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从沈阳油田安—潜山实测挠曲度出发,讨论了潜山油田形成的机制,得出挠曲变形附加的最大主凸曲率方向与潜山形成时的远场挤压应力方向一致的结论。进一步分析,由挠曲度给出了一些井的裂缝生成函数,并与安—潜山1993年已投产生产井的单井产量做了对比,发现两者正相关,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5;在置信度小于0.05的条件下,T检验也仍然成立。裂缝生成函数与产量相关性高度显著,可以作为潜山类油田开发、生产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具有裂缝型油藏和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两种储层介质类型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潜山油藏开发的经验,结合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对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合理井网井距及注水方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为苏德尔特油田的整体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类似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欢喜岭油田中潜山带成藏期应力场及裂缝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寻找古潜山油藏已成为辽河等老油区重要的勘探方向,潜山带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等直接影响着潜山油藏的储油潜力和规模。针对潜山裂缝研究这一难点,采用有限元程序和自行开发的后处理软件,实现了大比例尺、参数实测条件下二维应力场的精细模拟计算和裂缝的预测评价。以辽河盆地西部坳陷二级构造欢喜岭油田为例,阐述了油田二维应力场及裂缝精细模拟计算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该区中潜山东营组沉积期即成藏期油田应力场分布的基本特征、断裂应力场特点及其控油作用;圈定了中潜山带裂缝发育程度和范围,并作出了合理的评价,为潜山油藏储集和聚油条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对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埕海潜山是大港探区的重要潜山之一,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合的产物,也是油田勘探的主战场,因而对该区的深入研究,对油田的增储上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期次的构造运动对埕海潜山演化所造成的影响及其对圈闭形成产生的作用,论述了该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及"新生古储"型潜山的油气冲注机理,提出了埕海潜山存在构造反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冀中坳陷内冀门1井所钻石门桥断块尚未试油,相继在辛中驿断块上钻探任4井,于1975年发现了任丘古潜山油田.这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高产潜山油田。,该油田为一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腐君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3个古潜山油藏及古潜山上覆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油藏构成.从而开创了“新生古储”潜山成藏理论.为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继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后,在不到十年时间相继又发现10个潜山油气田.而后由于物探深层资料精度不够高.该区的潜山勘探处于停滞状态达20余年之久。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36a之后.由于华北油田主管勘探领导的重视和深层物探资料的提高,牛东1井深潜山油气田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6.
根据应力试验分析,含暗色矿物多的岩石不易形成裂缝,即不能形成JZS油田潜山的有效储层。潜山岩性识别是判别储层的前提。JZS油田潜山岩性主要有片麻岩、混合岩、花岗斑岩、角闪岩、煌斑岩、辉绿岩等。组成潜山各种岩性的矿物在密度、补偿中子及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有差异,岩性可根据其在矿物成分及含量的不同,通过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判断;建立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版判别油层。通过动态生产资料验证,该方法提高了JZS油田潜山油层判别的准确度,保证了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水包油钻井液在BZ28-1油田潜山地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8和S3井是为开发BZ28-1油田剩余储量而钻的2口调整井。因为该油田油藏压力系数已降至1左右,而且巳完钻的开发井在钻遇潜山地层时均出现了严重漏失,决定用低密度水包油钻井液配合压力控制钻井技术钻N8和S3井Ф152.4mm井段的潜山储层。对水包油钻井液配方进行了优选并评价了钻井液性能。研究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水包油钻井液总体性能稳定,其良好的流变性、抑制性、降滤失性和携砂性满足了潜山地层近平衡条件下的压力控制钻井要求,储层保护效果好,2口井不仅顺利钻穿漏失严重的潜山储层,且都获得了较高的油气产量。该技术为今后渤海油田潜山地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河口潜山油藏复合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多数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增油潜力日渐降低。一些如低渗、潜山等难动用储量油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河口地区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储量丰富,更需对该类油藏的开发工艺进行研究与应用。