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为探索不同等级的普安红茶品质的有效鉴别方法。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对普安红茶的非挥发性物质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以及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对普安红茶进行检测分析,寻找不同等级茶叶间的差异物质。结果 主成分分析(PC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等级的普安红茶,且高等级与低等级间的茶叶成分差异较为显著。结合VIP>1、P<0.05、|Log2FC|>1筛选出不同等级茶叶间的22种差异化合物,结合热图分析发现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以及黄酮类化合物是不同等级茶叶间的主要差异化合物。且矿质元素分析显示,Zn、Ca等元素是普安红不同等级茶叶间的主要差异元素。结论 本研究证明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元素分析对不同等级间的茶叶进行区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鉴定广西六堡茶中的特征酚类物质,并对其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六堡茶中共有26种多酚类物质被鉴定出来,其中14个批次茶样中的特征指纹峰有9个共有峰,并确定其中8个化学成分。同时,10个六堡茶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0.98。对14个批次茶样的酚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表明:六堡茶、红茶和绿茶中的酚类物质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关键呈香物质,该研究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品种工夫红茶中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化合物,共有挥发性物质的种类18种,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烯类、酯类、酸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5个品种工夫红茶主要呈现花香、果香和甜香,其中癸醛、芳樟醇、苯甲醇、香叶醇、正己醛和异戊醛6种香气成分为共同的主要赋香物质。5个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组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金牡丹含有较高的酯类和酮类化合物;金观音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醛类化合物;紫玫瑰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酮类化合物;梅占含有丰富的醇类化合物;福云6号含有较高的醇类和酮类化合物。此外,该研究结合ROAV值从5个品种工夫红茶中共筛选出7~15种对香气品质特征具有重要贡献的香气成分(ROAV≥1.00)。  相似文献   

4.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科学》2019,40(18):248-252
选取中国和斯里兰卡7?个地区的14?个不同商业品牌的红碎茶,包括传统加工(orthodox,OTD)红碎茶和压碎撕裂卷曲(crush, tear and curl,CTC)红碎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比较分析。结果鉴定出5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占10.38%~60.34%,酮类物质占1.1%~22.09%,酯类物质占3.18%~41.83%,为最丰富的3?类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CTC红碎茶中挥发性成分数量较低,其中醛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含量较低,但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OTD红碎茶。萜烯指数可被用作区分茶叶产地的一种手段,但还缺乏精准性,需结合其他参数鉴定茶叶产品产地。  相似文献   

5.
以大红袍、红茶与茯砖茶原料为供试原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对不同茶叶原料茯茶的"发花"前后样品的整体成分组成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发花"前、后间差异成分数量均有不同,各组差异代谢化合物个数分别为大红袍49个、红茶40个、茯砖茶原料49个;综合3组茶叶的具体差异代谢化合物,发现其从类别上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酯型儿茶素下降的极为显著,而简单儿茶素除没食子儿茶素(GC)变化无明显差异外,表儿茶素(EC)、儿茶素(DL-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的含量较原料都有所升高,原花青素和咖啡碱、可可碱、茶碱、黄嘌呤与次黄嘌呤也有相同的变化;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牡荆素和芦丁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大黄素则是在各原料"发花"后均新增的蒽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水冬瓜根皮中的化学成分,本文基于HPLC-HESI-HRMS方法对水冬瓜根皮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推测。采用ThermoFisher Hypersil GOLD aQ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9 μm),以0.1%甲酸水-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40 °C;质谱使用HESI离子源,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质量扫描范围m/z:100~1500 Da,结合Compound Discoverer 3.0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数据分析水冬瓜根皮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通过高分辨质谱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推断出36个化合物,包括10个有机酸类化合物,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氨基酸类化合物,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个酯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2个芳香含氧衍生物类化合物,4个酰胺类化合物,9个其他类化合物。HPLC-HESI-HRMS方法为水冬瓜根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为阐明水冬瓜根皮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潘科  冯林  陈娟  杜晓 《食品科学》2015,36(8):181-186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通氧发酵工艺的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红茶样品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47 种;通氧45 min处理鉴定出53 种;通氧60 min处理鉴定出48 种;通氧75 min处理鉴定出79 种;通氧90 min处理鉴定出72 种;通氧105 min处理鉴定出77 种。6 个样品检测出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占60%以上,其次为酯类、醛类、碳氢类及酮类。通过分析比较,在同一茶树品种条件下,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不会改变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构;通氧发酵加工工艺有利于增加红茶香气化合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茶叶香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茶、乌龙茶和绿茶等的香气成分的差别,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法对来自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6种茶叶中的10种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为:在红茶的香气成分中,醇、醛、酸、酯的含量高,对红茶特征茶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铁观音中的某些醇、醛、酯相对红茶都较多,形成了区别于红茶的特殊香气;碧螺春中的新茶和陈茶有很大区别,检出的香气成分相差很多,这说明有些物质只在新茶中保留一段时间,新茶和陈茶因而具有不同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处理后核桃雄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该试验对新鲜采摘的核桃雄花进行不同处理后提取多酚类物质,在DiKMA Platisil ODS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流动相梯度分离、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高分辨率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1个多酚类物质,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中含有的异鼠李素、高黄芩素、瑞香素等为自然晾干样中未检测到物质,而肉桂酸和7-羟基香豆素为自然晾干后核桃雄花独有成分。真空冷冻干燥核桃雄花的酚类物质与鲜样接近,而自然晾干样品因发生褐变与前两者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薛阿辉  崔萌  邹华杰  罗丽萍 《食品科学》2018,39(16):221-226
为建立桂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ESI-MS)分析法,以四季桂花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EESI-MS测定了其醇提液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果表明:四季桂花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3.38±0.12)mg/g和(72.49±0.09)mg/g。采用HPLC法从其醇提液中检测到了15?种多酚类化合物,其中杨梅素、桑黄素、芦丁、柚皮素和(+)-儿茶素含量较为丰富。EESI-MS在负离子模式下从四季桂花醇提液中检测出了原儿茶酸、p-香豆酸、咖啡酸、表儿茶素和绿原酸5?种化合物;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出了肉桂酸、桑黄素和杨梅素等3?种化合物。EESI-MS具有样品用量少、不需复杂分离预处理、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用于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