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时变效应对于乳化液热弹流润滑轧辊轴承的影响,对比了稳态与时变条件下的热弹流润滑膜的压力与膜厚。建立了考虑时变效应的乳化液润滑轧辊轴承热弹流润滑数学模型,利用压力求解的多重网格法和弹性变形的多重网格积分法,得到了时变条件下乳化液热弹流润滑轧辊轴承的数值解。计算结果表明:时变效应对于热弹流乳化液润滑膜压力的影响很小,但对于膜厚的影响却很大,即时变效应时乳化液的润滑膜厚明显变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时变效应对于乳化液热弹流润滑轧辊轴承的影响,对比了稳态与时变条件下的热弹流润滑膜的压力与膜厚.建立了考虑时变效应的乳化液润滑轧辊轴承热弹流润滑数学模型,利用压力求解的多重网格法和弹性变形的多重网格积分法,得到了时变条件下乳化液热弹流润滑轧辊轴承的数值解.计算结果表明:时变效应对于热弹流乳化液润滑膜压力的影响很小,但对于膜厚的影响却很大,即时变效应时乳化液的润滑膜厚明显变薄.  相似文献   

3.
平整工艺润滑广泛应用于冷轧带钢平整工艺中。平整机中喷嘴位置参数和工作辊工况的改变会影响平整润滑性能。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喷嘴高度和工作辊旋转角速度对喷淋流场和乳化液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作辊旋转角速度的增加会使乳化液在辊面分布不均匀,部分乳化液脱离辊面使工作辊出现欠润滑的状态;喷嘴高度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地改善涡流卷吸作用对辊面上乳化液分布的影响,减少乳化液的消耗,提高润滑效率。  相似文献   

4.
杨兴亮 《轧钢》2006,23(5):14-16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4机架UCM连轧机组对乳化液润滑性能要求很高;而由于漂洗水水质不好,其中高含量的NH4 逐步在乳化液中累积,造成乳化液的高电导率,严重影响了乳化液的润滑性能。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得出,调整轧制油的配方能改善乳化液的抗NH4 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铝及铝合金热连轧技术的广泛应用,乳化液热轧工艺润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从热轧乳化油黏度、乳化液的粒径、使用浓度、稳定性及添加剂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影响乳化液润滑效果的因素。针对热连轧乳化液在选择、使用、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粗轧、精轧是否含皂,轧后板面存在色差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水基乳化液形成润滑膜的特点。低速轧制时,随着轧制速度的提高,润滑膜厚度增大。当轧制速度超过临界值时,随着轧制速度的提高,润滑膜厚度降低。考虑速度对乳化液黏度的影响,用4阶多项解函数拟合乳化液黏度随轧制速度变化曲线,对Reynold方程进行修正,使非牛顿流体水基乳化液润滑膜厚度的计算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塑性工程学报》2020,(1):159-165
在分析了传统二次冷轧机组乳化液直喷润滑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二次冷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二次冷轧机组的乳化液管路直混润滑系统设计方案,完成了静态混合器、水泵、油泵、流量计、压力表和电控柜等关键设备的选型,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二次冷轧机组乳化液管路直混润滑系统,并将其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的生产实践,选取典型规格的DR8M钢种进行现场轧制试验,对比分析了轧制工艺参数、板厚波动与板形质量波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冷轧机组乳化液管路直混润滑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升降速过程轧制压力的稳定性,降低了轧制能耗与油耗,减小了带钢厚度偏差与板形值波动。  相似文献   

8.
结合铝及铝合金热轧工作温度高、轧件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对基础油、乳化剂及其他添加剂的考察和筛选,确定了一种新的铝及铝合金热轧乳化液配方。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在国内某铝业公司的试用表明,使用研制的乳化液较之前的乳化液,能获得表面质量更高的铝轧件,完全满足生产各种类型铝制品润滑的使用要求。同时,研制乳化液的吨铝油耗比原用乳化液的吨铝油耗减少26%,能有效地降低工厂的工艺润滑成本。  相似文献   

