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潜江凹陷广北油田湖底扇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结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镜下鉴定结果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位于蚌湖向斜南斜坡的广北油田Eq341沉积时属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湖底扇相沉积,可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其中中扇可细分出辫状沟道、沟道间和扇中前缘三个微相。利用钻井及地震资料描述了该扇体的空间组合及平面分布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结合测试资料分析,有辫状沟道的中扇为有利储油相带,并指出了该类扇体发育的有利区带,为下步岩性油藏的勘探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吉祥图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根源,承载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信息符号化的显著特征,能否通过中国吉祥图案这一艺术窗口,开启一扇形象生动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现代艺术工作者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不应该是断层,更需要的应该是融合。  相似文献   

3.
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体勘探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县凸起南坡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滨扇、浊积扇四种不同成因砂砾岩扇体。本文对砂砾岩扇体沉积类型及各类扇体进行地震沉积相研究、建立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扇体沉积模式沉积模式及地震识别模式,总结砂砾岩扇体平面和剖面分布规律,根据沉积模式及勘探开发实践经验,总结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扇体成藏规律。针对砂砾岩扇体的复杂性,选择了识别与描述扇体的层位标定、时频分析、储层的横向预测、多参数分析、三维可视化等技术与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乌尔禾组是有利的石油勘探区带.在充分认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乌尔禾组沉积环境由冲积扇、水下扇和扇三角洲组成.将乌尔禾组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与扇缘3类亚相和9类微相,五八区乌尔禾组扇三角洲发育了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并细分为5类微相,详细阐述了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并在盆地西北缘构造背景下分析了构造运动对研究区沉积相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安棚油田深层系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录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各类沉积相标 志分析,研究了安棚油田深层系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特征,认为该区深层系为近源扇三角洲沉 积,并将其划分为上扇、中扇、下扇、扇缘,扇外为半深湖深湖,并建立了深层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在 此基础上,对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中扇 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下扇、扇缘等微相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基于前人扇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成果,以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为例,探讨扇三角洲单期扇体的构型解剖方法及扇体组合样式。扇三角洲单期扇体的构型解剖需完成点、线、面3个层次的研究。首先,单井分析构建单期扇体与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单元的对应关系,厘定纵向研究尺度;然后,扇体连井对比搭建合适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识别沉积旋回的横向变化刻画扇体主体和扇体侧缘部位;最后,通过地震属性手段刻画扇体的具体边界位置。通过对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扇三角洲沉积进行单期扇体精细解剖,总结单期扇体的3类组合样式,即孤立扇型、叠置扇型、接触扇型。其中,孤立扇型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同供给水道型、异供给水道型两种亚类;叠置扇型组合根据叠置方向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垂向叠置扇、侧向叠置扇两种亚类;接触扇型组合根据扇体的级次关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主次接触扇、同级接触扇两种亚类。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国,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不仅在丰富、展现我国艺术文化体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当下也能够转变为经济价值,通过在传承中发展带动地区经济进步.基于此,本文研究鄣吴竹扇艺术特色,分析鄣吴竹扇助力共同富裕可行性和发展现状,重点研究共同富裕下鄣吴竹扇的发展路径,以期更好弘扬...  相似文献   

8.
扇子,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时期已有扇子。《古今注》称:“黄帝内传有五明扇,天子用雉尾扇,即掌扇也。舜广开视听,以求贤人作五明扇。”在考古实物中,1982年在湖北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中出土的竹扇,是最早的扇子实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湖北文物奇观·楚扇引清风》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扇子常当作随葬品置于墓中。有竹扇和羽扇。”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演进,扇子不但成为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人们用以障尘、遮阳、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产狮子,但作为中国文化形态的狮子文化,与中国的龙凤文化一样,已渗透 到中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中去了。本文对于这一文化现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 合中国历史的发展,作了一次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酒在中国文化中是最富神性与灵性的一种物质,它既是物态文化,又是情态文化,与中国哲学、美学、文学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酒的诞生和中国酒文化的生成及演变历史与中国文化的根本——农业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丰富博大与中国酒文化相映而荣、相得益彰。从文化内质上审读,中国酒文化与中国思想及文化精神有着历史与文化的通约性。中国酒文化凝聚了中国文化"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和文化"的思想理念,是一种妙通人性、曲尽"人伦之美"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对大量矿山调查表明,金属矿山风机效率大多在40%左右,有效风量率约35%,矿井通风总效率为14%左右。其原因是大多数矿山选用的主扇特性与通风网路不匹配。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采用多风机串并联多机站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有效风量率,采用的风机在高效区运转。多风机串并联多机级站通风设计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介绍了根据这种方法对风流分布及风压分布的要求,对多级机站进行分类,风机数量,选用风机型号、叶片安装角、风流稳定性及压力分布等方面均作了一些研究,编制了这类方法的通风网路解算与设计的电算程序,并概要论述了在云南老厂锡矿三号通风系统实施效果,理论和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空调器室外机组风扇气动性能差、噪声高的特点,进行了日本三菱电机空调器和国内某品牌空调器室外机组用风扇气动性能和噪声实验研究。利用风机性能实验台测量了两种风扇的特性,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两种风扇出口同一位置的流场参数分布,用噪声测武装置测量了两种风扇的噪声。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同样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国内某品牌空调器室外机组用风扇的性能明显低于日本三菱电机空调器用风扇的性能。通过实验研究,能够发现空调器室外机组高噪声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是继续保留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还是选择朝气蓬勃的近代西方文化,面临着文化的选择。面对如此现状,国粹派、学衡派、东方文化派及新儒家提出了文化调和的主张,他们客观地审视中西文化的优劣,期望通过两种文化的优势互补来发展中国的新文化。这对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语言学视角看来,英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内容,也使得汉语受到了不容忽视的冲击.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英语文化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将英语的表达方式与习惯糅合入汉语当中去,形成了英式汉语现象.通过研究生态语言学理论,可以对英式汉语的产生、利弊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英式汉语,以促进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溯源、与西方文化中"神人合一"思想的比较、"天人合一"思想的现实中庸性、"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四个角度来解读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是用令人愉快的表达方式代替惹人不快和令人恐惧的事物.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生死,离合,老少,贫富的观点不同,在汉语和英语中出现了不同文化内涵的委婉语.  相似文献   

17.
汉文化圈是指以中国为中心,波及东亚、东南亚诸国,以汉字、儒释道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律令体制以及中国古代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区域。本文试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汉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总体关系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梁漱溟先生看来,中国文化、西洋文化、印度文化分别为世界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它们分别代表了文化发展截然不同的三个路向。人类社会在经历人与物关系为主导的时代之后,将逐步进入以人与人关系为主导的阶段。而以家族制度作为文化内核、以周孔教化作为文化营养的中国文化,通过理性的启发和"仁"心的推崇,突出了人伦关系的构建,用伦理本位取代个人本位,用人对人的态度代替人对物的态度。中国文化代表着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必将复兴。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在团体的生活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时期大学生思政课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实现思政课在内容上与传统文化的"贯通与融合"。要真正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还必须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此方能大大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俗文化与餐饮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民俗文化类别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国餐饮业重要的文化资源。文章不仅总结、分析了中国餐饮业对民俗文化传承及利用的现状、不足,而且提出了进一步传承及利用民俗文化、促进餐饮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