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杀菌作用,对杀灭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有显著效果,臭氧已常常被作为消毒剂而用于生活饮用水中。由于臭氧半衰期段(1%水溶液中仅为16min),因此现场快速准确测定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水中测定臭氧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靛蓝比色法、靛红钾法、DPD分光光度法、尿素法等等。虽然目前市场上已有臭氧试剂产品用于现场快速测定,但由于该产品应用目视比色法,准确度难以保证。本文应用DPD分光光度法,使用手提比色仪现场测定水中臭氧,方法快速、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2.
开发了一套基于臭氧协同紫外的COD检测装置,装置基于氧量差值原理,涉及到臭氧协同紫外高级氧化技术,臭氧流量传感器、臭氧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通过PLC控制整个装置的工艺流程,LabView控制装置模式的选择以及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从而计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与传统的国标法相比,本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消解时间短、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某污水厂快滤池出水为催化臭氧氧化工艺进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臭氧浓度、接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臭氧氧化去除COD的影响,并从反应动力学和臭氧利用率两方面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独臭氧氧化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臭氧投加量、提高臭氧浓度、延长反应接触时间都可以有效提高COD去除率;与单独臭氧氧化工艺相比,催化臭氧氧化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和臭氧利用率以及更低的单位质量COD消耗臭氧量,在处理市政污水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生物过滤塔在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气体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物量过度累积是影响其运行稳定性的主要问题。为了探讨利用臭氧控制生物量过度累积的可行性,该研究系统考察了连续投加臭氧对于生物过滤塔甲苯去除性能、填料层压降及空隙率、生物量增长以及碳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为0~220 mg/m3时,投加臭氧不会降低生物过滤塔的甲苯去除性能;臭氧浓度为100~220 mg/m3时,投加臭氧可以显著控制生物量过度累积、优化填料层结构和控制压降快速升高。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甲苯的矿化率是臭氧控制生物量快速累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现场测定法(DPD法)检测二氧化氯的3大影响因素,即仪器、试剂和二氧化氯水样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导致二氧化氯含量测不准的常见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有效提高了现场测定二氧化氯的准确度、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靛红钾法测定水中的臭氧浓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靛红钾法测定了水中的臭氧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靛红钾水溶液对光谱的吸收在λ=610nm处最大。靛红钾法的摩尔吸光度Δε=-20400L/(mol·cm),当臭氧浓度在0.005~30mg/L范围时,Δε基本不随臭氧加入量的变化而改变。在酸性条件下,H2O2、ClO-3和2、ClO-ClO-4的浓度小于待测臭氧浓度的10倍时,对臭氧测定无影响,Cl2和I2的干扰作用可用丙二酸消除。  相似文献   

7.
郭超  郜志 《建筑科学》2020,36(2):163-170,199
近地面臭氧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所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颁布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限制室内外臭氧浓度。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室内外空气中臭氧限值浓度标准的规定和发展。我国室外臭氧浓度限值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有着很明显的提高要求,但是评价指标和方法日趋完善和科学,而室内臭氧散发源的臭氧浓度限制在我国国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全球各地制定的臭氧限值浓度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性,但是并没有很强烈的规律说明发达国家现行的臭氧限值浓度要比发展中国家严格,但是全球主要地区的臭氧限值浓度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加苛刻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张菊根 《城市公用事业》2013,27(2):43-46,60
对金山区两个站点为期两年的臭氧浓度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金山区存在一定的臭氧污染;其中石化地区臭氧污染的天数多于朱泾地区;通过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石化地区臭氧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朱泾地区臭氧浓度低于一级标准限值的天数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油田钻井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基于臭氧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工艺,负载了MnO2催化剂强化臭氧处理效果,实验对比分析单独臭氧化和非均相催化臭氧化的处理效果差异,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条件。X射线 衍射分析表明,过量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大量活性组分MnO2,使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去除钻井废水COD的 效率提高了45.8%。经工艺优化后,确定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钻井废水最佳条件为:催化剂加量50mg/L、反应pH值为11、反应温度20℃、臭氧浓度85mg/L、处理时间50min,此时废水COD最大去除率为83.1%。通过5次重复实验验证,催化剂和系统稳定性几乎不受影响,出水均达到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