9.
陆善忠 《上海金属》2000,22(2):56-60
介绍了冷连轧润滑冷却剂的选择、应用和发展概况,并对乳化液型的润滑冷主其废液处理等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
冷连轧机乳化液冷却润滑系统设计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冷连轧机及乳化液冷却润滑系统逐步由成套引进向国内自主集成转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乳化液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包括供液主箱容积的优化、乳化液温度控制技术优化及回液泵组变频控制等.通过设计优化,提高了乳化液的品质,降低了运行成本,为我国冷连轧机乳化液冷却润滑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平均流量模型和微凸体模型建立了冷轧铜合金混合润滑状态的理论模型。计算了使用不同运动粘度的乳化油,不同初始油相浓度的乳化液和在不同压下率条件下,轧制变形区的油相浓度,流动压力和接触面积。由计算结果可知,在冷轧过程中为使乳化液起到好的润滑作用和冷却效果,乳化油的运动粘度选在40~50 mm2/s之间,乳化液的初始油相浓度选在在0.02~0.05之间,道次压下率选择在30%。为进一步验证模型,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检测了乳化液的最大无卡咬负荷,确定乳化油的运动粘度和乳化液的初始油相浓度;通过观察轧后铜合金表面形貌确定轧制道次压下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乳化液润滑模型为轧制过程中乳化油运动粘度、乳化液初始油相浓度和道次压下率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平均流量模型和微凸体模型建立了冷轧铜合金混合润滑状态的理论模型。计算了使用不同运动粘度的乳化油,不同初始油相浓度的乳化液和在不同压下率条件下,轧制变形区的油相浓度,流动压力和接触面积。由计算结果可知,在冷轧过程中为使乳化液起到好的润滑作用和冷却效果,乳化油的运动粘度选在40~50 mm2/s之间,乳化液的初始油相浓度选在在0.02~0.05之间,道次压下率选择在30%。为进一步验证模型,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检测了乳化液的最大无卡咬负荷,确定乳化油的运动粘度和乳化液的初始油相浓度;通过观察轧后铜合金表面形貌确定轧制道次压下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乳化液润滑模型为轧制过程中乳化油运动粘度、乳化液初始油相浓度和道次压下率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郭太雄 《轧钢》2005,22(1):56-58
通过2种轧制油乳化液的对比使用试验,分析了乳化液使用性能对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轧制油乳化液中油性剂及游离脂肪酸含量,有利于改善润滑效果,从而提高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  相似文献   

14.
某企业冷轧的MR T-5钢镀锡原板表面呈现出条状色差,会影响镀层的均匀性和生产节奏。为查明条状色差的产生原因,采用表面粗糙度检查仪、三维轮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条状色差的微观形貌、轧机工作辊面和酸洗后板面的粗糙度分布及乳化液润滑均匀性。结果表明:条状色差是镀锡原板表面微观形貌差异所致,而原板表面微观形貌差异主要是冷轧时板面摩擦润滑不均匀造成的。采用接触角为49.6°的乳化液有利于改善冷轧时乳化液润滑均匀性,从而改善冷轧时板面摩擦润滑的均匀性。改进的乳化液的技术参数为:浓度(质量分数) 1号槽(2.2±0.2)%、3号槽(4.2±0.2)%;温度56~60℃;铁粉含量(200~380)×10-6; D50粒径11.5~13.5μm;稳定性指数30%~38%。采用优化的乳化液后,MR T-5钢镀锡原板表面的条状色差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攀钢冷轧厂轧机乳化液系统改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继德  王良兵  邱永梅 《轧钢》2010,27(3):58-61
攀钢集团攀钢钢钒有限公司冷轧厂针对机组改造后产能大幅度提高而引起的原有轧机乳化液系统润滑能力和过滤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乳化液系统及其相关设备进行了改造,介绍了具体的设备、电气和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内容。  相似文献   

16.
热轧粘铝机理与润滑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热轧粘铝机理和润滑轧制过程基本原理及减少热轧粘铝必须加强润滑控制的至关重要性,同时,为保证乳化液的清洁度,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相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热轧粘吕机理和润滑轧制过程基本原理及减少热轧粘铝必须加强润滑控制的至关重要性,同时,为保证乳化液的清洁度,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相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量油膜附水滴切削液、干切削和乳化液的对比试验,研究微量油膜附水滴的切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干切削和乳化液润滑比较,采用微量油膜附水滴不仅能够降低切削力,而且还能降低刀具的磨损。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以往现场对于二次冷轧机组带DOS油轧制对轧前带钢表面乳化液油膜析出效率没有理论模型,影响润滑控制的问题,结合二次冷轧机组直喷系统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引入直喷系统乳化液撞击带钢形成油膜析出率和直喷系统乳化液润湿性影响系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二次冷轧带DOS油轧制轧前带钢表面乳化液油膜析出效率模型。选择典型规格产品定量分析了DOS油涂油量、乳化液析出距离和带钢入口轧制速度对乳化液油膜析出效率的影响,并将其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的生产实践,编制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软件,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往现场对于二次冷轧机组直喷系统轧前带钢表面析出油膜厚度没有理论模型、影响润滑控制的问题,结合二次冷轧机组直喷系统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引入乳化液浓度析出率与乳化液流量剩余率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二次冷轧直喷系统的轧前带钢表面油膜厚度模型。选择典型规格产品定量分析了乳化液流量密度、乳化液浓度、乳化液析出距离、带钢入口轧制速度对带钢上下表面油膜厚度的影响,并将其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的生产实践,编制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软件,使用效果良好,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