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新能源发电在藏中电网所占比例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电网电压、频率、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突出。采用G1法确定权重,模糊方法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按照某电压等级某条母线、某变电站、地区各变电站、整个电网的顺序进行评估,以获得地区电网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结果。得到包括技术性、可靠性及服务性3大类共9个单项指标的含新能源电能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义指标分级标准,并对藏中局部电网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含新能源藏中地区电网电能质量评价结果为中等。可为含有新能源藏中电网电能质量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地区谐波污染情况,提出了一种地区谐波污染的综合评估方法。先用遗传投影寻踪方法利用谐波电压总畸变率、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以及各次谐波电流值综合评估地区各变电站内各电压等级母线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然后用特征值赋权法对所得结果综合加权,从而得到地区各电压等级、各变电站以及整个地区的谐波污染综合评估结果,达到从总体到局部逐级考察谐波污染情况的目的,其评估结果全面、客观、合理,可以作为地区谐波评估以及治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原理的电能质量评估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变电站中的母线作为电能质量评估的基本单元,按所属关系构造了区域性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体系.采用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提取基本单元电能质量的综合指数,根据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基本单元所处地位的重要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特征值赋权法确定各变电站、各电压等级以及某个地区的电能质量综合指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能够克服投影的不确定性,基于重要度和特征值的组合赋权法使区域性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更客观、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4.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板效应的多指标共同贡献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适用于大电网、大数据的综合评估。首先给出了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流程,介绍了各评估指标,并结合实际对评价等级进行了定义,重点对提出的评估方法的评估指标归一化、评估等级、指标计算及应用进行了阐述,该方法突出影响大的电能质量指标,同时兼顾多指标的共同作用,具有计算方便、适用于大数据分析等特点。利用该方法对某地区电网电能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双方的重视,电能质量评估可衡量电能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对电能质量治理以及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区电网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问题提出一种等级综合评估方法,增强了评估方法的实用价值。首先建立电能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等级分类,其次设计了基于区间数逼近的电能质量综合等级评估模型,通过判断评估对象与相应电能质量等级的距离关系从而直观地反映其电能质量水平。最终将所提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在地区电网进行实际应用,基于实测电能质量数据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电压质量对电网稳定及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它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AVC系统对提高电压质量,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20 kV电压等级的电压波动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但目前地区电网AVC系统并没有对220 kV母线电压进行控制。将220 kV母线接入AVC系统闭环控制,以改善220 kV母线的电压波动问题。针对220 kV母线接入AVC系统闭环控制后,存在的220 kV母线上下限设置问题以及控制策略上的矛盾问题,采用短期母线负荷预测以及改进九区图策略对AVC系统的控制流程进行改进,得到了一个完善的控制方案。并以某地区实际网架为计算网架,搭建了地区电网AVC系统数学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所得结果证明了改进后AVC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概率分布的风电场电能质量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风电接入电网的容量增大,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会愈发严重,因此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和治理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概率分布的组合赋权理想解法的风电场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依据概率分布的定义对风电场电能质量指标监测值进行处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利用理想解法对单个风电场PCC点和风电场群进行电能质量评估,得到电能质量等级,并与AHP、熵值法及突变决策方法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电能质量预测评估工作通过分析扰动源用户在公共连接点处对电能质量指标造成的影响,指导接入系统方案设计,为电能质量治理方案制定及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提供依据。提出一种针对电气化铁路接入影响的电能质量预测评估方法,结合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该类污染源用户特征,获得公共连接点母线各次谐波含量、总谐波畸变率、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等稳态指标,将仿真计算结果与系统供电变电站公共连接点母线处当前的电能质量背景测试叠加,得到计及电气化铁路用户接入影响的电能质量评估结果,为后续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治理方案及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程志友  刘荡荡  吴吉  陈亮 《电网技术》2020,(5):1950-1956
针对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电能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划分等级,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得出客观权重,融合博弈论思想对主客观权重进行协调,从而获得各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其次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将样本数据与各项指标等级区间组成集对,构造相对差异度函数,进而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综合评估方法。然后结合电能质量状况特征值,引入二元语义法在评估等级内部进行二次评估,进一步确定评估样本的电能质量状况。最后以某钢铁厂二高线变电站10 kV配电系统为实例做电能质量综合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电能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划分等级,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得出客观权重,融合博弈论思想对主客观权重进行协调,从而获得各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其次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将样本数据与各项指标等级区间组成集对,构造相对差异度函数,进而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综合评估方法。