为了处理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内积累的氨氮,基于气泡流体力学原理,根据臭氧气泡在水体中的运动、溶解扩散和大小变化方程,设计了一种双层逆流臭氧反应塔,并在工厂化养殖试验系统中进行了臭氧氧化氨氮效果试验和养殖水体臭氧残留浓度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反应塔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可以去除养殖水体中54%的氨氮,处理效果较好;对养殖水体臭氧浓度监测表明,臭氧在水中的残留浓度低于0.01 mg/L,符合养殖鱼类对水体臭氧浓度的安全要求。通过设计、研制和试验,证明双层逆流臭氧氧化反应塔结构合理、氧化反应充分,达到了设计高效臭氧氧化氨氮设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朱爽  韩万玉  毛加  余浩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3):111-113
海宁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的印染和制革废水比例超过80%,其生化处理出水不能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鉴于此,分别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生化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氧化+生化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氧化+生化法这3种工艺的出水水质均不能达到一级B标准。而对于Fenton试剂氧化+生化法,在进水pH值为3、Fenton反应时间为1 h、COD∶Fe2+∶H2O2=8∶1∶2、生化池的HRT为6 h的最优条件下,出水COD、BOD5、SS、NH3-N和TP的浓度分别为57.32、9.85、8.17、0.87和0.36 mg/L,pH值为7.12,可以达到一级B标准;另外,采用氢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调节pH值,可使处理成本由0.627元/m3降至0.481元/m3。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臭氧发生器的特性,系统考察了臭氧发生器功率及出气流量对臭氧浓度、产量、转化率及单位臭氧所需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量一定时,臭氧的浓度、产量及转化率与臭氧发生器功率基本呈现为正相关;当功率一定时,臭氧浓度及转化率随出气流量增大而减小,而臭氧产量随之增大。为了达到特定臭氧产量,当流量为40~60m3/h(标准状态下)时,功率应采用大于70kW的,而当流量为30Nm3/h时,功率应采用50~60kW,以使实际生产实现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自来水深度处理臭氧工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稳定控制生物活性炭滤池进水的微量余臭氧浓度,开展了臭氧全光谱扫描光度法在线监测与国标方法手工测定的数据比对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测定结果非常接近,最大绝对误差为±0.02 mg/L;调整臭氧投加量过程中,在线监测仪能及时响应臭氧浓度的动态变化;超声波自动清洗装置在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Ni2O3、MnO2、Al2O3及CuO等可回收非均相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处理难降解工业园区综合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臭氧浓度恒定在30 mg/L的条件下,当催化剂Ni2O3的投加量不超过2 g/L、pH值为10、臭氧投加量为40 mg/L、气体流量为0.8 L/min时,催化臭氧化效果最好,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出水COD浓度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试验研究了不同原水的臭氧消耗参数,并将参数应用于平流式臭氧接触模型,采用该模型,可以得到臭氧投加量与溶解氧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反应器出口的溶解臭氧浓度,推算出臭氧投加量,使水厂臭氧投加量的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测定水中二氧化氯。取二氧化氯发生器生产的二氧化氯水,用滴定法标定其准确浓度后,加入几滴浓缩试剂和DPD试剂反应显色,即可在分光光度计和比色计上制作标准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可用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氯做标准。方法准确度高,简单稳定和实用性强,方便生产现场和化验室测定。  相似文献   

17.
鼓泡接触器中的臭氧消毒过程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试验研究和实际运行,对臭氧消毒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臭氧消毒过程是传质速率控制的微生物灭活反应过程。文中讨论分析了臭氧消毒过程主要影响因素——传质速率、水质参数、水中剩余臭氧浓度和接触停留时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鼓泡接触器中臭氧消毒过程的数学模型。本研究为臭氧消毒过程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和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碘量法与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氯浓度的原理,找出了两种方法的相关性,从而定义了能衡量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能力的指标——总氯,并通过比较DPD分光光度法、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及便携式余氯仪法的测定结果,找出适合测定管网水中"总氯"的方法,该方法便捷、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方地区某净水厂臭氧催化氧化与臭氧单独氧化工艺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了蜂窝陶瓷催化剂提高臭氧利用效率.在臭氧氧化工艺进水UV254为0.024cm-1、高锰酸盐指数为1.2mg·L-1条件下,臭氧投量在0.5~1.0mg·L-1时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剩余臭氧浓度比臭氧单独氧化低27%~52%,这是催化剂促进臭氧加速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连续流试验,考察了流速、臭氧初始浓度、臭氧分解以及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对高硅沸石、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分解水中MTBE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硅沸石对臭氧和MTBE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经高硅沸石吸附后,出水臭氧浓度0.2 mg/L,而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对MTBE几乎没有吸附能力;高硅沸石与氧化镁都具有一定的催化臭氧氧化分解MTBE的能力,且高硅沸石和氧化镁催化臭氧氧化分解MTBE的效果均随臭氧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流速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