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平整是带钢生产过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不同的平整工艺对带钢的性能影响重大。采用表面粗糙度仪、扫描电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平整工艺的冷轧带钢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显微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干、湿平整工艺下带钢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差异,通过测量不同平整方式下冷轧带钢的极化曲线,比较干、湿平整后带钢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湿平整降低了表面粗糙度复制率,带钢的表面质量和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冷轧钢板锈蚀行为及表面氧化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极化、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冷轧钢板的耐蚀性能,同时使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获得了冷轧钢板表面氧化物的种类及还原电位,分析了其与冷轧钢板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线性极化和电化学阻抗法对冷轧钢板耐蚀性评价与大气挂片实验结果吻合;冷轧钢板表面的耐蚀性能与其表面的颗粒氧化物还原电位相关,还原电位越负,耐蚀性能越差.同时还探讨了冷轧钢板的锈蚀机理.  相似文献   

3.
陈红星  李建中  刘常升 《轧钢》2018,35(2):29-32
平整是冷轧带钢生产的重要工序,其可以消除带钢的屈服平台,提高其成形性能和质量。但平整液可诱发冷轧带钢表面黄斑缺陷的产生。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冷轧带钢表面黄斑缺陷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轧带钢表面平整黄斑缺陷的主要成分为铁氧化物,其产生过程与冷轧带钢表面电位和裂开的氧化膜电位差值有关。在平整液作用下,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膜破损处可形成新的氧化膜,其生成速度越快,越有利于降低平整黄斑缺陷的发生率。平整液中添加剂磷酸盐和钼酸盐可以提高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膜的生成速度,从而避免黄斑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摘 要:针对首钢冷轧单机架四辊平整机平整液残留问题,分析了平整机平整液系统和吹扫系统的特点,通过采取提高吹扫压力、增加喷梁、缩短可能残存平整液管路长度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平整液残留问题,大大提高了罩退产品质量,合格率由20%上升到90%。  相似文献   

5.
对1#、2#两种商用平整液在涂油与不涂油情况下的防锈性能通过湿热试验、工业大气试验等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质、湿度、尘埃颗粒等是促进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湿热试验中耐蚀性好的样品,在工业大气环境中实际应用时不一定会表现出相同的耐蚀效果;喷涂防锈油能大大延长平整液试样出现锈蚀的时间,能够减轻易锈蚀平整液试样的腐蚀程度;对材料防锈性能的评价必须进行模拟现场的工业大气试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冷轧平整机带钢表面平整液残留问题,分析了平整液残留的原因,根据吹扫系统吹扫位置分布以及压缩空气管路控制,采用了调整喷嘴角度、增加喷嘴数量、清理疏通气帘和导流槽以及定期检查压缩空气过虑装置等措施,基本杜绝了宽度1 800 mm以下规格带钢平整液残留缺陷,带钢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康华伟 《轧钢》2016,33(3):46-48
针对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冷轧线平整后带钢表面残留平整液斑的问题,结合现场生产实际,从压缩空气的纯净度、空气压力过程波动、吹扫强度不足等方面入手,通过采取增设储气罐、优化设计吹扫管道、改进吹扫梁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平整液斑缺陷,提升了带钢的表面质量,减少了头尾切除量,综合成材率提高了1.65%。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冷轧平整机带钢表面平整液残留问题,分析了平整液残留的原因,根据吹扫系统吹扫位置分布以及压缩空气管路控制,采用了调整喷嘴角度、增加喷嘴数量、清理疏通气帘和导流槽以及定期检查压缩空气过虑装置等措施,基本杜绝了宽度1 800 mm以下规格带钢平整液残留缺陷,带钢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平整液综合评价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整轧制实验和理化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对不同平整液的平整效果及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依据实验研究结果,得出了平整液的主要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塑性工程学报》2016,(5):77-82
针对以往湿平整轧制过程中平整液流量采用上、下辊缝等流量的设定方法,不但造成带钢上下表面延伸、粗糙度、耐蚀性以及清洁度存在差异,而且上辊缝平整液流量存在浪费问题,充分考虑到湿平整轧制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湿平整轧制过程的平整液流量差异性优化设定技术,通过对上、下辊缝的平整液采用差异化的流量设定,在保证带钢的整体延伸、粗糙度复印、耐蚀以及清洁度的前提下,优化上、下辊缝平整液的流量分配,降低带钢上、下表面延伸、粗糙度、耐蚀性以及清洁度的差异,减少上辊缝平整液的浪费,最大程度的降低平整液的总消耗以及废液处理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经济环保的目的。相关技术被投入到现场应用后,效果良好,为机组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The kinetics 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ing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ISI 4130 steel were studied. The tempering activation energy was close to that for the diffusion of C in α-iron. This implies that the tempering kinetics in this steel is controlled by carbon diffusion. By increasing the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tempering,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icorr) in the polarization curves decreased whereas the diameter of the semicircular arc in the Nyquist plots increased, which implies high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icorr was successfully related to hardness, which actually indicates the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quench and tempering treatment was used to adjust both the hard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ISI 4130 steel.  相似文献   

