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古代漆器款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07,26(1):45-53
本文研究了中国古代历朝漆器的款识。漆器铭文有针划、刀刻、漆书和烙印等几种形式。它是漆器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工艺美术成熟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漆器生产的地域特征、经营管理理念和品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于2018年11月16日起亮相上海博物馆,展出280余件战国时期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其中270余件为上博馆藏。这是上博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而上一次的漆器特展可追溯至40年前。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已发现距今8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其品类之多、工艺之精、用途之广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史前中国漆器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漆器的发明是长江下游的一大成就。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公开所见最早的髹漆器物——漆弓,开漆器文化之滥觞;6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现的朱漆木碗,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彩髹漆器,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彩绘陶质漆器的出现,表明了髹漆技术的进化;5000年前,良渚漆器文化艺术达到了史前高峰,出现了髹漆嵌玉漆器,开镶嵌漆器艺术之先河;4000年前,陶寺文化彩绘漆器大量出土,表明髹漆技术已趋成熟。史前漆器遗迹的不断发现,使我们可以穿透史前人类发展的黑暗空间,为我们今天了解史前的生活踪迹、认识往昔漆器艺术发展的源流,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综合研究了关于秦汉漆器的三个问题,一、漆器的广泛使用和传统。二、漆器工艺的进步与生产过程,三、漆器业的生产性质和产品占有。  相似文献   

5.
有关韩国的螺钿漆器制作开始于何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答案,但从对类似的镶嵌技法以及在高丽时代技艺高超的相关作品可以推断,大约在新罗时代螺钿漆器的设计制作就已经开始了。在高丽时代的螺钿漆器,其特点是整件漆器展现出十分紧凑的装饰效果。在15至16世纪的朝鲜时代,则突显漆器表面的大型花纹。在17至18世纪,螺钿镶嵌装饰的漆器上流行展现出如绘画一般的效果。到了朝鲜时代后期,螺钿镶嵌漆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韩国的漆画艺术亦在其悠久的螺钿工艺传统影响下发展起来,以统营漆艺美术馆、首尔淑明女子大学美术学院等机构为首,支撑起了韩国当代别具一格的螺钿漆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漆》2017,(4):15-21
在汉代,巴蜀地是中央指定的官府漆器生产基地,漆器手工业盛极一时,为中国漆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出土的四川汉代漆器,初探汉代中央漆器生产独厚巴蜀之原因,并兼释巴蜀汉代漆器市场的开放性,以期为当代四川乃至中国漆艺产业发展注入传统工艺文脉及其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并制造漆器的国家。漆器工艺经过五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在汉代迈进了中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汉代漆器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做工及表面装饰和造型结构两方面。本文从汉代的文化思想出发,对汉代漆器造型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漆器在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有的学者把我国古代社会称之为“漆器社会”。近几年来由于考古发现和楚文化研究的开展,使我们知道在2000多年前,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国,是一个出产生漆并较多地使用漆器的国家。本文从出土的楚国漆制品所反映的一些现象出发,对当时漆制品生产和使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应日本石川县工业试验场的邀请,我们于1987年2月19日至28日在日本国参加了日本漆技术交流会,并就精制漆加工和漆器加工进行了考察。会议是在石川县轮岛市召开的。会议结束后我们又同日本漆器行业的同行们进行了一些座谈,并且参观了一些生产厂家。在轮岛市我们同轮岛市漆器协同组合进行了座谈,然后就漆化学、生漆成份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金泽市我们参观了石川县工业  相似文献   

10.
何豪亮 《中国生漆》2012,31(3):15-18
"(氵月)工"中"(氵月)"字笔画,确实是三点水一个月。字的读音为"洵"。古代以带有诚义的"(氵月)"字来命名铭文工种,其意义是内蕴的,意味是深长的。"(氵月)工"乃铭文工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漆》2017,(4):1-8
夏、商、周三代是漆器艺术的成长时期。夏代至先商时期考古发现的漆器不多,出土的漆器有漆觚、豆、匣、盒、盘、钵、匕、勺、鼓和漆棺等。夏家店文化墓葬出现的嵌贝漆器和薄木胎漆器可谓这一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至西周,漆器手工业发展,彩绘、嵌贝、雕饰等髹漆技术基本成熟,髹漆工艺应用领域日渐扩大,出土漆器的数量渐增,分布地域渐宽,地点亦多,漆器款式趋向多样化。器形有觚、簋、壶、罍、豆、碗、杯、盘、尊、盒、俎、案以及漆盾等等。嵌贝漆器的兴起,是西周漆器手工业发展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2.
云南自古盛产大漆,大漆器艺文明历史悠久。在汉代,武帝于西南夷设置郡县,扩修五尺道,使云南与内地交流频繁。此时,云南漆器制造与设计尤为发达。本文拟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出土的云南汉代漆器,试图从其历史沿革、主要器型、装饰技法、审美风格与设计思想等视角,探究云南汉代大漆器艺设计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以期为当代云南乃至中国漆艺发展注入传统工艺造物文脉及其艺术设计活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福州文化和脱胎漆器的渊源,介绍了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脱胎漆器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为福建省传统手工艺文化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此外,本论文还对福州脱胎漆器的市场价值和前景进行了探讨,为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髹饰录》中所载"彰髹"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独特,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但古代漆器遗存中至今未见有考证确凿的"彰髹"漆器发现,导致"彰髹"工艺的具体特征与源流也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体系中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考辨"彰髹"工艺特征及其漆器实物,从而溯其源流,以完善对相关髹漆工艺的准确认知,为漆器的分类及命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柚皮胎漆器,葫芦胎漆器,天然瘤木漆器,天然灵芝漆器,椰壳胎漆器,竹根胎漆器,牛角胎漆器,骨(贝壳)胎漆器等胎体结构为自然形态的漆器归纳共性,且在工艺、形态和审美上进行归纳,提出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位方向,使这类天然性胎体的漆器更顺利的接地发展。文中借鉴广西天然胎漆器的传承及目前生产制作实践中的经验,针对上述品种提出了天然胎漆器的概括性称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漆》2016,(4):87-89
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漆优越的性能被古代先人们发现并一直沿用至今。漆器的胎骨种类较多,其中金属材料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坚固耐久且不易变形的特点在春秋时期就被应用于漆器胎骨的制作。现代先进的冶金技术和金属加工工艺,更加拓展了其在漆器创作中胎体造型、髹饰工艺及色彩等方面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7.
浙江漆器是中国漆艺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宋代是浙江漆器艺术发挥本色的最佳时期,也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鼎盛时期。本文通过对宋代浙江漆器艺术的色彩、纹样、造型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从传播及图像学角度来考察传统漆器艺术的文化符号类型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索其装饰元素所构建的图像与风格在中国古代大航海时代中的传播交流与互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事业部进行了背字印刷机的调试工作,我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这篇论文是对于背字印刷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汇总与讨论,我详细描述了在背字印刷机调试时发现的几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决,这里也描述了详细的解决办法,同时我也对这套背字印刷机设备进行了介绍,希望这能对今后的同类设备的安装调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漆器纹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中国古代春秋战国、秦、汉三个历史时期漆器纹样的分类梳理,对漆器的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景观纹样、社会生活和神话纹样进行介绍并归纳其特点,基本展现我国古代漆器纹样的概貌。  相似文献   

20.
徐丽丹 《中国生漆》2023,(1):34-38+47
本文通过对两地皮胎漆器的历史及作品、制作工艺、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尝试性解读两地皮胎漆器的形式异同、传承现状以及相关的诸多文化因素,进而剖析皮胎漆器在当代语境下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