然后结合电能质量状况特征值,引入二元语义法在评估等级内部进行二次评估,进一步确定评估样本的电能质量状况。最后以某钢铁厂二高线变电站10 kV配电系统为实例做电能质量综合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优化原理的高压配电网建设规模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定量地评价地区电网的建设规模水平是电力市场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文中基于地区高压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反映电网建设规模的宏观控制指标体系;在给定最大负荷水平和供电区域面积的条件下,运用数学规划方法,以全网范围内单位面积所承担的电网建设与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模型以确定高压配电网建设规模的最优指标;提出了基于最经济原则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加权平均综合评估方法及其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周前  孙志明  卫鹏  安海云 《中国电力》2015,48(12):103-109
线损水平与电网类型密切相关,单纯以实际线损率作为考核标准来评价不同电网的线损水平有失科学性。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构建了考虑电网结构、设备参数、电网运行和用电结构等电网特征的线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所有指标的数学模型。在各个底层指标评价值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线损评价综合值。对电网线损评价值与实际线损率分别进行排序,通过分析排序的差异客观评价地区电网的线损水平。通过IEEE-14算例仿真分析了典型指标对线损率的影响;以江苏电网为例进行了线损水平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典型指标能够反映不同电网特征对地区电网线损的影响,该方法为电网线损水平评估提供了量化计算依据,可广泛应用于评估各省、市或县级电网的线损现状,解决评估降损空间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变电站在规划中出现的投资浪费、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构建了变电站选址定容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根据分布式电源置信容量评估方法和变电站容量,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传统变电站规划方法,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变电站的优化规划方法。通过算例对所提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网的规划容量,提高电网精细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主网网架结构缺少全面客观评价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逼近理想解法(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的主网网架结构评价方法。定义归一化代数连通度指标,选取归一化代数连通度、负荷平均最短供电距离、输电网网损、电压越限节点比例、重载线路比例、电压稳定裕度指标构建主网网架评价体系;使用主客观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改进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各网架的综合评分。以IEEE 118节点系统及某市级电网主网架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客观有效地对主网网架结构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电网中电能质量干扰源复杂、用户侧治理设备管理困难的现状,文中提出了基于电网侧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对用户侧治理设备进行运行状态识别以及治理效果评价的算法,实现电网公司对用户侧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非侵入式监测。文章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将电压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谐波总畸变率以及电压长时闪变作为网络的输入参数,对治理设备的工况进行分类,以实现治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识别;通过对比治理设备投入前后的电能质量评估结果,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完成治理设备的治理效果评价。以安徽电网某变电站的监测数据为例,分析了所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运行状态识别方法和治理效果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工程实践表明复杂电网环境对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对此,提出了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网适应性的概念及其评估方法。首先将电网适应性与稳定性、鲁棒性的概念进行对比,得出电网适应性的具体内涵。其次构建了电网适应性评价体系,该体系针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电压谐波4种典型场景,围绕设备损耗、谐波发射水平、补偿性能、响应时间4个评价指标,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DEMATEL)模型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开展评价。最后,以某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为例进行性能评估与分析,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日负荷曲线的负荷分类和综合建模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针对广域电力系统中负荷节点面广量大的困难,提出了基于日负荷曲线的、将统计综合法与总体测辨法相结合的电力负荷综合建模思路。首先通过对全网所有220 kV(或110 kV)负荷节点典型日负荷曲线进行构成分析,得出各负荷节点中行业用电构成的负荷比例;然后采用谱系数平均距离聚类分析法对全网负荷节点进行分类;再根据分类结果和少量负荷节点的实测参数,推广获得所有节点的负荷模型参数。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河南电网和福建电网,结果表明新方法简单实用、效果良好,为广域电力系统的负荷建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开展保底电网的研究是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坚强局部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储能技术的应用可完善严重故障下保底电网按局部电网独立运行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化学储能在保底变电站中的配置方案与控制策略。首先,探讨了电化学储能在保底变电站中的接入方式,并根据灾害期间的供电负荷发展水平制定了电化学储能的容量配置方案;然后,提出了电流补偿方法、相位补偿方法以及相位预同步方法等,以实现保底变电站在并网转孤网、孤网转并网运行期间的平滑切换,完善了储能系统的抗灾控制策略;最后,以广东沿海某地区电网的保底变电站为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模糊聚类在负荷实测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黄梅  贺仁睦  杨少兵 《电网技术》2006,30(14):49-52
提出应用模糊聚类理论解决区域电网中上百个变电站的分类问题。在区域电网通过总体测辨法进行综合负荷建模时,应用模糊聚类理论对负荷节点一变电站进行分类,从中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变电站作为实测负荷特性的测点。利用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法对东北电网234个220 kV变电站进行了模糊分类,论证了应用模糊聚类完成变电站分类的步骤,结果表明,在利用界限不明确的负荷类型作为变电站分类特征方面,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