在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油藏开发的基础上,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对富台油田、渤深6块等深层潜山油藏区块的储层发育特征、开采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开发潜山油藏的主导工艺技术——酸压技术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适用于河口地区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的酸压工艺,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潜山油藏酸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场的试验证明,对该类油藏实施多级交替注入复合酸压工艺是成功的,适合河口地区深层潜山油藏的地层特点,该技术满足了高温、深层潜山油藏酸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箕状断陷湖盆滑脱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以富台油田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济阳坳陷富台油田为例,研究了箕状断陷湖盆下古生界滑脱潜山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与储集体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滑脱潜山的成藏模式。提出了滑脱型潜山的形成受控于盆地边界的坡坪武断层,沿边界断层呈带状分布,滑脱型潜山发育不整合面型储集系统和内幕型储集系统,形成多套有效储集层。油藏的空间分布受储层的控制,各油藏在纵向上呈层状分布,各自形成独立的油水系统。平面上台阶断层控制油气的分布,纵向上储层发育程度控制油气的富集高产,潜山内幕油藏是主要的富集高产层系,并预测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滑脱潜山的资源潜力及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渤海潜山锦州25-1南油田为研究区,通过多专业结合建立了一套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油藏高效开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于海上窄方位角地震资料,利用叠前横波阻抗和不同方位角各向异性差异等属性对潜山裂缝储层进行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整合多尺度信息建立油田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潜山油藏开发井型、井位及注采参数优化,形成海上变质岩潜山水平井顶底交错注采开发模式;在油田的实际生产中总结见水规律,形成潜山油藏基于见水诊断的稳油控水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应用,锦州25-1南油田潜山油藏累增油量达到179.4万m~3,预计采收率可达到25.9%。  相似文献   

11.
冀东南堡油田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是利用大位移水平井来实现的,深化认识和研究潜山岩石学特征、地层分布规律及卡取潜山界面的方法,已成为现场录井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南堡油田已完井的录井资料,分析了现场录井在岩性识别、地层划分和卡取潜山界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碳酸盐岩录井和元素录井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球化学理论指导识别岩性、划分地层并取得了新认识,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南堡油田潜山油气藏的录井方法。现场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大位移水平井现场录井质量、卡准潜山界面效果显著,对冀东油田同类型井的录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田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具备向下"倒灌"运移进入基岩潜山的条件,即具有超压和源断裂.为了研究苏德尔特油田油"倒灌"运移及与油分布的关系,利用南屯组源岩古超压与目前潜山内油底深度之间天系,对南屯组源岩生成油向潜山内"倒灌"运移的距离进行了研究,得到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可以"倒灌"运移进入除西、南边部以外的整个苏德尔特油田,"倒灌"运移进入潜山的最大距离可达160 m.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倒灌"运移进入潜山深度及范围控制着苏德尔特油田油分布深度及油区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3.
徐长贵  周家雄  杨海风  官大勇  宿雯  叶涛  赵弟江 《石油学报》2023,(10):1587-1598+1611
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西段太古宇潜山带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渤中26-6油田是整装的太古宇油田,原油探明储量超亿吨。利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渤中26-6油田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太古宇潜山储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砂砾岩带、风化裂缝带和基岩带,其中,风化裂缝带是最主要的储层发育带;在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3期构造运动下形成的裂缝是太古宇潜山储层发育的基础,印支期的挤压碰撞与燕山期的走滑逆冲是裂缝形成的主要动力,喜马拉雅期近SN向的伸展作用保持了先期裂缝的有效性;在裂缝沟通下,大气淡水溶蚀形成了面积广泛的潜山优质储层,距不整合面约420 m以浅的范围是优质储层发育段;潜山上覆盖的“弱超压、强稳定”东营组泥岩为大型油藏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渤中26-6油田太古宇潜山与其南侧的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直接接触,与北侧的渤中凹陷烃源岩以不整合面相连,形成了多元立体油气运移充注模式。