12.
周智勇 《轧钢》2021,38(3):61-63
针对湿平整生产中平整液残留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轧制湿平整模式平整机带钢清洁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吹扫梁系统、封堵系统,以及相对应的通风排雾系统。通过对平整机机架内部出口区域设备重新分区封堵,对工作辊和支撑辊辊颈设计挡水板,可有效阻隔入口平整液的窜流、二次飞溅和凝结滴落;在出口防颤辊,轧制线辊,测张辊等处前后布置多道吹扫梁,吹扫梁的压力梯度设定,使机架内不同区域形成压力差,气体向一个方向流动,避免了各吹扫梁空气的衍射干扰,并结合排雾系统的主动抽吸,形成顺畅的气流通道,减少了湿平整液的二次飞溅,大大提高了带钢的清洁效果,提高了机组产量,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920℃水冷淬火后再经560~650℃保温3 h的回火工艺,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新型系泊链钢组织、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系泊链钢随回火温度从560℃升高到650℃,碳化物析出类型由低温的M3C型向高温的M7C3和M23C6型转变;形态由低温细小棒状和片状逐渐向高温颗粒较大椭圆状和球状转变;耐蚀性能逐渐变好,应力腐蚀敏感性也逐渐减小。耐蚀性能的变化主要是由回火组织中相界、晶界及碳化物的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回火温度对EH890海洋工程用钢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原始淬火态和不同回火温度下EH890钢的物相及微观组织,通过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腐蚀行为,并结合显微硬度、位错密度计算分析了回火温度对其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H890钢原始淬火态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少量粒状贝氏体及准多边形铁素体和薄膜状残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贝氏体板条不断粗化,铁素体与残留奥氏体分解转化,回火温度达到350 ℃时,贝氏体边界处开始析出弥散细小的碳化物及第二相。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钢的耐蚀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回火处理降低了因淬火产生的高位错密度,减轻试样的腐蚀倾向;另一方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弥散第二相不断从基体析出,与基体形成局部电偶作用,破坏钝化膜的完整性,降低钝化膜对基体的保护作用,降低腐蚀抗力。在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350 ℃回火试样表面形成了更具保护性的钝化膜,表现出最佳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的回火温度、渗氮温度和N2与H2的比例,对35CrMo钢进行热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这些参数对渗氮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耐蚀性热处理工艺为回火温度550℃、渗氮温度540℃、氮气与氢气流量比为1∶5。XRD分析表明白亮层组织以γ’相为主,并含一定量的α-Fe(N)和ε相,这种组织有很好的耐蚀性,且具有较小的的脆性。  相似文献   

16.
对含氮耐蚀模具钢TM420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硬度、晶粒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点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氮耐蚀模具钢TM420退火后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碳化物,一般不含δ铁素体;相比传统耐蚀模具钢,TM420钢具有更好的淬硬性,预硬态试样具有更好的强韧性和耐点蚀性能;TM420钢具有较宽的淬火及回火区间,且具有较优的回火稳定性,推荐淬火温度区间为980~1060 ℃,预硬化回火温度区间为580~650 ℃。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r4Mo4V钢电子束Cr合金化层结构随回火温度及时间变化的演化规律。采用XRD和TEM研究了Cr合金化层在回火过程中的物相变化,采用纳米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试了Cr合金化层硬度和耐蚀性随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纳米级碳化物从合金化层中析出,使合金化层硬度增加,随着回火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碳化物发生长大,硬度随之降低。碳化物的析出会导致基体Cr元素的下降,耐蚀性降低,但仍优于原始Cr4Mo4V钢。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冷坩埚悬浮熔炼AlCoCrFeNiTi0.5多组元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回火工艺对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冷坩埚悬浮熔炼AlCoCrFeNiTi0.5高熵合金铸锭中晶粒呈树枝晶长大并析出少量ω相。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共晶组织增多,BCC相强度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800℃时,合金树枝晶晶粒变得细小,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枝晶间的元素偏析减弱。合金具有较强的抗回火软化能力。在3.5%NaCl溶液中,孔蚀主要集中在树枝晶与共晶组织α相的交接处,回火后合金的耐蚀性均优于铸态合金,700℃回火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比铸态及其它合金更强。  相似文献   

19.
研制的PU-1低合金高强度抗H2S应力腐蚀钻材用新钢种,调质态供货。通过对PU-1钢断裂行为的研究结果证明,PU-1钻材钢抗H2S应力腐蚀和焊接性能较好,应用于结构钢构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