影响高度、风速衰减的主要影响面及其原因,所用方法将作用于大尺度空间形态的参数化解释,为后续数值模拟和空间设计提供形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空间气流组织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工业建筑空间内气体流动的规律和特点 ,进而探讨了适合工业建筑的气流组织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为设计和评价工业建筑的空间气流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2019,(6):34-39
分析了北京顺义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和特征,比较了顺义文创产业聚集情况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关系。发现其空间布局较为凌乱,没有充分利用顺义现有的各类资源禀赋,与其空间区位优势不匹配,且东西空间发展差异巨大。文章归纳了文化创意产业对空间的需求特征,并根据文创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市场规模与空间分异内在关联,为乡村空间重构的市场尺度效应建构了一个动态的分析框架。通过将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嵌入到渐进式、地方化的市场扩张之中,重点考察市场扩张、要素集聚指向和乡村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给予了一个新的诠释,从地方市场到区域市场、从劳动力市场到农村土地市场,市场阶段性扩张产生了乡村空间重构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较好公交体系的城市,借助统计分析工具,比较研究空间环境差异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因素中,道路密度、车站密度、人均CBD距离,公交廊道面积占比、建成区密度、中心性程度对于公交出行比例有更强的影响力。相较于公交都市,中国城市呈现出建成区面积更大,但建成区密度更小;大容量交通长度更长,但车站密度和公交走廊面积占比更小;道路长度更长,但道路密度更小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城市趋于蔓延扩张的事实,也反映了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布局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的特征,探讨建构起适合中国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文忠  刘旺 《城市规划》2002,26(12):86-89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 ,就北京市近年来住宅区位空间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呈圈层式向外扩展 ;二是城北发展明显快于城南 ;三是基本形成五大住宅扇面 ;四是CBD、望京、亚运村和中关村成为京城居住最受关注的区位。从今后住宅空间的发展趋势来看 ,奥运村地区和城南一些区域将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是"城市增长管理"概念的具体化与对象的明晰化,城市空间规划必须借助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管理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关于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仍然需要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入: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运用现代技术开展对特定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效用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顾萌  吴晓  强欢欢  王慧 《城市规划》2019,43(7):34-49,59
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其社会空间也呈现出了相应的变迁。本文以北京作为研究样本,选取近代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间节点,采取因子生态分析法,依循"单因子分析-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路径,对北京市进行了社会空间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随后以点带线地对其社会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纵向的剖析和揭示;最后结合近代社会转型期的个性特征及人类社会各阶段的共性要素,对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