上述认识指导了渤中26-6油田太古宇高丰度油藏的高效勘探,进一步完善了渤海湾盆地深层太古宇潜山的成储、成藏模式,对于渤中凹陷西南环太古宇潜山带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沈阳油田一些主力油藏地层压力与注采比不匹配的现象,根据矿场经验统计和理论分析,在水驱油动态方程基础上,推算出沈67块、沈84-安12块、沈24块等砂岩油藏的合理注采比,同时结合动态分析方法和物质平衡方程确定了潜山油藏的注采比.与区块实际注采比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下步注水方向.该研究对于沈阳油田精细注水、有效注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储层属浅变质裂缝性潜山油藏,储层缝洞普遍发育,既是主要储集空间,又是油气渗流通道.借助油藏描述、测井解释和油藏工程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在裂缝性潜山油藏富集成藏主控因素、油水分布规律、有效储层识别、块状潜山避射高度、合理采油速度、不规则网络潜山合理驱替方式及注水受效影响因素等方面形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渤海海域取得了以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为代表的潜山油气新发现,展示了进一步在潜山寻找规模油气的良好前景。以迄今已发现的潜山油气藏分析为基础,从优质储层发育、供烃有效性和油气保存三大关键成藏要素入手,系统剖析了渤海海域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优势岩性和岩相是储层发育的前提,多期次多元流体溶蚀和应力叠加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关键;富烃凹陷潜山油气来源更充足,能否成藏取决于"源-储"匹配关系;潜山油气聚集规模和流体性质与优质盖层有关,是形成大中型轻质油田和天然气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潜山油气富集模式,即低位"溶缝体-源内强供-高压厚盖"天然气富集型、中位"缝溶体-源外强供-中压中厚盖"原油富集型以及中、低位"缝网体-源内强供-中高压厚盖"油气富集型,指出了该地区潜山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渤海海域取得了以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为代表的潜山油气新发现,展示了进一步在潜山寻找规模油气的良好前景。以迄今已发现的潜山油气藏分析为基础,从优质储层发育、供烃有效性和油气保存三大关键成藏要素入手,系统剖析了渤海海域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优势岩性和岩相是储层发育的前提,多期次多元流体溶蚀和应力叠加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关键;富烃凹陷潜山油气来源更充足,能否成藏取决于“源-储”匹配关系;潜山油气聚集规模和流体性质与优质盖层有关,是形成大中型轻质油田和天然气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潜山油气富集模式,即低位“溶缝体-源内强供-高压厚盖”天然气富集型、中位“缝溶体-源外强供-中压中厚盖”原油富集型以及中、低位“缝网体-源内强供-中高压厚盖”油气富集型,指出了该地区潜山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8.
渤海JZS潜山油藏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渤海JZS潜山基岩为一套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具有构造复杂,裂缝发育、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渤海油田类似基岩潜山油田较少,缺少一定的预测研究方法和经验。以岩石薄片研究、岩心描述统计、常规测井及FMI成像测井信息分析为基础,总结了该区基岩储层的"四性"特征;同时,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避免了单项技术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并形成了一套有效预测潜山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的方法,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为油田评价及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志伟  徐长贵  杨波  黄志  宿雯 《石油学报》2017,38(3):274-285
蓬莱9-1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花岗岩潜山油田,储层成因演化复杂,展布范围变化大。利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实验模拟等手段,结合野外地质观察,深入探讨了蓬莱9-1油田花岗岩潜山储层的成因机制及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蓬莱9-1油田花岗岩潜山为华北板块板内裂解背景下沿断裂主动侵入形成,其侵入时期为侏罗纪160~170 Ma,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燕山构造幕岩浆活动产物。表生岩溶和构造改造两大主要作用控制了花岗岩储层的形成,燕山期风化剥蚀控制储层宏观发育,新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与节理则加速花岗岩内幕储层改造。横向上花岗岩储层厚度展布范围与断裂发育密度呈现正相关性;垂向上可划分为黏土带、砂质带、碎裂带、裂缝带和基岩带,花岗岩潜山中上部的砂质带、碎裂带和裂缝带为有利储层带和主力含油层段。蓬莱9-1油田花岗岩潜山为"似层状"油藏模式,其成功发现丰富了火山岩领域的油气勘探实践,对渤海海域相似地区花岗岩类潜山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及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振彬  王秉刚 《测井技术》1994,18(3):219-226
郭振彬等.雁翎油田油藏剩余油分布测井评价探讨.测井技术,1994,18(3):219~226雁翎油田北潜山雾迷山组是个块状底水裂缝性碳酸岩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油田的研究重点,从早期的油藏评价和产能预测向更深层的以提高采收率为核心的方向发展。本文应用电磁波、双侧向、地层倾角等测井信息对雁翎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磁波测井资料可以有效地解决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有关问题。研究结果与油藏以往的开发经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